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山東現世界罕見恐龍化石層 呈“兵馬俑”式排列

山東現世界罕見恐龍化石層 呈“兵馬俑”式排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山東現世界罕見恐龍化石層 呈“兵馬俑”式排列


原文配圖:第三層恐龍化石。

作爲世界上罕見的同時富集恐龍和恐龍蛋化石的地方,山東萊陽近日又有新發現。

日前,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帶領的科考隊,歷經兩個多月的發掘,在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的2號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再次發現大量恐龍骨骼化石。專家表示,如此連續多層富集的恐龍化石層,在世界範圍尚屬罕見。隨着後續發掘工作的深入,不同化石富集層位將呈現出“兵馬俑式”坑道,對研究恐龍演化、集羣死亡和古地理、古環境等有重大意義。

化石富集層世界罕見

此次發掘地點是在萊陽市呂格莊鎮金崗口村2號恐龍化石遺址館的東側。這一地點是汪筱林帶領的萊陽科考隊於2010年發現並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的地方。萊陽市政府爲了保護這一重要地點,在當年的發掘遺址上加蓋了保護設施,成爲2號恐龍遺址館。

在發掘現場,記者看到,地面上分佈着整齊的階梯狀分佈的深坑,這些大約從三四米到十餘米深的坑,暴露出五個顏色各異的傾斜的化石層,一層二層是灰綠色、三層四層是紫紅色、五層紅得更鮮豔呈磚紅色……“這些顏色不同的化石富集層代表恐龍生存年代的早晚不同,所呈現的是歲月的記憶。”汪筱林說。

自今年7月初,汪筱林帶隊在2號館連續兩個多月的野外集中發掘,再加上多年來的考察研究,最終確認在2號館附近100米的範圍內有8個連續的化石層。“發現的這八層連續的化石富集層,目前已發掘暴露了其中的五層,另外三層還需要進一步發掘確認。”汪筱林告訴記者,已暴露的連續5個化石層,恐龍化石非常豐富,比如在第三化石層,在不到300平方米的範圍內,他們用兩年時間發現採集了600餘件大大小小雖然完整但分散保存的恐龍骨骼,已經裝架了4條鴨嘴龍化石骨架,現陳列在公園內的萊陽古生物博物館中進行展覽。這每一個層面都反映出當時不同的古氣候環境,這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見,具有非常重要且獨一無二的科研價值。

山東現世界罕見恐龍化石層 呈“兵馬俑”式排列 第2張

或將呈現“兵馬俑式”坑道

“在二號地點有連續多層的化石富集層,厚度兩三米或三四米出現一層,由於地殼運動導致地層傾斜,我們清理出的每一層化石富集層的化石就像兵馬俑的坑道那樣,順着走向向兩側延伸。”汪筱林分析,從這些化石雜亂無章的排列方式來看,萊陽恐龍化石羣的形成是突發性的泥石流導致其集羣死亡,泥石流將不同類型、不同發育階段的恐龍捲入其中,在快速搬運過程中將屍體撕裂,骨骼雜亂地堆積到一起,經過7000萬至8000萬年左右的地質演化,形成了目前的恐龍化石羣。他表示:“坑道式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未來2號遺址館將用‘兵馬俑式’的展陳方式,向遊人呈現當時恐龍生存繁盛、原始埋藏狀態和集羣死亡原因,以及古氣候、古環境和古生態。”

爲何會出現這樣連續的恐龍等脊椎動物化石富集層?汪筱林認爲,萊陽大量恐龍化石的發現,說明晚白堊世這一時期萊(陽)-諸(城)盆地的氣候適宜恐龍等脊椎動物生存和繁盛。萊陽恐龍動物羣主要以鴨嘴龍爲主,既有平頭的鴨嘴龍亞科的成員,如譚氏龍和山東龍,又有具頭飾的賴氏龍亞科的成員,如青島龍,同時還有很多其他的恐龍類型,如獸腳類恐龍破碎金剛口龍、似甘氏四川龍,甲龍類格氏繪龍,以及腫頭龍、劍龍和蜥腳類恐龍等,說明當時各類恐龍非常繁盛,多樣性很高。

山東現世界罕見恐龍化石層 呈“兵馬俑”式排列 第3張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五層,科考隊繼2015年發掘了一隻烏龜化石之後,今年又發掘了兩隻近乎完整的烏龜化石。“烏龜和恐龍都生活在河流湖泊環境,烏龜主要生活在湖裏,而恐龍主要生活在河流及湖泊沿岸。”汪筱林說,僅有烏龜而同層目前爲止還沒有發現恐龍骨骼,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也代表着萊陽的地下世界有更多謎團值得進一步探索發現。

隨着萊陽恐龍化石的不斷科學發掘和發現,以恐龍爲主題的主題公園建設也正在進行中。目前萊陽白堊紀國家公園內已經建設了一座地質古生物博物館、兩處恐龍遺址館,萊陽市將全力打造科學研究、遺址保護、科普教育和文化旅遊等多位一體的,以恐龍等古生物化石和各種地質現象與自然地貌景觀爲主的國家級“白堊紀公園”。人們在這裏將可體驗到緊張刺激的恐龍文化之旅。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