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民國時美國大片風行廣州 1張包廂票夠平民生活1月

民國時美國大片風行廣州 1張包廂票夠平民生活1月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全城幾十家影院幾被美國大片一統天下

“看呀,看呀,寶蓮女士的一口牙齒,多麼齊整呀,每天用家庭醫學社的止牙痛藥,滴兩三滴在漱口水裏,能夠使口腔清潔,永保牙齒堅固!”親愛的讀者,這是1921年廣州一家藥商在當年的《影戲雜誌》上打出的廣告,文中的寶蓮女士不是別人,恰是當年轟動影壇的好萊塢巨星白珍珠(Pearl White)。這位美豔動人的女星在老廣州幾乎家喻戶曉,故而纔有商家扯起她的幌子做廣告。

好萊塢女星走紅廣州,有賴於美國大片的風行。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全城幾十家電影院幾成美國大片的一統天下。豪華影院的一張包廂票要賣四塊大洋,幾乎是普通人一個月的伙食費,但最便宜的散座只要兩三角毫銀,雖說也夠幾天的生活費,但平民百姓也不是完全消費不起。不過,金髮女星的笑容背後,其實是美國片商與本地影院之間無數的刀光劍影,其間種種爭鬥,比大片本身還要刺激精彩呢。

民國時美國大片風行廣州 1張包廂票夠平民生活1月

  開局冷清

  茶樓放電影

  街坊唔中意

要說電影在廣州的出現,還真是挺早的。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拍出時長只有一分半鐘的電影——《工廠的大門》,標誌着電影在世上誕生。僅僅8年之後,廣州城裏就出現了放映機。據《廣州市志》的記載,1903年,一位華僑歸國娶親,順便帶回了一臺放映機和一些無聲短片,新婚之夜,在長壽路一帶的高升茶樓放映電影,招待親友。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電影都只是零星在茶樓裏出現,充其量也只是爲大家助助興,而且還不怎麼受歡迎。放映機雖說是新鮮的洋玩意,難免會勾起人們一時的好奇心,但那些短片實在沒啥看頭,黑白畫面經常模糊不清,又聽不到任何聲響,伸長脖子看上一會兒,整個人都暈了,哪有一邊喝茶,一邊聽女伶唱曲來得自在舒服。所以,如果有人對上世紀初老西關一帶的居民做個訪談,他們多半會說,電影這樣的洋玩意,看一次開開眼還行,看多了就是活受罪。

茶樓裏放電影還沒成氣候呢,偏偏還有人打起了開影院的主意。據《廣州年鑑》記載,1908年,有華裔美商在清風橋畔(今中山五路)開起了一家名爲“通靈臺”的電影院。在接下來的十年間,西關十五甫出現了“意利影院”,旋源橋出現了“新民影院”,長堤出現了“振興影院”,海幢公園對面出現了“智育影院”……不過,這些影院的規模都很小,而且多半是虧本經營,因而壽命都不長。要說,當時影院的收費一點也不貴,看場十來分鐘的電影,只有三五個“仙”(一“仙”爲一個銀元的1%),不過是兩個燒餅錢,但街坊四鄰就是不愛看,票賣得再便宜也沒有用啊。

 逆天翻轉

  好萊塢大片來襲 幾十家影院熱播

俗話說:“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就像“滴滴打車”剛推出時工作人員還得在街頭公廁前“堵”住出租車司機營銷軟件,3年後的今天卻早已風行全國一樣,20世紀10年代的影院在廣州城裏還不過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再過十來年後,卻成了城內有錢人追捧的香餑餑。

1921年,廣州第一家豪華電影院——明珠影畫院(1937年改爲羊城電影院)在長堤落成,影院700多個座位分成包廂、廂房、散座等多個等級。在包廂裏看場電影,票價最低也要四塊銀元,參照當時的物價,完全可以買上100多斤大米,也足夠一個普通市民一個月的花銷。可就算票價這麼貴,明珠影畫院的包廂照樣經常座無虛席呢,就是因爲明珠影畫院賺到了大錢,所以大家有樣學樣,紛紛投資開電影院。據統計,從1921年到1938年,全城開出了近40家專業電影院,當然大多還是分佈在長堤和西關一帶,其中財廳前的中央影院(建於1925年)、永漢路(今北京路)的永漢影院(建於1927年)、西濠二馬路的中華影院(建於1929年)以及恩寧路的金聲影院(建於1934年)都是其中翹楚,生意十分紅火。

不知讀者你會不會好奇,老廣州電影院何以在短短十年間就從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呢? 其實,若要究其原因,還真跟好萊塢的崛起有扯不斷的關係。隨着1912年開始衆多電影公司的落戶,好萊塢從一個偏僻小鎮變成了美國電影重鎮,到了20世紀20年代,這裏更成了米高梅、派拉蒙、福克斯等八大公司的一統江湖。在無聲電影年代,它們主要生產喜劇片。當卓別林的《城市之光》、《大獨裁者》、《摩登時代》登陸廣州時,觀衆幾乎踏破了影院門檻;1930年有聲電影誕生後,八大公司拍出了大量警匪片、西部片、歌舞片和愛情片,這些美國大片一被引進廣州,更使電影院成爲吸金之地。再說了,當時的影院都精明得很,懂得細分客戶,像明珠影畫院一張包廂票賣到四塊銀元,做的是有錢人的生意,但最便宜的花園位(其實就是木椅子)只需兩三角毫銀,雖說這些錢也夠幾天的生活費,但平民百姓也不是完全消費不起。

民國時美國大片風行廣州 1張包廂票夠平民生活1月 第2張

讀者你或許又要問了,八大公司在20世紀20年代纔開始在好萊塢一統江湖,它們怎麼就能如此迅速地進入廣州市場呢?其實,凡是有錢掙的地方,它們都會火速尋找代理,搶佔市場。比如明珠影畫院的創辦者就是香港鼎鼎有名的西片代理商、被譽爲“華南影王”的傳奇人物盧根;其後建立的數十家影院,大多也與“八大公司”有合作關係。於是,這些影院你放《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我就放《出水芙蓉》;你放《阿里巴巴四十大盜》,我就放《亂世佳人》,時時大片迭出,家家熱鬧得很。

根據相關統計,到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廣州大小影院放映的電影中,仍有七成以上是美國片,美國片商僅在廣州一地,每年就能“撈”走上千萬元港幣,這在當時還真算不得一筆小數。

  營銷之術

  美商僱用水軍

  幕後炒作明星

隨着美國大片的流行,城裏不少時髦男女還成了追星一族。像當時在不少偵探片中出演主角的好萊塢女星白珍珠(Pearl White),在老廣州就頗受追捧,以至於賣牙藥的商人都打起了她的主意。1921年的一期《影戲雜誌》就刊登了廣州一家藥商刊登的廣告,其中寫道:“看呀,寶蓮(“白珍珠”當時的音譯)女士的一口牙齒,多麼齊整呀,每天用家庭醫學社的止牙痛藥,滴兩三滴在漱口水裏,能夠使口腔清潔,永保牙齒堅固!”想來當年的法律應該不如現在嚴格,否則白珍珠倒可以要一大筆代言費呢。

話又說回來,當年好萊塢明星在廣州的走紅,背後一定少不了片商的炒作。1992年的一期《廣州文史資料》刊登了一篇題爲《美國影片控制廣州市場史實》的文章,其中揭示了不少美國片商的“獨到宣傳術”。原來,影院每次播完大片後,片商都要求它們收集報上的影評、觀衆的成分比重、社會輿論的反應,一一向公司彙報。它們甚至還要求影院僱用“水軍”,冒用觀衆名義撰寫文章,大肆吹捧,如果媒體上有不利言論,這些“水軍”就會火速撰文反擊。這些“宣傳術”看似旁門左道,卻也爲美國大片的流行做了不少“貢獻”。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