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著名的和親公主:揭祕解憂公主真實的一生是怎樣的?

著名的和親公主:揭祕解憂公主真實的一生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初,烏孫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爲公主,妻岑娶。岑娶胡婦子泥靡尚小,岑娶且死,以國與季父大祿子翁歸靡,曰:“泥靡大,以國歸之。”

這是司馬光《資治通鑑》,對於今天本文主角——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的記載。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最悲苦的女人,莫過於和親公主。她們離開錦衣玉食的故鄉,被迫嫁往風俗迥異、氣候惡劣真知強敵環繞的異國他鄉,其悲苦是難以想象的。而最讓和親公主們無法接受的,是遊牧民族特有的奇葩婚俗。

“斷匈奴之右臂,以通西域“,一直是一代雄主漢武帝致力於實現的目標。自張騫歷經千辛萬苦,從西域歸來後,漢武帝便決心打通河西走廊,將西域從匈奴的手中強奪過來。

著名的和親公主:揭祕解憂公主真實的一生是怎樣的?

經過霍去病所指揮的兩次河西之戰,漢軍成功控制了河西走廊,將自己的觸手伸向了西域。然而在當時,西域三十六國仍從屬於匈奴,承受着難以想象的盤剝,而漢朝對於河西走廊的經營纔剛剛開始,因此無力將自己武力投送到遙遠的西域大地。因此,漢朝必須爭取與國。

根據張騫的情報,在西域北部,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名叫烏孫。而烏孫,乃是如今哈薩克族的先民。與徹底降服於匈奴的西域諸國不同,烏孫國力強大,相對於匈奴有一定獨立性,因此是最好的爭取對象。

幾經權衡利弊,漢武帝決定派遣一位和親公主,將她嫁給老朽昏聵的烏孫王——獵驕靡。選來選去,漢武帝最終選取了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江都王劉建,是一位殘暴的諸侯王,他特別喜歡虐殺自己的姬妾,短短數年內,竟折磨死了35個宮女。

漢武帝聽聞消息後,剝奪了劉建的王爵,並逼迫其自殺。而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則被關押於掖庭,形同囚徒。本着“廢物利用”的精神,漢武帝將劉細君派往烏孫,自己的女兒,漢武帝可捨不得。

就這樣,20歲的劉細君被迫嫁給了老朽的獵驕靡。匈奴聽說此事後,大爲震驚,唯恐烏孫倒向漢朝,於是也派出一位公主,和親於獵驕靡。

因此,劉細君不僅要服侍獵驕靡,還要費心與那位匈奴公主進行宮鬥,搞得身心俱疲。不久後,獵驕靡去世,而劉細君滿以爲,自己已經完成和親任務,無子無女的她完全可以返回祖國。

然而非常可惜,烏孫和匈奴一樣,有着收繼婚的習俗。所謂收繼婚,就是父親或兄弟死後,兒子、孫子或其他兄弟可以續娶他們的老婆,以防肥水流到外人田。

獵驕靡去世前,立下遺囑,希望自己死後將細君公主改嫁自己的孫子軍須靡。劉細君聽聞此事,簡直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在漢朝,這種收繼婚簡直就是禽獸之行。於是她給漢武帝寫了封信,希望皇帝能准許她回到國家。

然而漢武帝爲了國家利益,斷然否決了細君公主的請求,只是強硬的回覆:“從其俗!”就這樣,細君公主忍着劇烈的恥辱,嫁給了自己的“孫子”軍須靡,併產下了一個女兒。

在恥辱、思想和水土不服的折磨下,細君公主不幸去世,僅留下了一首催人淚下的絕命詩: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爲室兮旃爲牆,以肉爲食兮酪爲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爲黃鵠兮歸故鄉。

細君公主死了,但是漢武帝的西域事業還是要繼續經營下去,與烏孫的和親必須繼續。於是又挑選了一位罪臣之女——劉解憂。劉解憂是楚王劉戊之孫女。而劉戊因爲謀反,已經自殺了。

於是漢武帝命令劉解憂戴罪立功,去往烏孫擔當第二任和親公主。相比於細君公主,解憂公主要稍微幸運一些。在烏孫,細君公主孤立無援。而解憂公主呢?卻有侍女馮嫽和外交家常惠作陪,而正是在兩位同胞的幫助下,細君公主成功在烏孫站穩了腳跟。

有了朋友的陪伴,丈夫軍須靡也不像前任國王獵驕靡那麼老。因此,解憂公主也不至於向細君公主那樣唉聲嘆氣,自怨自艾。因此,解憂公主遠比細君公主活得長。

在烏孫,解憂公主負責服侍君王,馮嫽則嫁給了國中頗有影響力的右大將,而常惠則時刻負責傳達漢朝的消息。三人緊密合作,使烏孫的外交天平逐漸傾向於漢朝。

著名的和親公主:揭祕解憂公主真實的一生是怎樣的? 第2張

不久後,軍須靡去世,新繼任的烏孫王、軍須靡的堂弟翁歸靡“繼承了”解憂公主。對此,解憂公主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因此她並沒有說什麼。

在此期間,解憂公主與翁歸靡產下五個子女,分別是長子元貴靡(曾被翁歸靡立爲王儲,後爲烏孫國的大昆彌)、次子萬年(莎車國國王)、長女弟史(嫁龜茲王絳賓爲王后,後被漢宣帝封爲公主)、三子大樂(烏孫國大將、次女素光(嫁烏孫翮侯)。

由他們的名字可以看出,除了元貴靡以外,解憂公主的其他四個子女,均爲典型的漢名。由此可見,在劉解憂、馮嫽和常惠的聯合努力下,烏孫已經越發站在漢朝一邊。

匈奴見烏孫國已經成爲漢朝的與國,大爲震恐。於是他們帶齊十萬兵馬,揚言踏平烏孫,除非他們交出解憂公主。

匈奴大兵壓境,解憂公主心急如焚,於是她立即向漢宣帝寫了封求援信,希望漢朝立即發兵支援。漢宣帝受到信後,調集15萬大軍大舉討伐匈奴,而常惠、翁歸靡則帶領烏孫軍隊從西面夾擊。

在漢軍的驅趕下,潰不成軍的匈奴人迎頭遇上了烏孫軍隊,遭遇了空前的慘敗:

“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騎將以下三萬九千人, 得馬、牛、驢、騾、橐佗五萬餘匹,羊六十餘萬頭。”

這是一場絲毫不亞於衛青、霍去病的大勝。從此以後,匈奴勢力大衰。漢武帝“斬斷匈奴右臂”的夢想,終於被解憂公主實現了。

但就在此時,烏孫國又節外生枝,出現了異常情況。匈奴慘敗後,翁歸靡也不幸去世。而解憂公主的兒子元貴靡因爲年幼,沒能就任國王。而獵驕靡和匈奴公主所生的泥靡,成爲了烏孫王。

雖然泥靡具有匈奴血統,但是他唯恐得罪漢朝,因爲漢朝的西域都護府就在不遠處。因此不敢公開和解憂公主翻臉。於是,泥靡解憂又與解憂公主成親,生下了兒子鴟靡。然而,這注定是一次貌合神離的婚姻。

由於泥靡殘暴而無法控制,因此解憂公主當機立斷,決定將之除掉。但是由於風聲泄露,功敗垂成。宣帝(前53年)甘露元年,烏就屠(翁歸靡與一匈奴女子之子)叛變,起兵殺死泥靡,自立爲王。

而漢宣帝則派遣辛武賢帶領數萬大軍,準備徹底征服烏孫。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馮嫽親自前往烏就屠處,將之勸降。而烏孫國被漢朝一分爲二,解憂公主兒子元貴靡領6萬戶,是爲烏孫大王;烏就屠領4萬戶,是爲烏孫小王。就這樣,烏孫徹底失去了獨立性,漢朝一統西域。而在這方面,解憂公主發揮了定海神針一般的作用。

公元前51年,這時解憂公主年將七十,思念故鄉的她寫信給漢宣帝,希望能埋骨於故土。於是,漢宣帝當即下令,用最盛大的禮節,將這位巾幗英雄迎回長安,隨行的還有孫子和孫女三人。大約過了兩年,解憂公主就與世長辭了。相比死在異國他鄉的細君公主,解憂公主是幸運的。

在《資治通鑑》中,每當讀到漢唐的和親公主,都不禁爲她們的命運而嗟嘆。

正所謂: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爲日月光。和親公主們,犧牲自己的幸福甚至生命,爲國家的統一與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或許她們的身體並不強壯,但他們和衛青、霍去病、蘇武一樣,都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支撐起了國家。無論是細君公主、解憂公主還是後來的王昭君,都值得我們永遠紀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