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朱棣出一上聯滿朝文武對不出來,最後一個小孩對上了

朱棣出一上聯滿朝文武對不出來,最後一個小孩對上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朱棣的事蹟你知道多少?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唐朝的時候,詩歌這種藝術形式已經發展到了巔峯,詩在形式上出現了極爲嚴格的格律,非常地講究對仗,也即是所謂的“詩聯”,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樣的句子,每一個詞語都需要形成對仗,人們的腦海中已經形成了這種“對稱美學”,並且逐漸根深蒂固。

後來桃符繼續發展,由在桃木上畫有門神的畫像或者寫有門神的名字,變成了一些吉利的話語,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貼“福”字,都是爲了討一個喜慶。在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後蜀的國主孟昶在過年的時候,在桃符上寫下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聯語字樣,從此桃符開始轉變成爲對聯,這也是中國有史可考的第一幅對聯。

朱棣出一上聯滿朝文武對不出來,最後一個小孩對上了

我們可以看到這與那一些格律詩中的“詩聯”其實是很像的,所以說對聯的誕生凝結着三個要素,首先是桃符的傳統,其次是唐詩格律的影響,再次就是後蜀國主對於文學之美的追求。而對聯的廣泛傳播,則與明朝的開國君王朱元璋息息相關。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後,爲了慶祝大明帝國的成立,特意下旨讓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上春聯來慶祝,甚至第二天還特意爲此去大街小巷轉悠,觀看是否有人家沒在門上貼春聯,還親手爲一個不認識字,也買不起春聯屠夫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的春聯。

由於朱元璋對於對聯的這種喜愛與熱衷,對聯很快就在大江南北流行起來了,從此家家戶戶都有了貼春聯的習俗,文人墨客在聚會的時候也喜歡玩玩對對聯的遊戲,甚至還有皇帝與官員用對對聯來考校下屬的才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就很好地繼承了他的父親對於對聯的這種喜愛之情,一生之中也有很多與對聯相關的典故留下。

朱棣出一上聯滿朝文武對不出來,最後一個小孩對上了 第2張

朱棣雖然在軍營中出生,在戰場廝殺中長大,但是卻非常尊重讀書人,不僅在位期間主持編撰了《永樂大典》,而且還極爲重視對於讀書人的挖掘與培養。有一年他聽說在溧陽出了一個名爲彭印山的小孩,在各方面表現都非常好,是良才美玉之資,於是他就下令將彭印山給請到京城(彭印山,溧陽人,永樂中、六歲徵至京)。

彭印山到了京城之後,朱棣不動聲色地考驗了他的才學,結果發現彭印山確實有着過人之處,於是就經常將他帶在身邊。在元宵節那一天,朱棣在奉天門上望着漫天的燈火,心中非常高興,順口就出了個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身後滿朝文武都對不出來下聯。

倒是身旁的彭印山對上了,他馬上就跪下說:“君樂臣樂,永樂萬年”,大家都知道永樂是朱棣的年號,含有着永遠安寧歡樂的意思,算得上是明目張膽地拍馬屁。不過朱棣在聽到以後非常高興,賞賜了彭印山很多寶物,還免去了他故鄉十年的賦稅。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