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解密水滸酒文化:梁山好漢喝的酒多爲榨制或釀造

解密水滸酒文化:梁山好漢喝的酒多爲榨制或釀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的老家在皖西南鄉下的黃泥凸(音同“包”)。小時候來客喝酒,用“八角燒”,又叫“八角衝”,八毛錢一斤,衝勁足,辛辣,上頭。後來村民自釀米酒,辣,有股焦煳味。這是下等酒,窮鄉僻壤才喝。

《水滸傳》裏有個黃泥岡。楊志率領軍漢押送生辰綱,爲蔡京祝壽,赤日炎炎,大夥兒又累又熱又渴。恰好白勝挑着一擔白酒,唱歌上了岡。衆軍漢立馬來了精神頭,央求楊志買酒解暑。

軍漢喝的白酒不是今天的燒酒,因爲它祛暑,解渴。現在的燒酒,蒸餾工序不可少,酒精度高,不祛暑,不解渴,通常不能論碗論瓢喝。宋代即使有蒸餾酒,起碼稀罕、昂貴,鄉村購買力相對較低,不可能隨便讓白勝挑兩桶去村裏賣。

水滸中,梁山好漢喝的酒,有白酒、清酒、渾酒、老酒、水酒等種類,一般通過榨制或釀造而成。

解密水滸酒文化:梁山好漢喝的酒多爲榨制或釀造

黃泥岡的白酒,可能不是榨制酒。榨制酒是讓原料發酵後榨成,水分含量高,酒精度數低。“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一回裏,他第二次下山,看見“遠遠地杏花深處,市梢盡頭,一家挑出個草帚兒來”的傍村小酒店,書中有八句詩描繪,其中兩句:“破甕榨成黃米酒,柴門挑出布青帘。”可見,榨制酒帶有黃色。

黃泥岡的白酒,應該是釀造酒。《宋史·食貨志》說,釀造酒分爲大酒、小酒。大酒,“臘釀蒸鬻,候夏而出”,窖藏一個冬春,酒香醇郁,自然好喝;小酒,“自春至秋,醞成即鬻”,不經蒸煮,酒色發白,類似今天的米酒、清酒,宋時也稱生酒或清酒。南宋楊萬里有首《生酒歌》:“生酒清於雪,煮酒赤如血。”酒色清於雪,當然稱白酒。

武松到白虎山下村酒店,店裏只有些“茅柴白酒”。茅柴就是柴草,一燒便着,一着便過。說酒是茅柴,意思是缺乏綿勁。北宋韓駒有首詩寫它:“飲慣茅柴諳苦硬,不知如蜜有香醪。”可見茅柴白酒又苦又澀。

朝廷招安梁山好漢,皇帝贈送御酒,卻被阮小七等偷吃,換成十瓶白酒冒充,以至大大激怒了水泊羣雄,可見村醪白酒味道不咋的。

在桃花村,魯智深對劉太公說:“灑家不忌葷酒,遮莫甚麼渾清白酒,都不揀選,牛肉狗肉,但有便吃。”宋江與兩個公差來到揭陽嶺,李立說店中“只有熟牛肉和渾白酒”,可見渾白酒檔次更低。難怪武松喝茅柴白酒時,面對孔亮寄存的青花甕高檔酒,喉嚨癢癢,眼紅不已,勾出了饞蟲,由此引發一場暴揍孔亮的事故。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