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比昭君還早70年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

比昭君還早70年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解憂公主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些弱女子爲國家和平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說昭君出塞就是很好的證明。做爲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爲妻,她嫁到匈奴後,傳播中原文化,維護匈漢關係做出了積極貢獻,被世人所稱讚。

其實,在昭君出塞前70年,漢朝還有一位和親公主,她的名氣沒有昭君大,但她50年如一日,致力於民族團結、融合,所做貢獻遠在昭君之上,被稱爲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

她的名字叫劉解憂,史稱解憂公主。

劉解憂一生下沒多久就陷入“憂愁”之中。她的祖上劉交是漢高祖劉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劉戊已經是三代世襲。但劉戊是個扶不起的富二代,因爲無法無天,犯了大罪而被漢景帝削去了兩個郡。結果因心懷不滿,劉戊參加了七國之亂。叛亂失敗後他也選擇了自殺,從此其家族開始衰落。

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小小年紀便成了罪臣之女。到了漢武帝時,漢時的邊境關係複雜,漢朝和匈奴成了死對頭,而西域強國,烏孫國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國度,爲了聯烏聯抗兇,漢武帝便想到了和親政策,於是他將劉解憂封爲公主,然後嫁給年邁和烏孫國王軍須縻。

比昭君還早70年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

對此,劉解憂沒有選擇權,她毅然告別了親人,踏上了陌生而遙遠的西域之路。

劉解憂和親之時,匈奴也沒有旁觀,他們也將一位公主嫁給了烏孫國王軍須縻,封爲左夫人,而劉解憂到了西域後,被封爲右夫人。在知道,在烏孫以左爲大,因此,劉解憂地位顯然比匈奴公主地位要低。

同時,同爲北方民族,匈奴左夫人和烏孫國王在語言溝通、生活習俗等佔有先天優勢,因此,和親之後,她很受國王寵愛,不久就生下了兒子泥縻,並立爲王儲,而這時,烏孫國內親匈遠漢的聲音高漲,身負結盟重任的劉解憂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但劉解憂並沒有因此而“墜落”,她無微不至地照顧丈夫,並且和身邊的人都很友好,很快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不久,烏孫國王軍須縻病危,而他的兒子當時還很小,爲此,他只好選擇了堂弟翁歸縻爲繼承人。翁歸縻繼位後,按照他們的風俗,匈奴公主和劉解憂又分別成了翁歸縻的左、右夫人。

翁歸縻和軍須縻不同,他偏愛於溫柔美麗賢德的劉解憂。當劉解憂先後生了三男兩女後,劉解憂的地位水漲船高。

而劉解憂充分利用翁歸縻的寵信,積極參與國事,經常到各部落視察民情,訪貧問苦,同時輔佐丈夫發展林業和農牧業生產很快使得烏孫呈現出國富民強的興盛局面。

就這樣,劉解憂的威望也是與日俱增,周邊各國都爲大漢公主的聰明才智所折服,主動和烏孫、大漢交好。烏孫和大漢的關係也到了一個前所末有的高度。

比昭君還早70年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 第2張

而這時,匈奴不幹了,他們爲斷絕匈漢聯盟,開始亮劍——發兵攻打烏孫,並佔領了烏孫的車延、惡師等地,威逼烏孫交出解憂公主。

面對複雜嚴峻局勢,劉解憂做了雙管齊下之舉,一邊勸說烏孫王公大臣,珍惜漢烏聯盟,一邊和翁歸縻上書漢宣帝,請求漢帝出兵鎮壓匈奴,烏、漢合力征討匈奴。

公元前71年,漢朝發兵15萬,兵分五路,與烏孫大軍共擊匈奴,匈奴聞風而逃,被早有準備的烏孫大軍半路截殺,匈奴軍死傷慘重,不僅生擒好幾個匈奴部落王,連匈奴壺衍鞮單于的叔、嫂、女兒都被俘虜。

此後烏孫軍乘勝反擊,又先後幾次大敗匈奴,終於將稱雄百年的匈奴擊潰,從此一蹶不振。

然而,剛平定匈奴不久,翁歸縻卻來了個病逝,雖然他生前立其長子元貴縻爲王儲,但軍須縻曾有遺詔:肥王翁歸縻去世後應把王位還給其匈奴夫人之子泥縻。

烏孫貴族遵從前王遺言,擁立號稱狂王的泥縻繼位新國王。就這樣,按照舊俗,劉解憂忍辱負重,只好又做了狂王的妻子,併爲其生下一女。

狂王是匈奴外孫,性格殘暴無情,繼任後又暗通匈奴,且暴虐無道,朝政黑暗,烏孫全國上下怨聲載道。

爲杜絕後患,劉解憂再次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膽識,針對匈奴夫人與肥王所生之子烏就屠歷來對狂王不滿的現狀,聯合漢朝使者,設宴刺殺狂王。結果刺殺失誤,狂王負傷逃跑,烏就屠倉皇出逃。狂王的兒子細沈瘦發兵將劉解憂等人重重包圍,劉解憂團結烏孫軍民,沉着應對,雙方僵持了幾個月,終於等來漢朝救兵,沈細瘦退兵而去。

比昭君還早70年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 第3張

而烏就屠逃走後,揚言聯合匈奴軍回國平亂,烏孫國中的親匈派也積極響應烏就屠,一輪大戰即將爆發。關鍵時刻,陪同劉解憂出嫁的侍女馮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險前往勸說烏就屠。

馮嫽雖爲侍女,但有智有識,曾因出色的外交才能被漢帝委任爲使者,代表漢朝在西域各國往來出使,深受各國敬重,被尊稱爲馮夫人,後來嫁給烏孫國右大將爲妻。

馮嫽以自己豐富的經驗智慧和才學膽識,剛柔並施,向烏就屠剖析利害關係,勸其歸順漢朝,烏就屠迫於種種壓力,最終回心轉意,提出只要漢朝封其一個稱號,就馬上退兵。一場干戈就此平息。

公元前53年,漢宣帝下詔,交烏孫國一分爲二,劉解憂之子元貴縻任大烏孫國王,烏就屠任小烏孫國王。

兩年後,劉解憂的長子元貴縻和幼子鴟縻相繼亡故,其孫星縻即位。這時已年逾七旬的劉解憂上書漢帝,請求歸國。

漢宣帝感念她的卓越貢獻,馬上批准,並以極高的規格迎接和安置這位大漢功臣。大漠和親五十載,劉解憂帶着三個孫子終於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國,在長安度過了幸福安祥的最後兩年,於公元前49年溘然長逝。

在西域50餘年,劉解憂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洗白了罪臣之女的污點,爲漢烏關係的發展和烏孫國的興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劉解憂也因此被後人稱爲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和親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