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揭祕宮廷點心爲何讓外國使臣覺得臭氣熏天?

揭祕宮廷點心爲何讓外國使臣覺得臭氣熏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代宮廷素愛點心,御膳房一共五個部門,點心局則佔其中之一,種類也特別繁多,據說慈禧太后的西膳房能做點心400多種,出品的點心當是美食精品。這麼好吃的點心也不知道招誰惹誰了,竟然在清末的時候引發了外交事件。

揭祕宮廷點心爲何讓外國使臣覺得臭氣熏天?

網絡配圖

1900年後,清廷放棄了以往對外的態度,與世界各國倍加親善,也就常有外國使臣前來覲見。在面聖之前,這些公使都要提前到南書房等候,可每到南書房的時候,總有一股臭氣熏天,讓這些使節人人掩鼻。外務部的引見官員見狀也覺得有礙國體,太沒面子了,就報到外務部堂官,外務部的官員又找軍機處大臣商量,找其原因,竟然是跟宮裏的點心有關。

清宮當中的點心實在豐富,出品量也大,尤其是薩滿祭祀所剩下的“點子”,又叫“餑餑桌子”。據唐魯孫所說,薩滿祭祀時這餑餑桌子一層就能有200多塊,最少三層,最多能到21層。這種點心一般有甜鹹兩種餡,用料就是油酥白麪、白糖或者椒鹽、奶油。因爲點心太多,宮裏那麼多人天天吃,都得剩一大堆,更何況好多人早就吃膩了。於是太監們就生出個主意,各宮去收不要的點心,然後做醬。

宮裏的點心,選料是最好的,用料也是超足的,更何況還有很多是用於祭祀祖先的,所以做出來的麪醬格外好。醬好,太監們做買賣的腦子也特別好,每次做出新醬,就給各王府和一品大員的家裏去送,送可不白送,哪位王爺不得賞點,少說5斤醬也得賞個十兩八兩的,賞錢還是小的,這些王宮親貴們吃着好,傳的滿朝文武無人不知。

揭祕宮廷點心爲何讓外國使臣覺得臭氣熏天? 第2張

網絡配圖

外間能吃到宮裏的東西很難得,做的又格外好,再有各位王爺給揚名,官員們都以得此稀世珍醬爲榮,更有很多人託人花高價買,專門送禮用,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宮醬”。這一下,這一大筆賣醬的錢就成了太監們的一筆大收入。

此風愈發興盛,做醬逐漸就成了宮裏的慣例。做醬就得找個地方,有些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黃醬也好,麪醬也好,吃着雖然好吃,但是醃製的過程是奇臭無比的。咸豐以後,都是小皇上,一個人,就在宮裏讀書,以前皇子們讀書的南書房就閒置了,這地方人少不礙事,雖有奇臭,但是畢竟能聞到的人少,太監們就把醃醬的缸放到了南書房門口。

誰曾想1900年以後,南書房因爲是外朝離乾清宮最近的地方,又被重新啓用,成了外國使臣候旨的地方。見皇上,那是國禮,擱這麼個臭氣熏天的地方,人家外國公使也不幹啊,八國聯軍剛從北京撤走,這兒又給我們來個下馬威嗎?

揭祕宮廷點心爲何讓外國使臣覺得臭氣熏天? 第3張

網絡配圖

雖然後來外務部的官員很重視,都找到了軍機大臣,可軍機大臣瞭解了這樣的原委後,就怕得罪了太監,以後在老太后面前不定會有什麼差池,也就沒敢言聲,也就一拖再拖,一直拖了十年。後來一個外國官員知道了這件事,就說從醬缸這件事來看,清朝就非忘不可。可不,他這話沒說幾年,大清就一命嗚呼了。

制度的腐敗並不一定表現在誰貪污了多少錢,收了多少錢的賄賂,更可怕的是誰都怕事,哪怕多小的事,影響有多壞,而沒人願意管。就醬缸這個事,皇上不是不可以管,太監也未必就不願意挪,可軍機大臣這樣頂級的官員都會因爲“可能”得罪太監,而不願去上報,弄得外國使臣接待處臭氣熏天了十年,你外國公使臭,還礙得着我回家炒土豆絲嗎,這大清還有什麼體統可言,當然,拖到最後的結果,也就是等來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