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吳楚七國之亂——劉邦的絞刑架工程

吳楚七國之亂——劉邦的絞刑架工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建立後,劉邦認爲,秦王朝滅亡的原因,是沒有分封同姓子弟爲王拱衛皇室。因此,他一面消滅異姓諸侯王,韓王信。韓王信本名韓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樑王彭越,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同時分封叔父之子劉賈爲荊王、異母弟劉交爲楚王、庶長子劉肥爲齊王、兄長劉仲之子劉濞爲吳王,少子劉長爲淮南王、兒子劉如意爲趙王、兒子劉恢爲樑王、兒子劉友爲淮陽王、兒子劉恆爲代王,並與羣臣共立非劉姓不王的誓約。當時,九個同姓王佔據全國大部分地盤。全國五十四郡中,諸侯國擁有三十九郡,僅齊國就佔有七郡,中央政府管轄的只有十五郡。當時全國共二百七十七萬戶、1300萬人口,由中央政府統轄的只有九十七萬戶、450萬人,是全國戶口總數的1/3略強一點。劉邦爲防止諸侯王位被異姓篡奪,特地殺白馬爲盟誓,立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吳楚七國之亂——劉邦的絞刑架工程

網絡配圖

劉恆是劉邦第三子,最初被分封爲代王,建都晉陽(今榆次)。西漢經歷了諸呂之變,劉恆因緣際會,被宗室擁立登上帝位。爲寵絡劉氏宗室,他又陸續分封了許多諸侯王。此時各諸侯王業已長大,他們的勢力迅速膨脹,宮制百官同中央沒有二制,甚至有的諸侯王自制法律,公開拋棄不用漢朝制定的法律《九章律》及一系列律令詔命,成爲事實上的另一箇中央政府。

公元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乘文帝率兵出擊匈奴時發兵叛亂,進襲滎陽,事敗自殺,濟北國除。文帝六年,淮南王劉長勾結匈奴發動叛亂,兵敗後被廢封號,遷徙蜀地時死於道中。直到此時,漢文帝才感到皇權威脅,遂接受大夫賈誼的建議開始削藩。削藩同諸侯王利益嚴重衝突,內戰註定無法避免。吳王劉濞是諸侯王中最強大的一支,削藩對他慾望的繼續擴張打擊最大,更加之漢景帝還是皇太子時,曾因瑣事將吳王劉濞世子用棋盤打死,新仇舊恨促使吳王劉濞終於爆發。

吳楚七國之亂——劉邦的絞刑架工程 第2張

網絡配圖

吳王劉濞與膠西王劉昂聯絡,約定反漢事成後,吳與膠西分天下而治。膠西王劉昂又與他的兄弟、齊國舊地其他諸王相約反漢。吳王濞還與楚、趙、淮南諸國通謀。諸事齊備後,吳王濞設謀殺掉吳國境內朝廷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與楚王戊、趙王遂、膠王昂、濟南王闢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等分別起兵。他們以“誅晁錯,清君側”爲藉口舉兵西向,在幾乎沒有抵抗情況下打到河南東部,並自稱東帝。目的很明確,要奪漢景帝寶座。也不奇怪,同是所謂的“龍種”,血親距離能差幾何?你能當皇帝,我爲什麼就不能當!漢景帝幼稚,自以爲殺掉晁錯就可以息事寧人。然而七國之亂並沒有因晁錯被腰斬而息兵,吳王吳王劉濞不僅繼續進攻,並自立爲皇帝,公開向皇權發出挑戰。已經沒有了退路的漢景帝只得派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率軍鎮壓,周亞夫以奇兵斷絕叛軍糧道,耗費了10個月時間才平定叛亂,劉濞逃到東甌,爲東甌王所殺。其餘六王皆畏罪自殺。但諸侯王尾大不掉的形勢並沒有任何改變。劉興居的反叛只是一個信號,而更大規模的反叛活動接踵而來。

漢武帝總算從血腥教訓中清醒過來,元朔三年(公元前127年),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管理,地位相當於縣級編制。這同漢初諸侯王爵位、封地由嫡長子繼承的規定大相徑庭,是手段極爲巧妙的削藩。“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的結果,使封國越分越小,勢力愈來愈弱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里”。

吳楚七國之亂——劉邦的絞刑架工程 第3張

網絡配圖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繼續削藩,規定祭祀祖先的酎金不動國庫,由嫡系子孫諸侯王獻助“酎金”,接着藉口酎金成色不足色或斤兩不足爲藉口而奪爵,被奪爵者達106人,佔當時列侯的半數以上。通過一系列措施,才基本上結束了漢初以來諸侯王割據的局面。

劉邦原以爲通過分封血親子弟能藩屏王室,使家天下萬古長存,孰料親骨肉之間因對皇權覬覦導致的血腥屠殺,幾乎使西漢王朝滅亡於蕭牆之內。不誇張地說,劉邦用心良苦搞起的諸侯藩屏,不過是西漢王朝的絞刑架工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