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中國古代藏寶絕招令人稱奇 再防防不住敗家子

中國古代藏寶絕招令人稱奇 再防防不住敗家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來,發現寶物的新聞不少,吊起了讀者的胃口,引發了一股民間“淘寶熱”——上個月,2名尋寶者宣佈,他們在波蘭東南部的山區中,找到了傳說中的二戰中德國納粹的“黃金列車”,並得到了波蘭官方的確認。1945年,納粹的一列火車上裝有幾十個箱子,裏面全部是黃金,據從此消失,成爲傳奇。而在俄羅斯也發現了寶藏。一名德國工程師聲稱,近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西的地方,發現了二戰期間藏匿的蘇聯“黃金卡車”,車上據信裝載100噸黃金。更讓讀者着迷的是,中國境內也發現寶藏,而且是真人真事:明末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的“藏寶”被人找到了。這是四川當地警方在破獲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盜掘、販賣文物案中意外發現的,一級以上珍貴文物有多件,其中有金獅、金印、金冊子等,其價值估計過億。而此說並非空穴來風,據清彭遵泗《蜀碧》:“(張)獻忠聞(楊)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十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

中國古代藏寶絕招令人稱奇 再防防不住敗家子

網絡配圖

但是,上面所說的寶藏新聞,與咱老百姓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外財不發命窮人”。還是說說身邊的故事吧。上一篇裏與大家聊了中國古人藏寶的祕招,其實,把金銀財寶埋以地下,只是常見的手法方之一,還有更絕的。

這篇文章接着上篇的茬,讓網友見識一下。

把錢財寶到夾皮牆裏

——晉商熔銀難防家賊

除了埋到地下,中國古人比較常用的儲蓄方式還有“壁藏”、“檐藏”、“樑藏”等。顧名思義,就是將寶物藏在牆壁裏、屋檐下、房樑上。但在具體收藏時,還是要動一番手腳的。如所謂“壁藏”,就是將牆壁做成出夾皮層,將值錢的東西放進去的。

筆者在做調查時,發現不論在農村,還是城市,現在仍有人家在這樣做,有的甚至將笨重的保險箱嵌進去,常見的地方有的在大衣櫥的後面的牆上掏洞,然後利用櫃門、衣物遮當。這種方法,我們的老祖宗一直在使用。

而豪宅中的藏寶更是一絕,如在蘇州東山有名的“雕花樓”內,就有多寶藏寶祕室,而最隱祕、真正儲放最值錢寶物的地方,並不在這些你可以看到的樓閣內,而在公開的偏房中,就在你眼前。

古文獻中著名的“孔壁遺文”,就是在孔子後裔家的牆壁內發現。當時是劉徹(漢武帝)當皇帝時期,魯恭王擴建宮室,把孔家老宅拆了,結果從牆壁夾層中發現了許多古文經傳,有《孝經》、《尚書》、《禮記》、《春秋》、《論語》等大量簡牘,這些簡牘又稱“孔壁中經”。由此可見,“壁藏”手法在古代是十分流行的。檐藏、樑藏就是將錢物收藏在屋檐下,或是懸吊在房樑上。這種儲蓄寶藏心理也爲盜竊者所瞭解,入屋盜竊的小偷雅稱“樑上君子”,便與此有關。樑上既然能藏錢,自然也是小偷藏身的合適地方,而且還可順手牽羊需要說明的是,收藏地點再意外、私密,也難不住小偷的,所以上述儲藏手段都沒有現代這樣放到現代銀行裏保險,被盜事件在古人的筆記中隨處可以查到。有的人由此想出極端的防盜法子,如山西老財就想出了另類辦法。

中國古代藏寶絕招令人稱奇 再防防不住敗家子 第2張

網絡配圖

自古及今,山西的老財主多,所以傳出的儲蓄藏寶手段也多。傳說有一個發了大財的晉商,覺得將錢財埋到地下、放進牆壁裏都不放心,於是便想到一種妙法:把成堆的銀子熔化成液汁,澆灌進房內的地板。這手法確實太另類了,小偷倒是找不到的,但“家賊”難防,其子孫沒錢的時候便會悄悄敲點下來花花。如此這般,一敲再敲,最終被敲光,導致敗家。

古人儲蓄很瘋狂

——一次考古出土銅錢22萬斤

與現代不代,雖然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紙幣的國家,但古代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使用的主要等價交換物,不是紙幣,也不是金銀,而是銅錢。因而,中國古人的儲蓄中佔很大比例的,是“蓄銅”。

現代考古中,已發現很多銅錢,有的窯藏銅錢甚至是成噸出土,由此可見古人儲蓄是多麼瘋狂。1967年冬天,在湖北黃石市西塞石維修長江干堤工程時發現一處錢窖,最早有西漢“半兩”銅錢,最晚爲南宋的“淳祐元寶”,之前各個朝代的錢幣都有。最後稱量一下,這批出土銅錢總重達22萬斤,推測是南宋人埋下的。

此地在歷史上便曾有多次窯藏銅錢出土,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侵華日軍攻佔黃石前夕,便次發現了一個古代錢窖,出土的銅錢悉數被日軍用船運走。據當年目擊者後來估計,出土銅錢的重量也與1967年的出土量相當。

1981年10月,在湖南省攸縣,一易姓農民在家旁邊挖泥時,也現的一座古代銅錢窖,讓他挖出的古銅錢裝了5汽車,共重有3萬多斤。出土的銅錢分期也很廣,從漢武帝的“五銖”銅錢,到唐高祖的“開元通寶”、後周的“顯德”銅錢,到南宋高宗的“建英通寶”,多達30餘種。最後推測,這批銅錢也應是南宋人埋下的。

由於城市房產大開發,這樣的考古發現在近十來年更多。2010年底,杭州一個工地上發現的窖藏錢幣有4000多斤,裝錢的是一個長達1米5的大皮箱,發現時已爛了,推測是明代人埋下的。

古人日常儲蓄常用“撲滿”

——與今兒童“聚寶盆”一樣原理

除了銅錢外,考古中還發現了大量的鐵錢。1997年7月在河北滄州挖出了重達近10萬斤鐵錢;2006年7月,在山東省東營市新區一處建築工地上,發現了6萬多斤鐵幣。這些鐵錢都是宋代錢幣,出土量令人吃驚,錢幣的所有者放在今天,也是億萬富翁,足夠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窯藏,更多是古代有錢富翁們的儲蓄手段,對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家來說,一般不會造反窯藏,因爲沒有那麼多財富要收藏啊。雖然沒有多少多餘的錢,但也得學會積攢,要“有時防無時”,這纔是“會過日子”。古代中國普通人家儲蓄方式也比較多,收錢所用器物有篋、匱、囊等,分別相當於今箱子、櫃子、口袋等。莊子所謂“勝篋、探囊、發匱之盜”,透露出的就是這麼回事情,就是因爲古人喜歡用這類器物儲藏錢財,才讓小偷摸準了信息。對於零星的儲蓄,現代人可以開個戶,零存整取,但古人沒有這個條件。那怎麼辦?據前人筆記上所載,比較流行手法竟然與今兒童儲錢的“聚寶盆”是一個原理:聚少成多,最後滿時或是需要時,將錢罐打破取出。

中國古代藏寶絕招令人稱奇 再防防不住敗家子 第3張

網絡配圖

這種錢罐,在古代叫“撲滿”。從《西京雜記》上看,至少在西漢時人們喜歡使用這種儲蓄方式:“撲滿者以土爲器,以蓄錢,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

政府限儲蓄違者法辦

——唐代最高限儲每家五千貫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中國古人喜歡存錢儲蓄,這讓政府很傷腦筋。因爲銅錢不像現代紙幣,銅資源是有限的。太多的銅錢不拿出來使用,加上民間私熔、遺失、陪葬、外流等,導致市場上的貨幣投放量嚴重不足,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商品流通和交易。

所以,不少時候政府並不鼓勵民間儲蓄,反而嚴厲制止。如在唐代中後期,唐政府曾多次發出“紅頭文件”(聖旨),李純(唐憲宗)當皇帝時便規定,家裏儲存的現錢,“不得過五千貫”。超出部分,在限儲令公佈後一個月內使用完畢,隨便買什麼物品儲存都可以,就是不能儲蓄銅錢,嚴重違反者可以“杖殺”。

由於有的人家錢太多,李昂(唐文宗)當皇帝時又作了調整,規定除了最高儲蓄額五千貫之外,家中已有儲蓄的,限期用完:“一萬貫至十萬貫,限一週年內處置畢;十萬貫至二十萬貫以下者,限二週年處置畢。”如果限期內處理不完,則要法辦治罪。

宋代也曾一度“限儲”,趙炅(宋太宗)當皇帝的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十一月,便出禁令:“民先有藏蓄者,悉令送官”,由國家強制兌換。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