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唐太宗李世民都愛的美味!原陽燴麪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都愛的美味!原陽燴麪的故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陽武縣,秦時設置爲縣,西漢時被拆分成多個縣,陽武縣城多次遷移,直到唐宋時期才穩定在今原陽一帶。1949年與原武縣合併,改稱原陽。”。

唐太宗李世民都愛的美味!原陽燴麪的故事

網絡配圖

提起原陽縣,大多數人都會想起當地著名特產“原陽大米”。其實原陽縣同時也是國家確定的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基地縣。而麪食“原陽燴麪”不僅在當地同樣有名,甚至名揚全國被稱爲“中國第一面”。不過,即使是當地人,雖然吃過原陽燴麪的人很多,可是聽過原陽燴麪傳說的人就並不多了。

相傳公元610年左右,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個隆冬雪天患寒病,落難於一回民農院,回民母子心地善良,將家養的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羊非羊、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亦稱麋鹿)屠宰燉湯,原本想和麪做頓麪條爲李世民充飢,但追敵緊逼,情形急迫,老婦人只好草草將麪糰拉扯後直接下入湯鍋,煮熟後端給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滿身冒汗,暖流涌身,不覺精神大振,寒疾痊癒,於是策馬謝別。

唐太宗李世民都愛的美味!原陽燴麪的故事 第2張

網絡配圖

李世民即位後整日山珍海味倒覺不出什麼滋味,就想起吃過的回民母子做的面,想到他們母子的救命之恩,隨即詔令陽武縣母女二人進京,親手爲其燴制此麪條,並賜名“麒麟面”。爲表彰這母女二人的仁義之舉,賜她們所住的小村叫“仁村堤”。從此以後,這種麪條就成了一道御膳。後因麋鹿難覓,遂以羊肉代替,改稱爲羊肉燴麪。唐朝以來,這道御膳一直盛行在御宴之上,傳承於帝王之家。直到清朝末年,能烹製滿漢全席的御廚龐恩福從清宮逃出後隱居在黃河北岸,正宗的羊肉燴麪纔回到了它的故鄉——陽武縣。

唐太宗李世民都愛的美味!原陽燴麪的故事 第3張

網絡配圖

新中國成立後,原武、陽武兩縣合併爲原陽縣,所以羊肉燴麪又稱爲原陽燴麪,成爲餐中名吃。如今隨着時代的發展,原陽燴麪日益受到人們的肯定和青睞,以湯肥肉瘦、濃香爽口、營養豐富、風味獨特而享譽全國關於李世民和鴛鴦燴麪的故事就講到這裏。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