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北宋爲何會滅亡?四位皇帝四件事告訴你真相

北宋爲何會滅亡?四位皇帝四件事告訴你真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位宋太祖,在位時間公元960年至976年。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載有這樣一件事,宋太祖的三女兒永慶公主,於開寶五年(972)下嫁宰相魏仁浦的兒子魏咸信。一天,永慶公主回到宮中看望父母,她當時穿的是一件貼繡鋪翠的短襖。貼繡,即在衣服上縫上刺繡飾品。鋪翠,又稱點翠,即用翠鳥羽毛製成的飾品點綴衣服。因數十隻翠鳥的羽毛才能完成一件衣服的點翠,故極昂貴。宋太祖覺得女兒的衣服頗爲奢侈,便對女兒說:“你將鋪翠飾品摘下給我,以後再也不要用此類昂貴的飾品了。”公主笑着說:“不就是一件飾品嗎?能用多少翠羽?”宋太祖說:“我並非單單爲你一件點翠小襖而吝惜,因爲公主穿着這麼奢華的衣服,宮裏宮外以爲時尚,必然爭相效仿,京城翠羽價格將立馬暴漲。於是,小民爲利益所誘,捕捉販賣自然成風,傷及翠鳥殺害生靈的事就會越來越多,而這都是因爲你的鋪翠小襖所致啊。你生長於富貴之家,當念惜福,萬不可開此惡端。”公主見父親說得如此認真而又激動,趕快謝罪,以後再也不敢穿着奢華了。同時,宋太祖不僅阻止公主穿鋪翠衣服,而且還於當年六月專門下了一道詔書,在全國“禁鋪翠”。從整個事件來看,宋太祖本意不單是爲了不讓殺害生靈,更重要的是爲了推崇樸素節儉的生活風氣,不僅禁殺生,更是禁奢侈。

北宋爲何會滅亡?四位皇帝四件事告訴你真相

第二位宋仁宗,在位時間1022年至1063年。宋仁宗有一天早起,洗漱過程中對身邊的侍臣閒聊說:“我昨夜批閱奏摺很晚,批閱完後,感覺肚子有些飢餓,特別想吃燒羊。”侍臣問:“何不安排人做來?”宋仁宗說:“不能這樣。你不知道嗎?每次聽到宮內有什麼需要,坊間便以爲這成了定規,紛紛製作。我擔心昨夜要了燒羊後,百姓以後夜夜宰羊,長此以往,必然暴殄天物,我怎能不忍一時之飢,而開啓無窮殺戮呢?”侍臣聽後,非常感動。在這裏,宋仁宗的本意也不單是擔心生靈受害,其實還包括有不奢侈、不折騰、不擾民的諸多意思在內。宋仁宗的“仁”,可不是他自我吹起來的,也不是下面那些大臣馬屁拍出來的,更不是御用文人的生花妙筆杜撰出來的,那是他數十年如一日身體力行出來的。

第三位宋哲宗,在位時間1085年至1100年。大約在1090年前後,朝裏朝外盛傳當今皇上宋哲宗在民間重金徵聘保姆。當時,宋哲宗雖然當皇上已經五年了,但他的實際年齡卻還只有十四歲,未及束髮(十五歲),遑論弱冠(二十歲),還遠沒到結婚年齡,當然更未生小孩。然而,這個未成婚、未生小孩的皇帝徵聘奶媽做什麼呢?當時的左諫議大夫劉安世一語道破天機:“陛下富於春秋,未納後而親女色。”(《宋史•劉安世傳》)皇上年紀輕輕,未娶皇后就猴急着親近女色。其意說得很明白,宋哲宗是在明徵保姆,暗搜美女。這說明,當時的宮廷風氣已經今不如昔了。

北宋爲何會滅亡?四位皇帝四件事告訴你真相 第2張

第四位宋徽宗,在位時間1100年至1126年。崇寧元年(1102),也即宋徽宗坐上皇位的第三年,他便專門設置了一個新官署——蘇、杭造作局。他特命大太監童貫牽頭,在東南地區廣泛蒐羅動物牙角、植物竹藤、金銀珠寶等名貴原材料,集中天下最優秀的能工巧匠,爲他專門打造奢華工藝品,供他享樂。崇寧四年(1105),宋徽宗又設蘇州應奉局,專門搜奪奇花異石,由水路運送京師,運送花石的船隻,每十條編爲一綱,稱爲“花石綱”。自此,“賦役繁重,官吏侵漁,農桑不足以供應”(方臘《得天符牒》),東南積數百年財富,悉數搜刮至京師,許多東南老百姓因此家業敗光,流離失所。宋徽宗對東南敲骨吸髓的剝削和壓榨,激起了老百姓的極大憤慨,“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爲盜”。宣和二年(1120),浙江人方臘率衆起義。方臘起義後,朝內外都知道起義是因造作局和應奉局所致,許多大臣紛紛上書要求撤銷這個機構,在輿論的壓力下,宋徽宗撤銷了這二局。起義被鎮壓後,不知前車之鑑的宋徽宗鬼迷心竅,又恢復了這個機構的運行,直到宣和七年(1125),金人南下攻宋,圍太原、破燕京,國家面臨滅亡的危險,宋徽宗才廢除了這個機構。然而,到此時,對於宋朝百餘年基業的傾頹早已迴天乏力了,果然,兩年後,北宋就正式滅亡了。如果說金兵入侵是北宋滅亡的外因,這個機構二十多年的存在,就是滅亡內因的一個縮影。

人心決定風氣,風氣也決定人心。前一個人心是皇帝的心,是事情的推動者。後一個人心是老百姓,是皇帝推動事情以後在老百姓心目中引起的反映。而風氣就是指當政者的生活之風氣,這個風氣正的時候,如同和風、清風、春風,吹草草長,拂花花開。但若成了陰風、邪風、歪風,小則傷民,重則傾國。北宋這四位皇帝的生活作風,似乎印證了這句話。同時,從節儉的宋太祖,到仁厚的宋仁宗,到好色的宋哲宗,再到昏庸的宋徽宗,由儉至奢的軌跡比較明顯,然則由盛而衰的軌跡更加明顯,至於結局,也完全在預料之中。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