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清朝交通不便 爲啥費勁費錢把犯人送到寧古塔

清朝交通不便 爲啥費勁費錢把犯人送到寧古塔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電視熒屏的清宮辮子戲中,經常會出現“把犯人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爲奴”的臺詞。

要知道,古代的中國交通並不方便,發配犯人費時又費錢,直接該關的關,該殺的殺豈不是更省事?

清朝交通不便 爲啥費勁費錢把犯人送到寧古塔

網絡配圖

其實,流配是古代僅次於死刑的重刑,這種刑秦漢時就有了,宋朝時開始正式納入法律,宋代的相當一部分兵員就是由流放的罪犯組成的,宋江、林沖、武松等都有被流放的經歷。

到了清代更是形成了完備的制度,流放人員的起因、種類,流放人員的刑期,流放人員的生活等,都有詳細的規定。

流放地分爲極邊、煙瘴(四千裏)、邊遠(三千里)、邊衛(兩千五百里)、沿海附近(一千里)等不同的等級,按罪行決定遠近。

清朝交通不便 爲啥費勁費錢把犯人送到寧古塔 第2張

網絡配圖

古代邊疆開發程度很低,缺乏基本的生活條件,比如清代的流放地寧古塔,據《研堂見聞雜記》記載,清代的寧古塔,非常險惡,流放者在去的路上,往往半路被虎狼惡獸吃掉,甚至被餓昏了的當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來就很好了。

除了路途險惡,對於安土重遷的國人來說,被迫離開家鄉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懲罰。

當然,雖然流放路途遙遠,九死一生。到了之後,還要面臨繁重的勞動,給軍人當牛做馬,淪爲家奴。但好死比不上賴活着。

清朝的皇帝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但爲什麼還要費勁把他們送到自己的老家呢?

清朝交通不便 爲啥費勁費錢把犯人送到寧古塔 第3張

網絡配圖

要知道,東北在清朝一向是禁區,普通人是不允許去的。反而犯人可以去東北。

原因無非是這麼幾點:

一是補充勞動力和兵員。清代東北不允許漢人過去,但當地也需要種地的、幹活的、當奴僕的,犯人正好是一個很好的來源。

二是展示仁慈。古代人口是重要的資源,皇帝也講究以仁慈治天下,清代的幾個皇帝也以仁君自居,自然不願意輕易殺人。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金聖嘆的家屬,呂留良的家屬,都是發配到了寧古塔。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