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近代名人 >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1862年4月14日-1911年9月18日),俄國政治家 ,曾任格羅德諾州和薩拉托夫州州長。因鎮壓農民起義受尼古拉二世寵信。1906年任首相兼內務大臣。1907年發動"六三政變",解散第二屆國家杜馬,建立軍事法庭網殘酷鎮壓工農羣衆,從而開始了"斯托雷平反動時期",窒息了俄國第一次民主革命(1905~1907)。但他推行土地改革,使得200萬農民退出村舍,成爲富農,活躍了當時的經濟,史稱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911年被俄國社會革命黨人暗殺。時至今日,斯托雷平仍被視爲俄國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在"最偉大的俄羅斯人"評選中高居第二位。

1902年起相繼擔任格羅德諾省和薩拉托夫省省長。因鎮壓農民運動有功。

1906年起任內務大臣和大臣會議主席。策劃並發動1907年"六三政變",開始斯托雷平反動時期(1907-1911)。鎮壓工農革命運動,大肆屠殺革命者,絞索遍及全國,被稱爲"斯托雷平的領帶"。領導實施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斯托雷平)

1906年法令規定農民有權退出村社,隨時可將份地確定爲私產,以建立獨立田莊和獨家農場,通過農民銀行扶持殷實農民建立獨立田莊和獨家農場;

1911年法令公佈土地規劃條例,規定凡進行土地規劃的地方,村社份地均自動變爲私產;推行向西伯利亞等邊疆的移民政策。旨在摧毀村社,扶植富農階級,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俄國經濟的發展。但改革進展緩慢,1906-1916年間只有24%的農民脫離村社。

斯托雷平於1862年4月14日出生於薩克森的德累斯頓。他14歲時的斯托雷平的家庭是顯赫的俄國貴族,斯托雷平自小就曾聽父親說過著名的大詩人米哈伊爾·萊蒙托夫於1830年到他們家族的莊園居住過的軼事。

他的父親是阿爾卡季·德米特里耶維奇·斯托雷平(1821-1899),俄國的地主,顯赫貴族家庭的後裔,同時也是俄國炮兵的將軍和稍後的克里姆林宮衛戍長官。他的母親是娜塔莉亞·米哈伊洛芙娜·斯托雷平娜(1827-1889),俄國外交大臣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的女兒。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第2張

(斯托雷平和他的妻子)

從1869年起,斯托雷平在位於今日立陶宛的考納斯縣凱代尼艾地區的家族莊園渡過他的童年,這座莊園是他父親所建造的,斯托雷平在其一生中都非常喜愛這處莊園。

1876年,斯托雷平的家族搬家到維爾納省,以讓斯托雷平能就讀於地方學校。後來,斯托雷平考入聖彼得堡大學接受良好的教育,本來,以他的學業成績而論,斯托雷平完全可以選擇科學研究爲職業,可他卻毅然選擇了一條風波險惡的人生之路。

1885年畢業後隨即進入帝國國有資產部開始其政治生涯。四年後,斯托雷平成爲科夫諾省的貴族議員。這些政府公職讓斯托雷平深刻了解到地方的需求,同時提高了他的行政能力。他顯然相當着迷於俄羅斯帝國西北諸省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尤其是他家族莊園所在的立陶宛地區),這個地區在歷史上是由較爲先進的家庭私有農場經營方式占主導地位的;此後斯托雷平致力於將這種方式向全帝國其它省份推廣。

1884年,斯托雷平與家世顯赫的莫斯科貴族家庭之女奧列加·鮑里斯諾娃·奈德哈特成婚,兩人育有五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第3張

(斯托雷平)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主旨,一言以蔽之,即土地私有化,將土地交給農民。在前村社制下,農民缺乏從事農業生產的熱情,因爲他們不是在自有土地上生產,其勞動成果的半數以上要轉給他人。而農民只有當他確知勞動成果將屬於自己時,才能煥發生產熱情,才肯在土地上投資。在舊的土地制下,勞動成果的分配無助於獎勤罰懶,因爲無論懶惰還是勤勞肯幹的人,分配結果都一樣。彼此攀比,熱情抵消,其結果必然是使整體生產力水平下降,農民生活水平下降。而俄國需要農民富裕起來,因爲國家的福祉也端賴國民的富裕,"須知人民的富裕締造着國家的強盛"。

人民的整體富裕必然帶來道德水準的提高,"因爲哪裏有富足,那裏自然會有啓蒙教育,有真正的自由。"只有在人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才成爲一種可能。事情的順序絕不可能與此相反。在這個意義上,斯托雷平對以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爲代表的"道德的自我完善"論者嗤之以鼻,以爲他們顛倒了事物本來順序,不啻爲"三歲小兒的臆語",不足爲訓。斯托雷平是在羅曼諾夫王朝行將徹底崩潰之際出任首相的,他所致力的,無非是爲了挽救一個行將滅亡的制度,歷史的必然要求與傑出個人的堅強意志,形成了強烈的矛盾反差,正是這一點鑄成了斯托雷平個人的悲劇命運之核。

斯托雷平之所以能較快從較低的行政職位提拔到"位極人臣"的地位,除了他的才幹和能力外,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對皇室的忠誠,在他在任期間的五年半中,遭受恐怖分子暗殺就不下數十次,僅1906年那一次,就使他的女兒娜達莎致殘,唯一的兒子受傷,死傷數十人,但他不改初衷。最後由沙皇出面,特別允准他全家暫居克里姆林宮才罷。1911年斯托雷平不顧警方關於暗殺計劃的警告前往基輔旅遊。9月14日,當斯托雷平和皇帝的兩個女兒,奧列加女大公和塔季揚娜女大公,在基輔歌劇院觀賞俄國作曲家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歌劇《薩坦王的故事》時,遭到刺客開槍襲擊。斯托雷平身中兩槍,一槍擊中手臂,另一槍擊中胸部。行刺者名爲德米特里·波格洛夫,一個激進的左翼革命分子,但同時他竟是一個保安局的密探。據稱,斯托雷平冷靜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脫掉手套和解開夾克的扣子,露出浸血的背心。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第4張

(斯托雷平)

在示意皇帝從他包廂撤往安全地帶後,斯托雷平一下癱在椅子上,並大喝:"我很高興爲了陛下去死!"尼古拉二世仍留在原地,斯托雷平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頗爲誇張的爲皇帝畫十字祝福。次日清晨,尼古拉二世跪在斯托雷平之墓 斯托雷平的病牀前,重複地說着"原諒我"。斯托雷平在遭到槍擊的四天後去世。斯托雷平終於走完了他在人世的最後一段路程。他留給人世的最後一句話是:"請打開電燈!"電燈是打開了,但俄國卻陷入了長久的黑暗,同斯托雷平一同長眠的,還有他嘔心瀝血搞出來的土地法案。震怒的皇帝下令終止對刺殺者波格洛夫的調查和司法審判,於十日後立即以絞刑處決。斯托雷平遭到刺殺據說曾被"妖僧"格里高利·葉菲莫維奇·拉斯普京所預言,刺殺當日,在跟隨沙皇一家即將進入劇院時,拉斯普廷突然大喊:"死亡在他身後!死亡在跟隨着他!"如今關於這起刺殺案的看法,有人認爲這並非是由激進的左翼革命分子策劃的,而是由保守的君主主義者所策劃,他們害怕斯托雷平的改革和他對皇帝的影響力逐漸變大,然而這些假說從未被證實。斯托雷平被埋葬在烏克蘭基輔的基輔洞穴修道院。

1911年在基輔被俄國社會革命黨人暗殺。

下面小編爲您介紹一下如果斯托雷平沒有被刺殺,那麼是否能挽救沙皇俄國嗎?

斯托雷平其實人亡政未息,繼任總理科科夫佐夫仍然繼續推行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但是其他斯托雷平強力主導的改革路線(比如收緊芬蘭自治權)的確被後繼者冷落了。問題到底還是一戰。後來俄國當年的政客都回憶,德奧是蓄意挑起一戰,一戰的爆發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避免的只是如何交戰不失利和二月革命而已。

俄國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在一八六一年“農奴制改革”後逐漸形成政治力量,在一九○五年起的政治動盪中,自由知識界(以後來的立憲民主黨人爲代表)、自由派貴族(後來的十月黨人)與工商界自由派(後來的進步黨人)三股自由主義力量先後登上舞臺,而自由知識界不僅在三者中爲主流,就是在包括民粹派與社會民主派等左翼力量在內的整個反對派運動中也執牛耳。在“第一次俄國革命”期間,城市左翼“革命”的實際影響遠沒有後來所說的那樣大,而真正產生影響的力量,一是杜馬中以自由派爲主體的反對派運動,一是鄉村中的“農民騷亂”。就連列寧當時也講過:俄國形勢是“世界上最革命的議會和幾乎是最反動的專制政府”的對峙,而當時只有“立憲民主黨人既能說服莊稼漢,又能說服小市民”,這是民粹派與社會民主派都做不到的。自由知識界通過立憲民主黨人佔主流的杜馬實際上主導着全國的反對派運動,爲衝破傳統公社世界、發展市場經濟,爲改革專制之弊,實行自由憲政採取了一系列有聲有色的合法抵制行動。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第5張

(斯托雷平)

自由知識界當時的激進姿態,是受兩種因素決定的:第一,十九世紀末俄國農村公社、農奴制與中央集權專制政體三位一體的傳統體制危機,已由“是否分家”的階段發展到了“如何分家”的階段。這時,自由知識界就不僅要爲改革而呼籲,還要爲改革的公正方式而呼籲。這種呼籲對“家長”的衝擊力很大。當時立憲民主黨人的土地綱領實際上是要由國家以低價強制贖買貴族地產(其主體是一八六一年改革後貴族從農村公社中化公爲私而佔取的“割地”)並分給農民。這不僅迎合了“精英的良心”,也對大衆形成了凝聚力,使其在杜馬選舉中大受人民的支持。但這種主張不僅觸犯了傳統的“家長”,更爲改革中化公爲私的權貴層所不容,於是雙方的對立便難以化解。

於是,俄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商熱。一九○五年的政治熱情似乎已一去不復返,人們關心的只是鈔票。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第6張

(斯托雷平被刺殺)

於是當年的反對派知識分子便陷入了空前的尷尬中。海外“政治僑民”日久無聊,內訌成習,而俄國國內的自由主義者更出現了急劇的分化,一九○九年出版的《路標》文集就是這一潮流的代表。正如書名所暗示的,它體現了俄國知識分子的“路標”轉向。

就這樣,俄國自由主義作爲一股以知識分子爲主體的社會運動,在斯托雷平時代逐漸從歷史舞臺上“缺席”了。這倒不是說俄國不再有“自由派”。相反,由於斯托雷平式的“分家”對傳統體制起着強烈的腐蝕作用,到一九一七年前夕這部貌似龐大的統治機器已經“自由”得鬆鬆垮垮,仍然具有忠君報國傳統信念者已如鳳毛麟角了。但是,那種作爲社會公正象徵的自由主義反對派,那種在變局來臨時“既能說服莊稼漢,又能說服小市民”的理性力量,卻已然消失。這是一九一七年的俄國與一九○五年最大的不同之處。或許可以說,俄國那時就已差不多註定與自由憲政無緣了。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第7張

(人們紀念他)

一九一七年初的俄國雖然處於戰爭危機之中,但在精英中並沒有多少“革命”情緒。然而意外的驚喜從天而降:革命爆發了,而且轉眼便勝利了!正身居瑞士的列寧甚至來不及回國,只好在瑞士連呼:“料想不到的奇蹟”發生了!

沙皇俄國是什麼?爲什麼要救沙皇俄國哪?

俄羅斯帝國(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簡稱爲俄國、俄羅斯、沙皇俄國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爲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爲止的俄羅斯國家。

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俄羅斯帝國共有1億2560萬人,至1914年達到1億6570萬人,僅次於中華民國及大英帝國。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裏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歷史學家認爲"俄羅斯帝國"真正誕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諾夫哥羅德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據另一個角度來看,長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後已經帝國的當代俄語單詞。也許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稱帝是爲了讓歐洲承認俄羅斯作爲一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17世紀俄羅斯的擴張,最終導致在17世紀中葉,俄羅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亞之後,俄羅斯的領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戰爭(1654年-1667年)之後的左岸烏克蘭。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第8張

(彼得一世)

俄羅斯帝國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由於19世紀後期的改革並不徹底,導致經濟實力在20世紀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時代不及其它歐洲幾大國。1914年8月,政局動盪不定的俄羅斯參加一戰,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在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蘇俄與蘇聯取代。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俄國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它與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同時存在。因此它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俄國臨時政府掌握着主要政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顧人民死活,繼續進行世界大戰,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並且大肆逮捕和殺害布爾什維克黨人。布爾什維克黨被迫轉入地下狀態。由於形勢發生了變化,布爾什維克黨在8月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

1917年11月6日晚,列寧祕密來到彼得格勒的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1917年11月7日晚9時45分,隨着停泊在俄國首都彼得格勒附近的軍艦"阿芙樂爾"號的幾聲炮響,起義軍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最後據點-冬宮發起了總攻。最終,武裝起義取得勝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俄國"十月革命"。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第9張

(俄國"十月革命)

沙皇一詞中的"沙"來自拉丁語中凱撒(Caesar)的轉譯音,就是"大皇帝"的意思。中世紀的俄羅斯,沙皇這個稱號指最高統治者。俄羅斯人尊稱拜占庭帝國的君主爲"沙皇",而認爲俄羅斯的大公們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另一方面,他們也稱呼《聖經-舊約》的人物爲沙皇。

俄羅斯人尊稱拜占庭的君主爲"沙皇",而認爲俄羅斯的大公們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另一方面,他們也稱呼舊約的人物爲沙皇。13世紀,蒙古韃靼人的駭人聽聞的統治,加上強盛的蒙古大汗娶了拜占庭的公主爲皇后,使俄羅斯人轉而尊稱蒙古大汗爲"沙皇",俄羅斯大公即又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了。但隨着蒙古人的衰落,俄羅斯人不樂意再尊稱蒙古大汗爲沙皇了,但始終不敢正式自稱沙皇。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在穆罕默德二世的率領下,攻陷了西方最有名的都市--控扼黑海海峽的君士坦丁堡。國祚千年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就此滅亡。1469年,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後16年,奉教皇保羅二世之命,在拜占庭帝國滅亡時逃往西方的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帕列奧羅格公主,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教皇試圖通過這一手段統一分裂的天主教和東正教。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後,莫斯科公國便以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自居,將索菲亞帶來的拜占庭象徵雙頭鷹奉爲國徽。

斯托雷平是誰 他爲什麼會被人刺殺 第10張

(沙皇國的人民)

1547年1月16日,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雷帝發表了重要講話,將大公升格爲沙皇,國號即被稱爲沙皇俄國(王國時期),伊凡四世打破了對沙皇的一切權力限制,領主政體改爲了沙皇專制政體,於是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後彼得大帝於1721年將沙皇升格爲皇帝,俄羅斯正式成爲帝國,但一般沿用沙皇、沙皇俄國作爲俄羅斯帝國君主和國家的呼稱。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