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解密:蜀漢丞相諸葛亮爲何要猛拍劉禪的馬屁

解密:蜀漢丞相諸葛亮爲何要猛拍劉禪的馬屁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應該算是歷代封建帝王非常推崇的一個人物。一是因爲諸葛亮這人比較愚忠,基本不可能造反,很符合封建統治者的胃口;二是諸葛亮確實有過人之才。比如說,他絕對稱得上是一流的政治家、經濟學家、不錯的軍事家、發明家、天文學家。當然,還包括其“驚天地泣鬼神”的非凡口才。

最早領教諸葛亮口才的人,應該是皇叔劉備,當年在南陽鄉間一個簡陋的小茅屋裏,農村青年諸葛亮擺張“中國地圖”,寥寥數語間就讓久經沙場的劉備驚呼“如魚得水”。後劉備敗於曹操,諸葛亮作爲“說客”出使東吳,堂上舌戰羣儒,PK以張昭爲首的曹操“粉絲團”,絕對堪稱古代辯論賽經典。而諸葛亮北伐時,陣前罵死老王朗更是彰顯其語言才華巔峯之作。

以諸葛亮的“嘴上功夫”,倘若拍起馬屁可謂易如反掌。當然,有幸被諸葛亮拍馬屁的人實在不多,關羽也許算得上一位。當年劉備入主成都,收服“世之猛將”馬超。關羽得知,有了一較高下的心思,於是派遣義子關平拜見劉備,說要和馬超切磋武藝。劉備一聽,當下就急的眼淚又要掉下來,曰:“若雲長入蜀,與孟起比試,勢不兩立。”這時候,在一旁的諸葛亮,拍拍劉備的肩膀安慰道:“無妨。亮自作書回之。”回信上是這樣寫的: “亮聞將軍欲與孟起分別高下。以亮度之:孟起雖雄烈過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羣也。今公受任守荊州,不爲不重;倘一入川,若荊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諸葛亮的這個馬屁拍的確實到位,雲長看畢,自綽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將書遍示賓客,遂無入川之意。

解密:蜀漢丞相諸葛亮爲何要猛拍劉禪的馬屁

如果說,諸葛亮拍關羽馬屁是爲了化解蜀國內部矛盾的話,那麼諸葛亮接下來的這個馬屁看起來就有點“無厘頭”了。因爲諸葛亮此次拍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後來“名貫青史” 的阿斗劉禪。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是如何評價阿斗的,“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與杜微書》)。這個劉禪是不是天資仁敏呢?我們可以從他老爹臨終的話裏找到些許答案,“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爲成都之主。”可見,劉備實際上對自己的寶貝兒子的才能還是持“保留意見”的。當然,如果非要說劉備的白帝託孤還是一種政治試探的話,那麼劉禪親政後的表現就確實堪稱“不負他爹所望”,親小人遠賢臣,終日和太監黃皓等人遛狗鬥雞,搞得整個朝廷烏煙瘴氣。後來鄧艾偷襲成都,劉禪無視姜維仍有五萬大軍在外,一心要當“投降派”,把自己綁得像“麻花”一樣,用騾車拉着到鄧艾門前請罪。劉禪的不抵抗政策,極其容易讓人聯想起此前半個世紀蜀地第一任“土皇帝”劉焉的兒子劉璋。“劉璋闇弱,君可圖之”,諸葛亮還在隆中耕田時就早已預見,可爲何還要“睜着眼睛說瞎話”,誇同樣闇弱的劉禪天資仁敏呢?

也許,可以從諸葛亮的《出師表》找到些許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劉備這招“不恥下問”對典型的知識分子諸葛亮來說是很受用的。因此,“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也就是說,其實諸葛亮馬屁拍的不是劉禪,而是劉備。誰不想望子成龍,更何況戎馬半生中年得子的劉備了。諸葛亮對劉禪的褒獎,讓已近暮年的劉備看到了光復漢室的希望,也算是對當年知遇之恩的一種投桃報李吧。其次,劉禪算是諸葛亮的學生。當年劉備就曾要求劉禪拜諸葛亮爲師,“敬聽師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與!”諸葛亮是個門第觀念很重的人,這從他重用學生馬謖而對魏延的才能置若罔聞就可以看出。當然,老師誇自己的學生兩句,也是合乎情理的。

當然,如要繼續深究諸葛亮緣何拍馬屁,動機可能就不那麼光明磊落了。雖然早在劉備自立漢中王的時候,就已經“冊封”劉禪爲王太子。但劉禪其實並非劉氏家族的長子,因爲他還有個哥哥劉封,也就是說,劉禪當時的地位並不是很穩固。劉封原來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郡劉氏的外甥,早年劉備投靠荊州刺史劉表的時候,由於尚未有兒子,於是就把劉封過繼爲養子。這個劉封性格剛烈,傲慢難制,因此,諸葛亮情感上也更傾向“比較聽話”的劉禪能夠順利接班。爲何諸葛亮喜歡這位“肯聽話” 的主子呢?一是因爲劉禪是嫡系,血統正宗,二是諸葛亮這個權力慾比較強,說好聽點叫“事必躬親,鞠躬盡瘁”,說難聽點就是“大權在握,獨斷專行”,這從諸葛亮後來一意孤行北伐可以看出。當然,爲了確保劉備“易世”之後政權交割不會出現問題,“太子黨”諸葛亮可謂煞費苦心。一方面在不同場合爲劉禪這個未來的國家領導人造勢。“智量甚大,過於所望”,諸葛亮不止一次在別人面前拍劉禪“馬屁”。另一方面,諸葛亮積極慫恿劉備,以“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爲理由,除掉劉封。

因此,諸葛亮屢次在大庭廣衆之下猛拍劉禪“馬屁”,除了情感因素外,可能還暗藏着個人的政治抱負。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