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朱棣的髮妻徐皇后是個怎樣的女子?

朱棣的髮妻徐皇后是個怎樣的女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棣的髮妻徐皇后是個怎樣的女子?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燕王妃徐氏叫停了跟在身後的婢女,她想一個人登上城樓去看看。

放眼望去,陽光依舊在兒時的東方鋪開,灑在南京城上空,與晨㬢交融。遠處的太傅院正冒着炊煙一一一整個院落早已林木參天,遮住了曾經的閨房,可怎麼也擋不住她深情的目光。

二十多年了,彈指匆匆,明天就要從燕王妃變成皇后了,不禁讓她悲喜交加。喜的是歲月蹉跎,危險行將結束;悲的是徐家歷經變遷,早已物是人非。

朱棣的髮妻徐皇后是個怎樣的女子?

燕王妃輾轉反側,幾乎整夜未眠。說來也怪,丈夫近在咫尺,可她還是象小鳥般依人,輕聲聽着他的鼻息,不時地關注一眼,突然想起了在燕王府的溫婉之夜,悄無聲息間,愛便如潮水湧來。

羞矣!燕王妃臉上泛起了潮紅,撲嗤一聲,驚醒了朱棣。兩人相視一笑,已經不需要什麼言語了。羞矣!自己早己是七個孩子的母親了,但她仍願享受這溫馨的時刻,不願醒來。因爲眨眼間就得擺出一幅不屬於自已的臉孔。

奉天殿剛剛修繕完畢,並粉飾一新,徐皇后頭戴九龍四鳳冠,身着真紅大袖褘衣紅羅長裙、紅褙子紅霞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彷彿回到了少女時代。

接過冊封的聖旨和大寶,向丈夫叩拜,丈夫對她深情回眸,殿下的七個兒女同賀,堂上鼓樂喧天,場外禮炮齊鳴,她輕身一揖,施予微笑,然後把手交給丈夫,回望羣臣,使整個儀式達到了高潮……

徐皇后思緒萬千,不知不覺,淚水竟打溼了眼眶。

徐皇后(1362年一1407年),中山王徐達的長女。“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不得不拱佩徐達的戰略眼光,作爲開國第一功臣的精妙佈局一一一女兒既然面容姣好,那麼就得武裝她的氣質和學識,所以徐氏成爲“女諸生”自然就不意外了。

朱元璋經得了解,於是計上心頭,一日召見徐達說:“朕與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爲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

徐達叩首。雙方各取所需,本是一場政治聯姻,卻被說得冠冕堂皇。朱元璋之意,讓徐達乖乖交出女兒,彼此連成姻親,就不要再有什麼非分之想,好好爲我朱家開疆拓土,免得日後清算功臣時把你也計算在內。

徐達縱有千般不捨,但他還有選擇嗎?把女兒悉心栽培這麼多年不就等着這一天嗎?面前這個人他太瞭解了,高深莫測、陰陽兩手,雷霆大怒之時可捍動五嶽三山。

封建社會的政治聯姻不可計數,大多以悲劇收場。但在朱棣和徐氏之間卻意外地開出了花卉。

爲鎖定這門婚事,徐氏大致在十一、二歲便被接到宮裏,成了朱家的童養媳,從此與朱氏江山緊緊相連。

徐氏素靜姣好、溫婉動人,有三個人齊刷刷地注視着她一一一未來的公公朱元璋,首先打破了政治聯姻的鎖鏈,暗暗佩服自己的眼光,在收羅徐達的同時,讓這門親事變成了天作之合。

喜上眉梢的是馬皇后,關於子女的婚配丈夫總有自己的考量,她不會阻攔,更不會左右。但徐氏的加入讓她眼前一亮,相信兒子在成家立業後,要麼去遠方就藩,要麼馳騁沙場、夫唱婦隨,爲朱家助一臂之力。所以這期間,馬皇后對徐氏悉心教導,從四書五經到紡紗織線,從閨閣女紅到後宮權謀,從江山社稷到黎民苦難,無不傾囊以授。徐氏記下了,這爲她日後的風霜歲月、鎮定自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最終得到實惠的還是朱棣。二人情竇初開、眉目含情,怯生生地在宮裏談了場王子與民女之戀。徐氏一頻一笑、百媚千嬌,朱棣敞開懷抱,心喜歡生,自然水到渠成。十五歲那年,徐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正式嫁給了心儀已久的“棣哥哥”。

四年後(1380年),根據皇祖訓和父親的安排,夫妻二人前往北平就藩。徐氏不禁有些疑竇,心想哪裏纔是故鄉?鳳陽老家,皇城南京,還是藩地北平?總之,落地生根,天涯無界,丈夫在哪裏,哪裏就是她熱戀的故土。

北平真是好風水,天生的龍興之地。十年間,夫妻倆恩愛有加,不覺間便誕下四女三子,徐氏歷盡了分娩之痛,好在夫君的目光依然愛意濃濃。

1382年,噩耗傳來,馬皇后駕崩。徐氏大驚失色,想起往日母親的教誨,不禁悲從心來。她決定在燕王府爲馬皇后守孝三年,以報深恩,三年間清衣素食,遠離禮樂,只爲那份忘卻的記念。自此,王府上下對徐氏刮目相看,樂意接受嚴束,更多的感受到了她那顆悲天憫人之心。

說到真正的故鄉,徐氏確實有些模糊了。但父親一次次北伐,屢屢在北平駐紮一一一這是她最欣慰的事,說穿了還是忘不了父親,故土難離。時光苒荏,不久父親背上長了個惡瘡,隨後離開人世,臨前囑其照顧好兄妹,徐氏一一記在心裏。

該來的自然要來。1398年,皇父朱元璋掛了。一時間,天塌地陷,江山掀起風雨。同年,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就開始了。

之後,丈夫在姚廣孝的建議下走了幾步險棋:回南京奔喪,差點被扣留;爲打消朱允炆的顧慮,三個兒子也被安排去南京,成爲質子。這期間她夜不能寐,淚溼衣襟。最意外的是兩個兄弟:徐輝祖一直慫恿朱允炆滅了燕地,分明沒有什麼骨肉之情,所幸小兒高煦一人一馬從他府上逃了回來。好在二弟徐增壽恩怨分明,一心保護着燕王府,不時傳來書信,警醒好生提防,時時在朱允炆面前美言,讓燕王府贏得了時間。

次年,李景隆五十萬大軍攻來,兵臨城下。偏偏丈夫向寧王借兵去了,北平城身陷絕境,危如累卵,加上守備、軍民、兒女家丁不足萬人。一比五十、守住這片大後方就是徐氏的當務之急。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壓在了徐氏肩上。她身披重甲,站在北平城頭向全體軍民發表演講,鼓舞士氣,組織婦儒老幼準備後勤物資,用堅毅的眼神橫掃每一名士兵,誓與北平共存亡。

徐氏成功了一一一在破釜沉舟的勇氣下,在兒女們的幫助下,在全體軍民的浴血奮戰之下,她趕走了李景隆,保住了唯一的根據地,爲“靖難之役”奠定了獲勝的基礎,寫下了人生最光輝的一頁。可以這樣講,沒有徐氏,就沒有日後的永樂大帝。

塵埃落定,一切迴歸自然。丈夫當了皇帝,徐氏也變身皇后,可好多問題還需她來解決。

畢竟丈夫“靖難”起兵,得國不正,她必須消除人們心中的陰影。永樂元年(1403年),一部《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頒行天下,自己又編寫了《內訓》十二篇,《勸善書》一部,同樣昭告世人,願黎民修德向善,只爲丈夫贏得民心。

徐氏從不幹政,同時又爲丈夫剔除荊棘。她問夫君和誰共治天下?朱棣回答很籠統,說同六部,翰林院的官員一同治理。徐氏計上心來,不久便召見解縉、黃淮、胡廣、楊榮、楊士奇、金幼孜等臣下的夫人,賜下宴席,賞冠服紙幣,溫聲軟語敲打,命夫人們多吹耳畔風,敦促自己的丈夫一心家國社稷,不然她的母儀天下可不是吃素的。而這一批人後來成了永樂朝的中流砥柱。

永樂五年(1407年),年僅46歲的徐皇后來到了最後的時刻。彌留之際,她一再告誡丈夫愛惜百姓、廣求賢才、不要嬌慣自己的孃家人。同時叮囑太子朱高熾:不要忘了“靖難之役"爲北平城獻身的將帥妻女,一定要感念他們的功勞和付出的傷亡。要求他親自前往贈與嘉獎撫卹,完成她最後的宿願。末了,再次提醒太子,小心提防自己的同胞兄弟朱高煦,因爲他有奪嫡的野心。

當徐皇后閉上眼睛的那一刻,朱棣把她攬在懷裏,眼淚像斷了線的風箏一一一因爲他的影子沒有了,他的支撐坍塌了,他的柔情被撕裂了,併發誓不再另立皇后。朱棣爲了紀念這個偉大的妻子,把她的棺槨在宮中放了六年,直到永樂十一年(1413年)長陵地下玄宮落成,纔將她運去北平,讓其安息。徐皇后成了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她的兒子仁宗朱高熾繼位,上尊號爲:“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袝太廟。一世柔情、聰明睿智、膽識過人的徐皇后終於落下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