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十七歲的唐朝永泰公主爲什麼死於非命?誰是幕後真兇?

十七歲的唐朝永泰公主爲什麼死於非命?誰是幕後真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現存的壁畫分析,墓主人不大可能是男性,因爲壁畫內容多爲侍女,反映的是禁宮大院的生活。到底是誰呢?幸好墓誌還在!只見蓋子上寫着:“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永泰公主?哪位皇帝的女兒呢?拭去墓誌銘上的塵土,可以清晰地看到:“公主諱仙蕙,字穠輝,高祖神堯皇帝之玄孫,太宗文武聖皇帝之曾孫,高宗天皇大帝之孫,今上之第七女也!”高宗後面的皇帝,不就是唐中宗李顯嗎?所以永泰公主是他的女兒,排行老七。

和普通老百姓的女兒比,生在帝王家,好比贏在了起跑線上,小日子肯定過的很舒服吧!榮華富貴,錦衣玉食。這可是多少草根奮鬥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這樣想,你就錯了。墓誌悲嘆地寫道:“嗚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年十七。”也就是說,永泰公主李仙蕙只活了短短十七年便英年早逝了。這又是爲什麼呢?我們不妨從頭說起。

嗣聖元年,李仙蕙降生在7世紀晚期的中國,她只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女嬰,什麼都不懂。可他的父母,卻早已焦頭爛額。這個時間節點,正是爺爺李治駕崩,奶奶武則天謀奪皇位的日子。父親李顯剛剛坐上龍椅,放眼望去,滿朝文武沒幾個是自己人,於是下旨:提拔岳父韋玄貞爲侍中。宰相裴炎聽後,堅決反對,君臣二人產生了激烈衝突。李顯憤怒地說:“朕就算把天下讓給韋玄貞也沒什麼不行的,還會吝惜一個侍中?”得罪了皇帝,裴炎有些害怕,就跑去找武則天,兩人合謀廢黜了皇帝。

十七歲的唐朝永泰公主爲什麼死於非命?誰是幕後真兇?

下臺後,李顯一家人被趕出長安,先被送往房陵,後又遷往均州。武則天特意囑咐,把李顯囚禁在濮王李泰住過的宅院裏。貞觀十七年,由於輸掉了太子之爭,魏王李泰被解除職務,送往均州安置,武則天這個安排,是參考了當年李世民的做法。雖然父親還是廬陵王,但已與囚徒沒有什麼區別。他每天都戰戰兢兢,朝廷有使者來了,李顯首先想到的是上吊,因爲母親隨時都有可能處死自己。李仙蕙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過的日子和普通百姓家的女兒沒什麼區別。

就這樣,十四年悄悄地過去了。李仙蕙由一個襁褓中的嬰兒,長成了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聖曆元年,一家人的命運出現重大轉折。在狄仁傑等大臣的力諫下,武則天終於下定決心,召回廬陵王,並將其立爲太子。如此一來,李仙蕙也可以脫離苦海,重新享受皇室成員的待遇。得知喜訊的那天,她肯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幸福來的突然了。

“以久視元年九月六日,有制封永泰郡主,食邑一千戶。嗣魏王武延基,濯龍英戚,嘉魚碩望,□樂攢於厥躬,琳琅奪於羣寳。闕父之子,獨預王姻;齊侯之家,仍爲主第。”迴歸洛陽後,奶奶封李仙蕙爲永泰郡主,注意!是“郡主”不是“公主”,因爲當時李顯還是太子,只有皇帝的女兒才能稱“公主”。待遇爲“食邑一千戶”,名義上,一千戶百姓的賦稅不交國家,直接交給郡主享用。實際上的話,可能沒這麼多。

封號有了,待遇有了、更激動的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永泰郡主已經十六歲,是時候嫁人了。男方是誰呢?早安排好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子武延基。這明顯是政治婚姻,武則天想通過聯姻的方式,把李、武兩家捆綁在一起。婚後不久,喜訊一個接着一個,李仙蕙的肚子越來越大,她懷孕了,小兩口的第一個孩子馬上就要出生,他們要當爸爸、媽媽了!

十七歲的唐朝永泰公主爲什麼死於非命?誰是幕後真兇? 第2張

死因之謎

如果故事說到這裏就停止了,毋庸置疑,那將是一個幸福、美滿的結局。可惜呀,造化弄人,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女娥篪曲,乘碧煙而忽去;弄玉簫聲,入彩雲而不返。”一個身懷六甲的少婦,僅僅十七歲就突然離開了人間。一起奔赴黃泉的,還有他的哥哥李重潤,丈夫武延基。到底發生了什麼?史書有不同記載:

聖歷初,中宗爲皇太子,封爲邵王。大足元年,爲人所構,與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竊議張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宮中,則天令杖殺,時年十九。

——《舊唐書·李重俊傳》

子延基襲爵,則天避其父名,封爲繼魏王。尋與其妻永泰郡主及懿德太子等,話及張易之兄弟出入宮中,恐有不利,後忿爭不協,泄之,則天聞而大怒,鹹令自殺。

——《舊唐書·武承嗣傳》

則天春秋高,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中宗爲皇太子,太子男邵王重潤及女永泰郡主竊言二張專政。易之訴於則天,付太子自鞠問處置,太子並自縊殺之。

——《舊唐書·張行成傳》

永泰公主,以郡主下嫁武延基。大足中,忤張易之,爲武后所殺。帝追贈,以禮改葬,號墓爲陵。

——《新唐書·永泰公主傳》

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殺。”

——《資治通鑑》

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瓊萼凋春,忿雙童之祕藥。

——《永泰公主墓誌銘》

同一件事情,同一本史書,竟然出現了三種不同的說法:杖殺,自殺,縊殺。原因倒是高度一致,李重潤、李仙蕙、武延基三人妄議中央,對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不滿。後來不知怎麼的,談話內容泄露,被武則天知道了,於是龍顏大怒,處決三人。《舊唐書·張行成傳》的說法是武則天交給了太子,你看着辦!好自爲之!李顯可是被幽禁過的人,他早就嚇怕了。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痛下殺手,勒死了女兒、兒子,還有女婿。想想那種場面吧,如果你是李顯,心裏得多痛苦。

十七歲的唐朝永泰公主爲什麼死於非命?誰是幕後真兇? 第3張

但是在一千多年後,隨着墓誌銘的出土,永泰郡主的死因也有了新說法。第一種是難產說,墓室出土了十一塊李仙蕙的骨盆碎片,經過復原,發現她的骨盆過於狹小,就算是一般的胎兒也很難順產。再結合墓誌銘中的“珠胎毀約”,因此得出結論:李仙蕙死於難產。大足元年某日,永泰郡主已懷孕數月,分娩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沒想到之前的談話內容泄露,武則天下令殺死了她的丈夫還有哥哥。聽聞武延基慘遭毒手,孩子生下來就沒有爸爸,李仙蕙受到巨大刺激,引發早產。分娩當天,加之骨盆狹小的原因,不幸去世。

第二種是毒殺,“忿雙童之祕藥”,“祕藥”是什麼藥?肯定不是安胎的好藥,否則爲什麼要“忿”呢?“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丈夫死後,永泰郡主度過了一天寡居的日子,她本來也是要被處死的,因爲腹中的胎兒,所以暫緩行刑。至親的離去,使永泰郡主精神崩潰,進而流產。次日,武則天派人送來了毒藥……

嫌疑人是他?

此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到底是誰泄露了他們的談話?衆所周知,在武則天時期,告密之風盛行,統治者爲了排除異己,打擊政敵,鼓勵人們檢舉告發,牟取利益。對於這些,李仙蕙三人不可能不知道。議論的時候是“竊議”,是偷偷摸摸的,然後一言不合,發生了爭吵,可能就在這個時候被其他人聽見了,告訴了張易之。那麼告密者是何許人也?“爲人所構”,“人”到底指誰?其中大有文章,細思極恐。

《新唐書·李重福傳》提供了一種說法:“神龍初,韋庶人譖與張易之兄弟陷重潤,貶濮州員外刺史,徙合、均二州。”神龍年間,韋后對李顯說,當年李重潤和永泰郡主是被李重福害死的。中宗相信了,將李重福貶爲濮州員外刺史。

李重福有沒有謀害哥哥的動機呢?答案是有的!李顯總共四個兒子,李重潤是韋后所生,既是嫡子,也是長子。當年他出生的時候,高宗皇帝特別開心,爲此大赦天下,還把年號改爲“永淳”。沒多久,又把李重潤封爲皇太孫,並開府置官署,可謂寄予厚望。長大後,這位年輕的皇子更是深得人心,史書說他“風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非其罪,大爲當時所悼惜”。以後李顯要是繼位了,李重潤肯定是儲君的不二人選;父皇百年之後,有很大的機率能登基稱帝,君臨天下。

反觀李重福,生母只是一個沒有什麼地位的宮女,順序上也不佔優勢。正常情況下,他是沒有資格染指皇位的。如果把李重潤除掉,事情就完全不一樣,李顯沒了嫡子,肯定要立庶子,縱觀三位庶子,就屬李重福年齡最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略施小計,把不可能變爲可能。

十七歲的唐朝永泰公主爲什麼死於非命?誰是幕後真兇? 第4張

從以後的歷史看,李重福這個人的確野心勃勃,父皇駕崩了,叔叔李旦繼位。有個叫張靈均的洛陽人勸李重福:“大王居嫡長,當爲天子。相王雖平大難,安可越居大位?昔漢誅諸呂,乃東迎代王。今百官士庶皆願王來。王若陰幸東都,殺留守,擁兵西據陝,徇河南、河北,天下可圖也。”聽罷,李重福真的就跑到洛陽作亂了,只是最終被鎮壓,投河而死。

所以,當聽到李重潤等人議論二張,併發生了爭吵。李重福就派人告密,借刀殺人,事成之後,他有機會成爲太子。李仙蕙只是一介女流,理論上並不會影響到李重福的地位,但沒有辦法,她也參與了討論。如果三人議論時,沒有產生口角,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十七歲的唐朝永泰公主爲什麼死於非命?誰是幕後真兇? 第5張

四年後,神龍政變,李顯恢復大唐。想到死去的愛女,他痛心不已,下旨追封李仙蕙爲“永泰公主”,並把女兒、女婿的靈柩遷往奉天北原,號墓爲陵,正因爲提高了規格,李仙蕙的封土看起來更特殊一些。墓誌有“縞駕紛紛,頳旌掃雲”的字眼,說明葬禮之隆。李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我女兒李仙蕙不是一個罪人,因爲罪人是沒有資格陪葬先帝的。後人都稱她爲“永泰公主”,事實上,她生前從來沒有當過公主,哪怕是一天。

雖然之前被盜墓賊光顧過,永泰公主墓依然出土了1300多件文物。“珠襦玉匣竟何向,石馬陵邊皇女墳”。表面上看,高聳的封土,精美的壁畫,豐富的隨葬品,精雕細琢的墓誌銘,風風光光,令人生羨。可是,在它們的背後,卻埋藏着一段淒涼無比的往事。李仙蕙生於皇家,她幸福嗎?她一點都不幸福。十七年的人生,十四年的囚徒,剛過上了貴族生活,卻因爲政治鬥爭被活活整死。許多人都幻想着錦衣玉食,幻想着高官厚祿,殊不知地位越高,煩惱越大。

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永泰公主的生命被牢牢定格在十七歲的秋天。朽爛的棺木,散亂的遺骨。似乎在向後人傾訴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