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呂雉執政時堅持什麼指導思想?她對匈奴的態度是怎樣的?

呂雉執政時堅持什麼指導思想?她對匈奴的態度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死時,太子劉盈年僅17歲,國家大事都由太后呂雉和大臣們商議決定。漢初的主要政策指導思想是“黃老無爲之術”。陸賈曾勸劉邦,天下可“馬上得之”,但必須“馬下治之”,他說“秦非不欲爲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衆,而用刑太極故也”,主張治國之道“莫大於無爲”。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邦採納了陸賈的建議,相國蕭何也遵循着這一原則,輔佐劉邦草創制度。

所謂“無爲而治”,並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退回到老子崇敬的“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中去,而是指政府施行政策要順乎自然,儘量少擾民,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國家得以重建秩序,積聚人力物力。雖然因此也產生了放任自流和因循守舊的弊病,但在漢初,這一政治思想還是基本符合社會實際的。

呂雉執政時堅持什麼指導思想?她對匈奴的態度是怎樣的?

呂雉執政時堅持黃老無爲之術,對平民百姓是有好處的,對國家的長治久安,也做出了相當大的功績。並且對於劉邦臨終前指定的宰相班底,她並沒有加以更動。惠帝二年(前193)二月,蕭何去世,遂以曹參接任爲丞相。曹參對於蕭何制定的法規毫不加以變更,只是亦步亦趨地執行,是謂“蕭規曹隨”。

惠帝曾問曹參這樣做的原因,曹參說,惠帝不如高祖,而自己也不如蕭何,所以“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在亂世過後,不經常變更法規,是有利於社會和百姓和諧安定的。惠帝五年(前190)曹參去世,遂把丞相的職權分而爲二,以王陵爲右丞相主政,陳平爲左丞相輔佐他,也都遵循這一政治原則。

惠帝本就不大參與朝政,在觀看過“人彘”以後,更受了刺激,乾脆飲酒作樂,什麼都不肯管了。呂雉名正言順地總攬大權。惠帝七年(前188),年僅24歲的漢孝惠帝劉盈病死,因爲沒有兒子,所以呂雉從後宮中選擇了一個美人所生的小孩,假裝是惠帝的兒子,奉爲天子,就是前少帝劉恭。

究其原因,皇帝崩而無嗣,理當傳位給兄弟,此時惠帝的兄弟們大都已經成年,如果繼任爲帝,呂雉將失去主政的藉口

劉恭當掛名天子不過短短的4年。高後四年(前184),這個小孩子不知道從哪裏聽說了惠帝張皇后(張敖和魯元公主之女,也即惠帝的外甥女)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呂雉不是自己的親祖母,自己的母親已經被呂雉害死了,於是口出怨言,說:“我還沒長大,長大後一定要報仇。”

呂雉執政時堅持什麼指導思想?她對匈奴的態度是怎樣的? 第2張

呂雉聽說此事,大爲驚恐,即刻將劉恭幽禁起來,稱其有病,不能治理天下。後來更將他殺掉,另立年幼的恆山王劉義爲皇帝,改名劉弘,即爲後少帝。

前、後少帝在位期間,朝政全掌握在呂雉手中,因此史稱爲呂后元年至八年。這八年裏,朝政相對穩定,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爲此後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呂雉還修築長安城,發民北築長城,鞏固邊防的同時,繼續維持與匈奴的和親關係。她和大臣們商議說,秦朝修築長城本是好事,只是不知體恤民力,所以天下豪傑紛起,推翻了中央政權,現在再修長城和修築都城都要記取這一教訓,百姓輪番前往,每輪30天,絕不曠日持久,使人民有休息的時間。

惠帝三年(前192),匈奴單于冒頓寫信給呂雉,開玩笑說,我剛死了閼氏(匈奴貴族之妻的稱呼),你也死了丈夫,“兩主不樂,無以自娛;以其所有,易其所無。”竟然向呂雉求婚。這在匈奴看來,或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以漢人的習俗考量,卻是非常大的羞辱。

呂雉勃然大怒,召來大臣樊噲和季布商議,要斬殺單于使者,發兵進攻。樊噲請令說:“臣願得十萬衆,橫行匈奴中!”季布卻說,樊噲此言可殺,“前陳豨反於代,漢兵三十二萬,噲爲上將軍,時匈奴圍高帝於平城,噲不能解圍”,現在戰爭的創傷纔剛撫平,樊噲就想引起動亂,妄言進攻,分明是吹牛撒謊。

呂雉執政時堅持什麼指導思想?她對匈奴的態度是怎樣的? 第3張

呂雉接納了季布的正確意見,繼續和匈奴維持表面上的和平,以積聚力量,等待時機。她寫信給冒頓說:“我年紀老了,頭髮和牙齒都快掉光了,走路也搖搖晃晃,您沒有必要垂顧我這樣的老太婆。我國並沒有罪過,也沒必要以此來侮辱我們。現在奉上御車二乘,拉車的馬八匹,送去伺候您的起居就足夠了。”

冒頓回信說:“我先前不清楚中國的風俗,感謝你原諒我的魯莽。”不再對此糾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