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元代宮廷室內裝飾自成特色:正殿四壁掛虎皮

元代宮廷室內裝飾自成特色:正殿四壁掛虎皮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反對在今天還使用皮草,我也在其中之列,因爲現代生活的種種便利已經讓皮草變得不再必要。不過,回顧一下歷史上使用皮幔、皮帳的奢侈生活,還是挺有趣的。

元代宮廷室內裝飾自成特色:正殿四壁掛虎皮

網絡配圖

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後,把遊牧生活中大量使用皮毛的風氣也帶入宮廷生活。當時,元大都的主要宮殿一到冬季居然會滿牆垂掛皮壁衣,還架設皮暖帳。熊夢祥《析津志》中就記載,皇宮中的秋冬鋪設是“便殿銀鼠璧(壁)衣,大殿上虎皮西蕃結帶璧(壁)幔之屬”。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也雲:“至冬月,大殿則黃皮壁幛、黑貂褥,香閣則銀鼠皮壁幛、黑貂暖帳。”

元代宮廷的室內裝飾真是自成特色,竟以無數虎皮縫綴成壁毯一樣的巨大帷幕,垂掛在正殿——大明殿——內部的四壁,將整座殿堂的牆壁都遮擋起來。大明殿後邊的三間香閣(即便殿)則用檔次略低的銀鼠皮——不過也是貴重皮毛呀!——聯綴成的整面壁衣懸垂一週,讓各間殿室的四圍牆面全部由銀鼠皮遮覆。書中還提到,延春閣後面的一間華美香閣也是“楠木寢牀,金縷褥,黑貂壁幛”,這間殿堂寬一百四十尺、進深七十五尺,要把牆壁都用黑貂皮製的巨幕遮住,那得用多少貂啊。

大明殿、延春閣的側畔皆有正式的寢殿,但寢殿內反而不用毛皮護壁,看來動用這種裝飾的意圖主要在於製造威嚴的氣勢、堂皇的氛圍,甚或是渲染遊牧民族生活的傳統。大明殿爲“登極、正旦、壽節、會朝之正衙”,巨大空間內只安設龍榻以及諸王百官的坐牀,所以榻、牀上鋪設黑貂褥。

元代宮廷室內裝飾自成特色:正殿四壁掛虎皮 第2張

網絡配圖

與之不同,香閣爲閒居或者搞小型活動的場所,於是還設有黑貂暖帳。這種皮縫的帳子並非牀帳那麼小,而是屬於所謂的“漫天帳”,既高且大,張吊在殿內,如同一間軟牆軟頂的小室,不僅設有牀,還會安置書幾、座椅、小書架、炭盆等等,就是個獨立而保暖的袖珍起居空間。

明清兩代,元宮使用皮壁衣的做法沒有承襲下來,但皮暖帳一直爲上層社會熟悉。據《萬曆野獲編》記載,喝醉酒的嘉靖皇帝竟與他寵愛的尚美人一起“於貂帳內試小煙火”,在貂皮帳裏放煙火玩,結果四濺的火花將帳幕引燃,並迅速蔓延,終致整座永壽宮焚燬。

清盛期時人曹庭棟《養生隨筆》則談道:“皮暖帳世俗恆有,非必黑貂耳。但就枕如入暗室,曉夜不能辨,必於帳前開如圓月,紗補之以通光,玻璃尤爲爽亮。”由之可知,皮製暖帳在傳統生活中實非罕物,使用率頗高,但一般不以貴重皮毛爲材料。這種皮暖帳還會在正面開個圓窗,糊紗羅或者鑲嵌玻璃(當時民間也已開始消費西洋玻璃)。

足相印證的是,《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雍正朝)》中記錄,雍正九年曾經爲乾清宮西丹墀下的板房內重做一頂羊皮帳,這座所謂的羊皮帳相當於一明兩暗的袖珍套房,正中設有門,門兩側用羊皮垂幕做成“隔斷”,把帳內空間分成三份。每側的軟幕隔斷上都開有一對方窗,襯糊輕紗,由此透亮。至於由羊皮隔斷分成的兩個“皮帳”暗間,則均在外側帳面上做出一扇玻璃窗。此座羊皮帳是安設在一所板房之內,於是,在板房牆壁上對應這兩個玻璃窗的位置又特意添設窗口,以便進光。

元代宮廷室內裝飾自成特色:正殿四壁掛虎皮 第3張

網絡配圖

雍正皇帝因爲種種原因有時會到板房內暫住,這頂羊皮帳規劃仔細,帳內還設有牀,所以尺度、細節都非民間皮帳可比。不過,帳用羊皮、開窗透光,都與《養生隨筆》所述一致,可見當時無論宮廷還是民間都使用這類製作講究的皮暖帳。

只不過,紫禁城內的寢殿皆有“滿地炕”,溫暖如春,所以日常並不需要皮帳,只在暫住板房時才藉助到它。但在民間,卻是將皮暖帳設在臥室裏,以之抵禦漫長冬季的寒夜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