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與他結拜的君王並非李世民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與他結拜的君王並非李世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神鬼小說,這本成書於明朝中葉的小說,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爲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其普及度超過了其他三部名著。書中所描述的幾個典型人物--機智多變、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憨厚幽默、愛耍點小花招的豬八戒,忠厚老實、勤勤懇懇的沙和尚,不畏困苦、立志取真經、但不免又有些不明事理的唐僧,幾乎是家喻戶曉。“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尤其爲人熟悉。

小說《西遊記》描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降妖捉怪,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從西天佛祖如來那裏取得真經的故事。由於歷史上真有位法名玄奘的唐代高僧去印度“西天”取經,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有些人難免會將小說中的人物與現實中的人物混爲一談。事實上,神話小說《西遊記》雖取材於玄奘取經的故事,然而書中描述的那位玄奘已經被神化,求法取經情節幾乎都是想象編造出來的,至於玄奘的三位弟子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也皆屬虛構。

真實的唐僧一路上雖然沒有遇到什麼妖魔鬼怪,但其歷程也極其驚險。

爲什麼出家?

在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中,唐僧的出生有着傳奇的經歷:唐僧的父母在船上被奸人所害,唐僧出生後也差點遭滅口,幸得母親偷偷把他放入木盆順江漂走,纔算暫時保留性命。小唐僧在漂過金山寺時被法明和尚所救,取乳名叫江流,成人後取法號叫玄奘,從此與佛祖結下不解之緣。

真實的玄奘出生經歷至今還是個謎,他生於何時、何地,目前還沒有定論。一般認爲,玄奘於隋仁壽二年(602年),生於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縣),出家前姓陳名禕,玄奘是他出家後的法號。

那麼,玄奘出生時是否有什麼異常跡象呢?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曾有這樣一段故事:大師初生時,他的母親夢見一位白衣法師向她辭行,法師說:“爲了求法,所以要西行。”這位白衣法師就是玄奘。雖然這只是一段傳說,但玄奘法師小時候的表現不同常人確有其事。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與他結拜的君王並非李世民

網絡配圖

另有一種說法是,玄奘大師是父母晚年所生,當時他的父親大約在五十歲左右。晚年得子,讓父母對他格外疼惜。玄奘幼年時聰穎早慧,過目不忘,日記千誦。

玄奘大師是佛學奇才,那麼他是如何出家的呢?《西遊記》中記載,玄奘是如來座下金蟬長老轉世,踏上西天之路是命中註定的。在《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都將玄奘出家的動機解釋爲對佛法的崇信。相比之下,道宣在《續高僧傳·唐京師大慈恩寺釋玄奘傳》中的記載則頗爲微妙,其中提到“少罹窮酷”四個字,似乎暗示玄奘是因爲少年時期生活困頓纔出家的。

按照《續高僧傳》的記載,玄奘的家境開始還是不錯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博學多才的知識分子,其父陳惠曾是縣官,母親是隋洛州長史宋欽之女,玄奘法師是第四子。玄奘的母親在他五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八歲前他的父親又因年邁多病而辭官歸故,這造成了玄奘幼年困頓的局面。

玄奘的二哥首先出家,法名長捷,住洛陽淨土寺,玄奘經常跟隨他去學習佛教經典。十三歲時玄奘也出家了。成年後玄奘便雲遊各地,參訪名僧。先後向慧休、道深等高僧學習貫通衆多佛教經書,造詣日深。

那麼,是誰促使玄奘西行取經?他西去取經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在小說中是這麼說的:觀音菩薩在唐僧舉辦水陸法會時,問他是否會談大乘法。唐僧正苦於在國內學不到大乘,就很虛心地向菩薩請教,菩薩趁機指點他到西天取大乘經普度衆生。於是玄奘主動向唐太宗請纓,踏上了漫漫西行道路。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在中國歷史上,早在玄奘之前就有很多人西行取經,這些事蹟讓玄奘心生嚮往。其中東晉僧人法顯的成功及其所撰《佛國記》,更直接激發了玄奘求取佛教經典的決心。另外一個促使玄奘西行的重要原因是,玄奘在學佛過程中發現,當時佛教界對同一經典的詮釋存在巨大差異,這種歧義不能相互統一、協調,對於佛教的發展是明顯的隱患。

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長安遇到來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羅頗密多羅,他是印度納蘭陀寺權威佛學家戒賢的弟子,能記誦大小乘經典十萬頌。玄奘聽到這個消息如獲至寶,親自登門向這位印度高僧請教。玄奘聽他說戒賢深諳百家佛學經典,並且正在納蘭陀寺講學,於是立下西行求法的決心。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西行途中的最大障礙來自妖魔鬼怪。在小說中,唐僧是由唐太宗親自任命去西天取經的。臨行前,唐太宗親自將通關文牒交給唐僧,還與他結拜爲兄弟,對他非常支持。然而,真實的玄奘在西行伊始,最主要的障礙卻來自朝廷。

初唐時期,國家初定,邊界不穩,國人不允許出境。貞觀元年(627年),玄奘幾次三番申請“過所”(即通行證,小說中的通關文牒),以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此事並沒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頭,他決心尋找機會西行。根據當時規定,私度邊關比私度內地關隘懲罰更重,所以他的這個決定非常危險。貞觀三年(629年),長安遭遇大災,政府允許百姓自尋出路,玄奘藉機混入災民中偷渡出關。那年,玄奘剛好二十七歲。從這一天開始,他踏上了一條充滿未知的道路。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與他結拜的君王並非李世民 第2張

網絡配圖

真實的玄奘具有堅定的勇氣和過人的膽識,完全和小說中膽小怕事的唐僧不同。

玄奘的西方行歷程雖沒有九九八十一難,卻也危機重重,多次險些被抓,但他最終都能順利過關。

玄奘到達涼州(今甘肅武威)地界時,住了一個多月,爲當地僧衆祭壇說法,很受歡迎。涼州是甘肅河西走廊的一個大都會,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當時爲防備頡利可汗的突厥軍隊侵擾,涼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朝廷聖旨:封鎖邊關,禁止人員西行。當玄奘打算繼續西行時,涼州守關官兵不敢自作主張開關放行,只好先行呈報李大亮定奪。李大亮知道玄奘的名聲,讓部下轉達他的命令:不許西行取經,立即回京。

玄奘頓時陷入進退兩難境地。也許天無絕人之路,涼州有一位叫慧威的和尚幫了他。慧威是河西一帶的佛門領袖,很有權威。慧威得知李大亮的限令後,決定幫助玄奘。他派了慧琳、道整兩個弟子護送玄奘偷偷出關。白天官兵防守甚嚴,無法出關,於是他們夜半更深時找個無人處順着繩索偷偷出城。

玄奘在慧琳、道整兩個和尚的護送下,一路上風餐露宿,晝伏夜行,幾日後到達瓜州(今安西)。瓜州刺史獨孤達敬重佛法,聽說玄奘法師來到,熱情款待。此時涼州都督李大亮追訪玄奘的公文很快也跟來了。他們對玄奘的身份產生了懷疑。一個叫李昌的官員私下將公文拿給玄奘看,並問道:“法師是不是此人?”玄奘遲疑着不敢作答。李昌又說:“請法師說實話,如果你就是玄奘,我爲你想辦法。”玄奘只得如實相告。知道實情的李昌爲玄奘的行動和精神所感動,當着玄奘的面撕掉文書,讓他儘快動身。離開瓜州後,他爲了避開官府的盤查,不敢公然行官道,卻又必須依傍官道,以免遭迷路,但隨時有遇到官兵的危險。

在瓜州以前,玄奘雖然也遇到了困難,但基本上還算是一路順利。從瓜州開始,直到伊吾(今新疆哈密)之間的九百里旅途,纔是玄奘西行求經最爲艱難的一段。

瓜州最大的自然特點是沙漠和大風。玄奘告別李昌後,景況就很不妙了。首先,他來時所騎的馬死了,從涼州來的兩個僧人也相繼離他而去,再加上前路艱難,沒有人願意冒險給他帶路,玄奘心裏一片憂慮。就在這時,有個胡人石磐陀願意與他同行。可是這胡人並非忠實的路伴,進入沙漠後,因爲畏懼,中途丟下玄奘,回去了。無奈,玄奘只好一個人硬着頭皮偷偷穿越五個烽燧,進入了八百里大沙漠--莫賀延磧大沙漠。在穿越中,他差點兒被守護的士兵射中。進入沙漠後,雖然沒有官兵的威脅,但來自大自然的危險更恐怖。沙漠中獨特的海市蜃樓現象,猶如鬼魅魔影,時時纏繞着玄奘,而遮天的大漠風沙不時從他身邊裹挾而過。此時,唯一的水囊又不幸失手掉在地上,水灑得一滴不剩。玄奘想到了退卻,並且真的退卻了。他往回走了十多裏,但最終又折回頭,向西而去。五天後,在沒有水又迷了路的情況下,玄奘奇蹟般地走出了沙漠,到達西域第一站--伊吾,又過數日,到了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縣)。

 在高昌國內,玄奘再次遇到阻撓。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與他結拜的君王並非李世民 第3張

網絡配圖

高昌國王麴文泰聽說玄奘到來,遣使迎候,並與玄奘結拜爲兄弟。他希望用盛情把眼前這位博學的僧人留在自己的身邊。玄奘的西行路途再一次受阻,他以絕食抗爭,以表他西行的決心。到了第四天,玄奘已經非常虛弱了,鞠文泰只好同意放他走,而且提供了難以想象的豐厚物資。臨行前,麴文泰要求玄奘從印度返國路過高昌國時,留住三年。還要求講經一個月後才能走,玄奘一一答應。

離開高昌時,玄奘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取經團隊,總數達到了三十人。這個團隊只存在了很短的時間,隨後的一場大雪崩和高原反應奪去了大多數人的生命,只有兩個弟子和玄奘僥倖存活。

631年,玄奘穿越了二十多個國家的國土後,終於踏上印度國土,看到了那爛陀寺。

此後,他在這個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大學裏,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學習。這期間,在戒日王舉辦的一次全國性的辯論大會上,玄奘的聲名大噪,自此,玄奘在印度聲名遠播,無人能及。

641年,玄奘辭別戒日王準備回國,他決定沿着絲綢之路北線,經過高昌國回長安。按照他與鞠文泰的約定,玄奘原本要在高昌國停留三年,但在東歸途中得知,高昌王鞠文泰已經不在人世,此約定未能實現。兩年後,玄奘回到中土,受到官方和民間熱情的歡迎。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