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長孫皇后作爲李世民的妻子 長孫皇后爲何腰間總系一袋毒藥

長孫皇后作爲李世民的妻子 長孫皇后爲何腰間總系一袋毒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長孫皇后,貴爲千古第一賢后,爲何總會在腰間繫一袋毒藥?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貞觀初年,上林苑,初春時節的桃花正開得豔,新帝李世民攜結髮妻子長孫皇后於上林苑內賞桃,春和景明,春光燦爛,桃花熙熙攘攘地在微風中舒展身姿,長孫皇后面若桃花,粲然一笑,於上林苑十里桃林中留下她僅存的一首詩作《春遊曲》。

本是一次尋常的帝后巡遊,可詩作中的“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一句卻引得不小爭議,讓朝中大臣爲此大驚失色:如此明目張膽言及春閨,未免有失皇后風度。而李世民則不以爲然,爲長孫皇后的文采嘖嘖稱讚——這麼些年了,長孫氏爲人如何,他最清楚不過。

她就是這樣一個女子,身爲皇后,她向來保持着賢后姿態,可只有李世民知道,長孫氏是一個既有詠絮之才,又有林下之風的不羈女子,只是這高高在上的後位框住了她的才情和瀟灑。

“出衆風流舊有名”,她也只有在如此豔麗明快的春景之中才得以稍稍放鬆片刻,不經意間漏出那麼一點瀟灑自如,毫不忸怩作態的才女作風來。

待到桃花謝了,待到重歸皇宮,她又是那個賢能的皇后。

“千古第一賢后”,這個名頭給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實至名歸,從古至今,有很多具有爭議性的賢后:衛子夫、竇漪房、馬皇后……都曾被後人質疑是否具有被稱爲“賢后”的資格。

可只有長孫皇后,從沒有人質疑她,從沒有人否定她,她就是當之無愧的賢后。

長孫皇后作爲李世民的妻子 長孫皇后爲何腰間總系一袋毒藥

一、千古第一賢后,勸諫夫君保護賢臣

長孫氏是唐朝第一位在生前便被封后的女性,她在歷代史官筆下都是毋庸置疑的賢后形象,毫無爭議性,只因爲她太優秀了。

她心胸寬廣,從來不會爲其他妃嬪的得寵而爭風吃醋,對每一位皇子都視如己出。

她勤儉持家,生平最討厭的便是鋪張浪費,不僅自己以身作則,還常常訓誡皇子們也要謙恭節儉。

她恪守本分,儘管自己的親哥哥長孫無忌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又權傾朝野手握重權,她卻從不幹政,還時常告誡哥哥不要恃寵而驕。

她語不及私,多次以外戚干政導致王朝覆滅的事實勸諫唐太宗李世民,讓他以皇家安危爲先,不要重用自己族人,不可讓族人中樞要職。

她竭力輔佐,在李世民被氣昏了頭的時候總是能溫言勸撫,比如以直言敢諫著稱的魏徵,屢屢犯上,倘若沒有長孫皇后出言轉圜,魏徵這個鄉巴佬可能早就被盛怒的李世民處死了。

長孫皇后之賢德,世所罕見,稱千古第一賢后毫不爲過。

而長孫氏雖然深知後宮不得干政的鐵律,但她與唐太宗鶼鰈情深,琴瑟和鳴,兩人同居同住,自然也免不得討論一些政事。

《舊唐書》中提到,太宗經常與長孫皇后討論朝中大臣賞罰之事,而長孫皇后對此甚是惶恐,以自己一介婦人之身不可干政爲由拒絕與太宗討論朝政,而太宗不管不顧,執意要和長孫皇后討論,所以很多時候其實是長孫皇后和李世民共同治國。

每當李世民被諫官氣得跳腳,揚言要處死他們時,長孫皇后總是適時出來求情,她先是安撫了太宗心情,又條分縷析諫官之能,在長孫皇后的勸諫下,李世民平息了怒火,採納了諫官的意見。

長孫皇后作爲李世民的妻子 長孫皇后爲何腰間總系一袋毒藥 第2張

可以說,李世民的知人善用、禮賢下士,與長孫皇后有脫不開的關係,而海晏河清的貞觀之治,也有長孫皇后的一份功勞。

這份功勞不僅是因爲長孫皇后勸諫李世民禮待下士,親賢遠佞,更是因爲長孫皇后以一己之力避免外戚干政。

漢唐時期,因爲特殊的朝代更替導致外戚干政現象十分嚴重,幫助李世民打江山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哪一個不是外戚?

尤其是長孫無忌,既是一員得力猛將,又是當朝皇后的親哥哥,論能論情,長孫無忌都有外戚坐大的風險。

外戚對皇權的威懾力非同小可,輕者把持朝綱,重者王莽亂政,長孫皇后博覽史書,甚至歷朝歷代毀於外戚干政者衆多,因此,她對外戚干政十分反感。

對於幫自己打天下的長孫無忌,李世民是怎麼封賞都覺得不夠,怎麼提拔都覺得太低,他曾多次想要提拔長孫無忌,可是都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妹妹,長孫皇后的反對,而長孫氏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長孫家已經足夠富有足夠有權勢了,不需要這些大富大貴了。

她並不希望長孫氏的子弟遍佈朝野,這對中央集權來說並不是個好兆頭。

可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私交甚好,他不顧長孫皇后的阻攔,堅持讓長孫無忌任尚書右僕射,長孫皇后見勸諫無果,索性找到哥哥要求他主動辭職。

世間真有如此之人,能對送上門的榮華富貴毅然拒絕嗎?長孫皇后不是不想要家族榮光,只是她很清楚,長孫家並非全是能臣,如果一味提拔他們,最後只會惹出滅族的禍端。

歷朝歷代權傾朝野的大家族,哪個不是落得個家破人亡,她要在一開始就將國破家亡的苗頭掐滅。

長孫皇后作爲李世民的妻子 長孫皇后爲何腰間總系一袋毒藥 第3張

因此,在她臨終之時,還在叮囑李世民切不可將長孫家擡得太高。

長孫皇后的賢明讓唐貞觀時期避免了外戚亂政,雖然這其中有李世民之能,但長孫皇后之賢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然,賢后首先得是能被君王敬重疼愛的皇后,而長孫皇后與太宗皇帝的帝后情深,在千百年後也依舊是一番佳話。

二、帝后鶼鰈情深,生死相隨不離不棄

長孫皇后可不是什麼嬌嬌弱弱的女子,她乃將門虎女出身,父親是楊堅身邊的一員猛將,母親則是北齊樂安王的女兒。

父母都出身虎門,也造就了長孫皇后沉穩大方的性格,她13歲便在舅舅的支持下嫁給了那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兩人風雨中互相扶持多年,撒狗糧撒得連正史記載裏都是甜蜜的味道。

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有22個兒子,李世民在早期只是很不起眼的一個兒子,他被封爲秦王,常年在外帶兵打仗。

丈夫領兵作戰,在家裏的長孫氏也沒閒着,一方面生兒育女,爲李世民生下三子四女,另一方面孝敬公婆,她的賢惠能幹讓李淵頗爲賞識,對長孫氏很是信賴,甚至將李世民與長孫氏所生之子李泰提前封爲衛王。

後來李世民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頗高,被封爲天策上將,逐漸和太子李建成成分庭抗禮之勢,而李淵不願意見到兄弟相殘的事情發生,對李世民也開始有了忌憚。

長孫氏雖然是一介婦人,卻眼光長遠,李世民在外打仗並不知道李淵這裏的心理變化,長孫氏卻看在眼裏,她奔走於李淵的後宮中,和宮妃們打成一片,幫助李世民收攏人心。

李世民在前線作戰,長孫氏在後方作戰,雖然此時的李世民還沒有和長孫氏講過自己的野心,但長孫氏顯然已經知曉了丈夫的心意,並默默地幫助他在後宮樹立威信。

而隨着時間發展,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李淵又偏向太子李建成,局勢對李世民十分不利,此時的長孫氏又毅然站到了丈夫身邊。

在李世民飽受心理煎熬的時候,是長孫氏幫助他下定了決心,她和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一併,給予了李世民毫無保留的支持。

爲了幫助李世民穩定軍心,在“玄武門之變”當天,長孫氏不顧危險公開露面,站在了丈夫的身邊鼓舞人心,幫助李世民在這場血腥的宮變中取得了勝利。

長孫皇后作爲李世民的妻子 長孫皇后爲何腰間總系一袋毒藥 第4張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稱帝,在他稱帝后第13天,他便迫不及待地冊立長孫氏爲後,他要這個女人無時無刻不站在他的身旁。

貞觀八年,宮外大亂,正在熟睡的李世民被來報的柴紹吵醒,他立刻披上盔甲前去應戰,同房就寢的長孫皇后被吵醒後,見李世民全副武裝便掙扎着起牀,要跟隨在太宗左右,絲毫不顧及自己此刻虛弱的身體。

雖然身旁侍女反覆勸說皇后應以身體爲重,李世民也勸她安生休息,可長孫皇后堅決要跟隨丈夫左右,直到叛亂平息後纔跟隨李世民回宮。

太宗登基後曾經大病一場,病去如抽絲,雖然長孫皇后悉心照料,晝夜不離,可太宗始終久病不愈,長孫皇后心急如焚,竟將一包毒藥系在腰間。

《資治通鑑》記載:因取衣中毒藥以示上曰:“妾於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從乘輿,不能當呂后之地耳。”意思是若夫君病死,她絕不獨活。

長孫皇后和太宗皇帝情深至此,令人動容。

三、奈何紅顏薄命,太宗追思水米未進

然而這一段帝后情深只持續了短短二十餘年。

貞觀十年,36歲的長孫皇后崩逝於太極宮,五黃六月,沉李浮瓜,李世民永遠失去了他最愛的女人。

長孫皇后作爲李世民的妻子 長孫皇后爲何腰間總系一袋毒藥 第5張

長孫皇后生前要求薄葬,依據她的意願,太宗在長孫皇后陵墓中沒有陪葬金玉器物,只用土木之物。

長孫皇后死後葬於昭陵,太宗皇帝追思皇后,便在宮裏修了一座高臺,每當思念翻涌而來之時,他便登高遠眺亡妻陵墓,一整天米水不進。

有時候他還會帶着自己的重臣一起追悼亡妻,古代王朝並不提倡祭奠妻子,貴爲皇帝的李世民卻經常公開追悼亡妻,後來被保守派大臣屢次彈劾,太宗纔不得已拆毀了高臺。

可在他的心裏,始終有一座高臺,裏面住着他思之不及的亡妻。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葬入昭陵,帝后分離13年後,終於再一次團聚了。

長孫皇后作爲李世民的妻子 長孫皇后爲何腰間總系一袋毒藥 第6張

寫在最後

千古賢后之首,長孫皇后當之無愧。

她貴爲皇后卻從不干涉朝政,始終默默做着李世民的賢內助,發揮着自己的柔性力量,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李世民禮賢下士,又常常和李世民談古論今,用自己獨特的見解開導李世民。

可以說,貞觀之治的盛世與長孫皇后密不可分。

她膽大心細,目光長遠,雷厲風行,在危難之時與丈夫攜手並肩,不畏生死,說她是賢后,不單單是因爲她的賢良淑德,更是因爲她的秀外慧中,直至今日都在深深地影響着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