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成吉思汗爲一統帝國屠城殺了多達120萬人?

成吉思汗爲一統帝國屠城殺了多達120萬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兒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的孫子、監國託雷的兒子。因爲在位時把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爲“大元”,所以忽必烈是大蒙古國的最後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

成吉思汗爲一統帝國屠城殺了多達120萬人?

忽必烈畫像

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長兄蒙哥繼承爲大汗,他因此被封爲王。第二年,忽必烈攻打大理國(現在的雲南等地),1254年破大理城,大理滅國,併入大蒙古國版圖。後來,蒙哥正式宣佈攻擊南宋,1258年忽必烈率軍南下。在南宋打仗期間,蒙哥病逝,忽必烈佯作攻打換來了南宋的割地求和,於是撤兵回去。

1260年,忽必烈登基爲大蒙古國的大汗,是第五位大汗,不久建年號爲“中統”。四年後,忽必烈又把年號改爲“至元”,不久又改國號爲“大元”,成爲了元朝的第一位皇帝。1274年,正式定都在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1274年,忽必烈派人出征日本,後因颱風失敗撤軍。第二年派去日本的使臣又立馬被殺,因此在1281年,元朝開始了第二次征討,雖然這次是兵分兩路可還是以失敗告終。兩次東征期間,元軍對南宋的攻打也沒有中斷,最後在1276年攻破臨安城,南宋投降並滅亡。

1294年,忽必烈病逝,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由於從小尊崇儒學,所以忽必烈在位時十分重視漢文化,重用漢臣,採用漢法,因此雖然他攻打征服了不少地方,但後世對他的評價依然不錯。

 忽必烈屠城

蒙古帝國南征北戰、攻城略地,軍隊以騎兵爲主,講求速戰速決的機動性,他們是攻佔一個城池就奔向下一個,所以一路征服其實也在一路屠城,每一個蒙古將領手裏都沾滿了鮮血

成吉思汗爲一統帝國屠城殺了多達120萬人? 第2張

忽必烈雕像

成吉思汗被稱爲一代天驕,統一蒙古、滅亡金國、西征花剌子模。有如此赫赫的戰績,除了蒙古軍隊強大的戰鬥能力和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外,也和他殘忍的手段有關。成吉思汗率軍所到之處,可謂寸草不生,只要遇到不投降的,攻破後一律屠城。在他攻破金國的都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後,蒙古軍隊對城裏的居民展開了長達一個月的大屠殺,超過一百萬人喪命。之後,成吉思汗滅亡了花剌子模,之前人口衆多的這個國家戰後幾乎滅族。

成吉思汗的兒子託雷,繼承了父親的軍事才能的同時,也學會了他的屠城手段。據說,他攻打四川攻破成都後也進行了屠殺,成都居民所剩無幾,據說整個四川被屠殺後人口減少了上千萬。而託雷的兒子旭烈兀,在蒙古第三次西征時,圍攻巴格達,在對方投降之後還是進行了長達一週的屠殺,數十萬人喪生,也有說是120萬人。

作爲成吉思汗的孫子、託雷的兒子、旭烈兀的哥哥,忽必烈自然也沒有丟掉屠城這一家族天賦。尤其是在功打南宋的戰爭中,忽必烈的元軍每破一城,都要殺人放火,姦淫擄掠,一路攻打一路暴行。據記載,元朝滅亡南宋後,得到百姓930萬戶,比宋寧宗嘉定十一年時的1360萬少了30%,南宋大約被屠殺了2400萬。

忽必烈的國師

八思巴(1235年-1280年),是吐蕃(今西藏)的一位高僧,本名羅古羅思監藏,八思巴是他的尊陳,意思是聖者。忽必烈在繼承蒙古帝國大汗之位後,冊封八思巴爲國師。

成吉思汗爲一統帝國屠城殺了多達120萬人? 第3張

八思巴像

八思巴從小跟着長輩學習宗教知識又接觸政治,後來成爲薩迦派第五祖。1253年,八思巴謁見了還未即位的忽必烈,忽必烈一家都尊他爲上師,又在他面前接受了密宗灌頂,並奉上財寶作爲供養。這次見面,爲他兩人以後的親密關係打下了基礎。當時在蒙古帝國裏,佛教與道教一直相爭,爲爭權力和信徒,雙方時常發生激烈辯論,八思巴就曾經在一次辯論中代表佛教“戰勝”道教。

1260年,忽必烈成爲蒙古大汗,八思巴被他尊爲國師,四年後,又兼任了總制院事,慢慢參與朝政。不久,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創造了“蒙古新字”,也被稱作八思巴文,並被忽必烈下令全國推行,成爲了元朝官方的文字。之後,深受器重的八思巴給忽必烈進行了第二次灌頂,因此晉升爲帝師大寶法王。八思巴在1280年去世,享年46歲。

八思巴是元朝第一位國師也是第一位帝師,在世時的功績極大。首先,佛教在元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他死後元朝依然任命僧侶爲國師;另一方面,他也推動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是民族融合的功臣。此外,因爲管理西藏事務,他也使西藏得到了發展。

忽必烈的故事

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一日三餐除了奶,最離不開的就是羊肉,最出名的美食也常與他們的羊肉有關,烤羊腿、烤羊排。而現在吃火鍋必點的涮羊肉,傳說就是忽必烈這個蒙古大汗、元朝皇帝發明的。

成吉思汗爲一統帝國屠城殺了多達120萬人? 第4張

忽必烈劇照

傳說,忽必烈有次親率大軍南下遠征。行軍路上,人困馬乏就像休息會吃飯,忽必烈覺得軍中伙食太差,突然想起家鄉的好吃的,想到了清燉羊肉就忍不住口水,就吩咐了下去。廚子就立馬宰殺羔羊,燒火準備燉肉。

可是突然探子來報,說敵軍正在逼近。可是忽必烈已經飢餓難耐,就一邊下令部隊準備戰鬥,一邊繼續催廚子做菜,就想要吃清燉羊肉。廚子知道她性情急躁不敢惹怒,可羊肉需要很長時間才燉的熟,可是這麼慢的話敵軍早來了,羊肉燉好自己早就被砍頭好幾次了。就在這時,廚子急中生智,把羊肉從塊切成了薄片,然後放在鍋裏涮了幾下,就撈了出來,撒了點調料,就給忽必烈端了去。

忽必烈吃完就去迎敵,不久就凱旋而歸。忽必烈很高興,又覺得廚子有功,就又讓他做了一次那道菜,然後讓麾下的將領們一起品嚐。大家吃了都讚不絕口,忽必烈於是給它命名爲“涮羊肉”,後來也就成了宮廷佳餚。

涮羊肉,又叫羊肉火鍋,一般認爲是始於元代,興起於清代,清朝皇帝舉辦的幾次大型宴會上也基本上都有涮羊肉這一道菜。涮羊肉,有三個基本要求:選料要羊肉鮮嫩,切片要紙薄均勻,調料要味美可口。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