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一代梟雄曹操一生爲什麼沒有稱帝?有何隱情

一代梟雄曹操一生爲什麼沒有稱帝?有何隱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爲何未能一統天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今安徽亳縣人。父曹嵩爲宦官曹騰養子。曹操20歲時,以廉孝聞名。歷任洛陽北部尉,鎮壓過黃巾起義,參加過討董卓聯軍。公元192年,收降青州黃巾軍百餘萬人,選拔精銳組成青州軍,曹操在軍事上開始強大起來。196年迎漢獻帝到許都(今許昌),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削平了呂布、陶謙等割據勢力。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消滅袁紹主力,奠定了統一中原的基礎。

到公元207年,除關中及遼東外,北方復歸統一。次年統兵南下,但在赤壁之戰中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於是又引軍北上,致力於安定社會、恢復經濟,鞏固和發展在中原的統一事業。

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爲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郗慮冊封曹操爲魏公,以冀州、幷州等十郡爲魏國封地,於鄴城建立魏王宮銅雀臺,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

公元215年攻佔陽平關,擊敗、降服了漢中張魯。公元216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爲魏王。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諡號“武王”,死後葬於高陵。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諡曹操爲“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一代梟雄曹操一生爲什麼沒有稱帝?有何隱情

他在世時,稱爲魏王。死後,曹丕代漢,追諡爲魏武帝。曹操在世時東漢實際已經滅亡,全國一片混亂。曹操通過廣置屯田、興修水利、減輕人民負擔、整頓內政、唯纔是舉、抑制豪強等措施撥亂反正,重建了中央集權的政府,恢復了北方的統一,併爲後來全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曹操精兵法,着《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後人集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衆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和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爲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筆。

曹操二十餘歲時於徵討黃巾軍起家,以爲國家討賊立功爲本願,從此縱橫馬上近四十年,幾乎無一歲不出徵,可惜終究未能一統江山。

若論原因,最直接是看軍事,擊敗袁紹後,曹操至少有兩次統一天下的機會──赤壁以及漢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戰前夕是他最接近統一的時刻。當時北方初定,荊州投降。被他視爲心腹之患的劉備一路逃亡,只剩下江東政權搖擺不定。從曹操寫給孫權的信來看,他頗有已視江東爲囊中之物的自大。

一代梟雄曹操一生爲什麼沒有稱帝?有何隱情 第2張

但實際上他在收服荊州之後馬上攻打江東,已是因冒進而失策。賈詡也勸他:“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衆而江東稽服矣。”。而曹操之所以不聽而冒進,一是他以孫權爲孺子,低估了江東的決心和能力。

未料孫權野心不比袁紹等人小,魯肅曾當衆對孫權說:“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孫權大笑,可見他早不諱言自己的稱帝野心,又怎會輕易投降。劉琮之降承自劉表的不思進取明哲保身,而孫家父子兄弟都是極力開拓、野心勃勃之人,曹操未免想得太簡單。

二是他低估了劉備。劉備與他交手多年,向來被動,以走爲上。但建安十三年的劉備已今非昔比,諸葛亮不僅能說服孫權抗曹,還能與之訂立平等的外交聯盟。後一點尤爲重要,保證了劉備不像過去那樣只能成爲地方軍閥的附庸,而擁有了爭奪自己地盤的資格。劉備本已到窮途末路,卻突然反敗爲勝,佔據荊襄,聯合孫權,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礎。如果沒有劉備的參與和定盟,曹操只

面對孫權一個強敵,赤壁即便失敗,後或可再度找到機會取勝,然而當三股力量彼此牽扯互相制約時,要打破平衡就殊爲不易。如建安二十年本來孫劉兩家就快爲了荊州大打出手,張魯一投降曹操,兩家馬上劃分了勢力範圍,掉轉槍口。

一代梟雄曹操一生爲什麼沒有稱帝?有何隱情 第3張

劉備回師蜀中,而孫權以十萬兵進攻合肥。曹操後來專門贈送名貴的雞舌香五斤給諸葛亮,“以表微意”。這時候想到來挖牆腳,顯然已經晚了。誰讓他當年煮酒論英雄時沒除去劉備,留下後患無窮。

赤壁之戰後,曹操損失的數十萬士兵(大部分是他的精銳青州兵)一時難以恢復,而馬超、韓遂甚至趁機佔領了潼關以西,他對北方的統治已經出現危機,亟需修補,無暇他顧,只能坐視劉備蠶食荊州揮師益州。此後他的戰爭性質已從擴張的統一之戰轉變爲對戰略要地的爭奪,三家拉鋸戰開始形成。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