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都是唐明帝的寵妃,她爲何敗給“兒媳”楊玉環?

都是唐明帝的寵妃,她爲何敗給“兒媳”楊玉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對其中的“驚鴻舞”多有印象。那美妙的舞姿,令人癡醉。其實,電視劇中的“驚鴻舞”是現代舞蹈家們的想象,歷史上真實的“驚鴻舞”卻早已失傳。而創編“驚鴻舞”的並不是清人,而是大唐的一位名爲江採萍的才女。

說到江採萍的故事,就不得不給你說說唐朝歷史上另外幾位有名人物。其一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爲"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爲唐明皇。

李隆基執掌朝政之初,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大唐歷史上的“開元盛世”,可以是個有道明君。開創了盛世之後,唐玄宗逐漸開始滿足了,才沉溺於享樂之中。

李隆基多才多藝,知曉音律,擅長書法,儀表雄偉俊麗,是女人心目中的不二男神。

因爲有了這樣的先天條件,李隆基想不成爲一個風流天子都難,他與楊貴妃的故事令世人傾倒。其實,在楊玉環之前,李隆基還寵愛過兩個女人。第一個,就是武惠妃。

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因父親早逝,得到武則天庇廕自幼於宮中長大。唐玄宗即位後,武氏得寵。史載開元十二年(724年),玄宗廢王皇后,特封武氏爲惠妃。因朝廷上下都對武氏一族極其反感,所以,武氏一直未能封后,雖然沒有皇后的身份,但在宮卻享受的是皇后待遇。

都是唐明帝的寵妃,她爲何敗給“兒媳”楊玉環?

網絡配圖

武惠妃與其姑祖母武則天一樣工於心計。玄宗在寵幸武惠妃以前,曾經寵幸趙麗妃、皇甫德儀與劉才人,分別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後因武惠妃得寵,三妃相繼失寵。於是李瑛、李瑤與李琚兄弟常爲母親不得寵而不樂,多有怨言。武惠妃多次在玄宗面前進讒言,李隆基糊里糊塗地就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爲庶人並殺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璵(同年改名李亨)爲太子。

陷害三王后,武惠妃多次見到他們的鬼魂,因此害怕成疾,大病不起。請巫師在夜裏作法、爲他們改葬,甚至用處死的人來陪葬,都沒有用。最後惠妃驚病而死,年三十八歲。

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寢食不安,後宮雖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

武惠妃死後,爲了讓李隆基從相思之痛中走出來,太監高力士自湖廣歷兩粵爲玄宗選美。高力士到了閩地福建莆田後,探聽到莆田江家有個清麗絕世、才藝俱佳的美女,於是以重禮相聘,想把江家十六歲的女兒帶回長安。

那個令高力士動心的女子,就是江採萍。

江採萍出生於書香門弟,她的父親江仲遜年輕時中過秀才,後來多次應試卻中不了舉,便改行做了醫生(郎中)。江仲遜三十多歲的時候纔有了這個寶貝女,所以對她疼愛有加,以《詩經·召南》裏《採蘋》一詩的題目爲女兒名字,表示對女兒的期望。

採萍自幼聰穎,父親自小就教她讀書識字、吟誦詩文。九歲時,就能背誦《詩經》中記載周文王后妃事蹟的《周南》和《召南》兩部分詩;十四歲善吟詩作賦,自比晉朝才女謝道韞。梅妃還對棋、琴、書、畫無所不通。年將及笄,出落得丰神楚楚、纖腰約素,不喜鉛華、淡裝雅服,知書達禮,是一位才貌雙全的絕世女子。

採萍初解人事,便愛梅如狂,江仲遜不惜重金,追尋各種梅樹,種滿房前屋後。莆田的年輕人都追慕她的美麗與才情,無不感嘆道:“不知誰家兒郎有此福氣,能夠娶得江採萍爲妻,真是三生有幸啊!”

結果,這朵鮮花卻被遠在洛陽的大唐之主李隆基給掐走了。

高力士早已探知江採萍喜梅花,回到洛陽後,老高特意在梅林深處安排下酒宴,請唐玄宗臨視之。梅林間的江採萍,爲唐玄宗吹奏《梅花落》,又舞一支《驚鴻舞》。

唐玄宗對梅妃愛如至寶,大加寵幸賜東宮正一品皇妃,號梅妃。並命人給其宮中種滿各式梅樹,並親筆題寫院中樓臺爲“梅閣”、花間小亭爲“梅亭”。梅妃的愛梅之情,惹得皇帝戲稱她爲“梅精”,一時寵冠六宮。

梅妃獨寵後宮十九年。在得寵之時,她沒有仗着唐太宗對自己的寵愛殘害其她妃嬪、禍國殃民,而表現出來的是大義和明理。

都是唐明帝的寵妃,她爲何敗給“兒媳”楊玉環? 第2張

網絡配圖

喜新厭舊是人之常情,何況是風流無邊的唐明皇呢。漸漸對梅妃失去興趣的李隆基,聽人說起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美貌絕倫,豔麗無雙,於是不顧什麼禮儀廉恥,硬將兒媳婦招進宮裏,並冊爲貴妃。

風流老漢唐玄宗,對楊玉環是言聽計從,爲了討好新美人,可謂費盡心機。爲了迎合她喜服裝的心理,有專門爲貴妃服務的七百多人給她做衣服。爲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玄宗還下令開闢了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裏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因爲荔枝摘下後五天內會變味兒。

楊玉環進宮後,梅妃的地位就變得非常尷尬了。因爲楊玉環是個醋罈子,她防着李隆基見一切女人,當然,重點防範對象就是李郎的前寵梅妃了。

楊玉環進宮後,江採萍人生的一切都變了。她一下失去了玄宗的寵愛,並被楊玉環設計貶入冷宮,獨居上陽東宮。楊玉環簡直就是江採萍的剋星,她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本應該是她兒媳婦的女子,步步把她逼入絕境,不留一絲活路。

失寵了的梅妃就想讓高力士幫她找一個會寫的人幫她寫一首詞賦喚起玄宗對她的情誼,但是那時候高力士忙着討好楊家,根本不願意幫忙。於是心灰意冷的梅妃只能自己動筆,期盼能因此和玄宗重修舊好。但是在把《樓東斌》獻給玄宗卻只得他的一串珍珠賞賜,梅妃絕望了,她對玄宗徹底死心,她作詩一首並同珍珠一起退給玄宗。

自從娶了楊貴妃後,受其影響,唐玄宗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大臣、貴族、宗室爲了巴結皇帝,投貴妃所好,結果讓她高興的人都升了官,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爭獻美味佳餚、珍異珠寶。

由於有堂妹楊玉環這層關係,楊國忠也平步青雲,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楊貴妃的姐姐們也得到了實惠,大姐封爲韓國夫人,三姐封爲虢國夫人,八姐封爲秦國夫人:其他的兄長也有封賞,做了朝中的高官。

在楊國忠的專權下,整個唐朝開始混亂起來,終於引發了“安史之亂”。

至德元年六月十三日黎明,玄宗只與楊貴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及親近宦官、宮人從延秋門出走。妃、主、墾孫在外者,包括困於冷宮的梅妃,皆棄之不顧。這一天,百官皆不知皇帝已出逃。

等唐玄宗回京,派人找梅妃,終於在上陽東宮井中找到她的遺體。梅妃爲了守住清白,讓人用白綾緊裹全身投井。

梅妃遇難的消息傳回莆田,鄉親們深情地懷念她,興建浦口宮供奉她,以爲永久紀念她。

相傳梅妃之父(或兄弟)曾要求朝廷以妃骨歸葬故里,明皇准許。葬地就在江家祖墳。“墓下種梅數十株,鷺鳥宿焉”。

都是唐明帝的寵妃,她爲何敗給“兒媳”楊玉環? 第3張

網絡配圖

不過,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總是報有幻想的,傳說中,梅妃並沒死於安史之亂,而是被人救走了。

長安陷落時,城中一片兵荒馬亂,梅妃孤苦無依決定自盡之時,被一白衣女子所救,用白驢把她載到了白雲山中的小蓬瀛修真觀。

衆叛親離的唐玄宗飽嘗失意,才切身體會當初梅妃冷落在上陽東宮的十餘年。後來有人探來消息,說動亂之中梅妃曾被人救走。唐玄宗隨即下詔全國:有知梅妃下落者,立即奏報,必予重賞;有護送來京的,獎予六品官,賜錢百萬。幾經周折,最後廣平王探得了梅妃的消息。廣平王奉詔派遣香車寶馬、內監宮女,隆重地迎接梅妃入宮。玄宗攬住梅妃說:“向來疏遠了梅卿,心中殊感不忍,故有珍珠投贈,並非無情;今當重敘舊好,怎麼能離開我呢?”梅妃於是留在興慶宮中,與玄宗重溫鴛夢。

當時京城中流傳着這樣的民諺:“楊花已逐東風散,梅萼偏能留晚香。”說的就是楊貴妃紅極一時之後,終在馬嵬坡香消玉隕;梅妃則在受盡冷落後,在興慶宮又重新伴君得寵。

這些,興許只是人們的一個美好願望而已。後世人爲紀念這位德才兼備的賢妃,爲其立祠;梅妃去世後,被民間視爲“女十二花神之一月梅花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