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的古代,一直是封建的君主專制制度,這就意味着誰做了皇帝誰就等於擁有了絕對的權力,因此很多人都對它虎視眈眈,但是皇位只有一個,擁有至高無上榮耀和權力的人也只有一個,所以這條路一直都不太平坦,往往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然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誰並不是那麼重要,他們關心的是皇帝所實行的制度和對整個朝政整個天下的治理,如果皇帝是個明君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他就會得到人民大衆的一致擁護,但如果它是一個昏君,對農民強加繁重的賦稅,讓人們的生活不能繼續下去的時候,這羣人就會組成一個強大的力量去反對暴政,但可能是由於農民軍沒有嚴格的紀律、沒有很好的組織力和凝聚力,他們很多都是以失敗告終,然自古成王敗寇,勝者涅槃重生,敗者的下場一般都會慘不忍睹,尤其是在高層的將帥和組織者更是這樣,我們下面就來看一看歷史上最悲哀的兩個農民起義軍首領。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黃巢,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他出身於鹽商家庭,善於騎射,而且自幼很有詩才,按道理他這樣的家庭環境他完全可以謀個一官半職然後很好的生活,但人的志向是不一樣的,在王仙芝起義的前一年,關東地區發生了旱災,官吏又強徵賦稅、服差役,自然災害的發生已經讓糧食的產量減少了,各種賦稅更是加重了農民的負擔,百姓走投無路,導致到處都是餓死的人,所以爲了生存百姓只能聚在一起進行武裝起義,以期求推翻諸多的不平等。都說亂世才能出英雄。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第2張

在乾符二年也就是875年,王仙芝的草軍聲勢日益浩大,得到了多個地區農民的支持,這時候黃巢與家中兄侄也響應了王仙芝,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戰爭路,876年,王仙芝的草軍同朝廷正規軍宋威戰於沂州城下,草軍戰敗,但由於他們人數衆多,所以核心力量任然存在,之後王仙芝和黃巢對軍隊進行了修整,又轉戰於關東的唐州、郢州、安州等各州縣,都取得了較大的勝利,在半年的時間裏,義軍打得官軍顧此失彼,認識也迅速的壯大到30萬。後來,王仙芝動搖了作戰的決心,意欲接受朝廷的官職招安拒接繼續戰鬥,黃巢與之意見不合兩者分道揚鑣,這大大的削弱了義軍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第3張

877年二月,黃巢獨自率軍攻入了鄆州,殺了天平軍節度使薛崇,同年三月又攻陷了沂州,但他仍然是孤軍作戰,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相同的目標,因爲他們的共同理想,黃巢與王仙芝再次合兵共同戰鬥。後來在一次戰鬥中,宋威擒殺了王仙芝,斬首五萬多人,這次戰役讓草軍受到了強烈的打擊。王仙芝死後,他的一部分草軍投入了黃巢麾下。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第4張

衆將推選黃巢爲王,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第二年,黃巢又帶領手下進攻了汴、宋等各州,一時間聲勢浩大。戰爭都是這樣的,沒有輸贏,贏的輸的都是傷害,後來黃巢的兵馬有的被節度使剿滅,有的被打退,黃巢投降,但是他並不是真心投降,找到機會的時候有進行了反叛,投入之前的戰鬥。之後黃巢又轉戰各地,佔領了廣州,想以廣州作爲根據地,但是這一年的春天這個地方疫病廣爲流行,許多士兵感染了疫病,死者衆多,於是他們決定撤退廣州,向西北地區進發,殺回了中原地區,控制了嶺南全境。後來的戰鬥中黃巢的義軍取得了接連的勝利,這時皇帝加派了更多的正規軍剿滅草軍。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第5張

880年三月,黃巢軍連連失利,元氣大傷,但因爲正規軍首領的狂妄自大,使他們又恢復了做作戰力,之後義軍攻佔了洛陽,洛陽東都留守因爲懼怕義軍勢力,直接打開城門迎接義軍,因此,義軍巨虎是沒有傷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洛陽。攻下洛陽之後,黃巢直取長安,登基做了皇帝,改元“大齊”。但是卻遭到了唐軍的反撲、軍閥圍剿、部下叛變,黃巢並沒有在長安長久的待下去,隨後因兵敗走投無路而自刎了,黃巢的輝煌歷史就如曇花一現般短暫,真可謂是一種悲哀。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第6張

李自成,原名李鴻基,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大順政權的建立者,也是古代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非常坎坷。李自成少女時就喜歡習武,他的父親死後他任明朝負責傳遞朝廷公文的驛站卒,但卻因爲丟失公文被裁撤,因此只得回家做個無業遊民,還欠了債,同年冬季,因還不上錢被人告上縣衙判了死刑,幸而被親朋好友救出,出來後就殺了債主,發現妻子與人通姦又殺了妻子,兩條人命在身,他只得選擇投軍,投軍後被王國提升爲軍中的把總,但因欠餉問題又殺死了王國和當地縣令,現在的他已經是沒有退路了,之後發動了兵變。他先是加入了義軍,後義軍首領被朝廷招降,他又轉投張存孟,張在陝北戰敗後,李自成又帶着餘部投入了舅父高迎詳那裏,可以說是歷經了很多磨難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第7張

1634年,李自成和舅父高迎詳的軍隊誤入一個四面山勢險峻、易入難出的古棧道,結果唯一的出口被明軍所截,在這種危機的情勢下,李自成用他的智慧想出來詐降之計,成功的逃脫出來,出棧道後,立刻進行反叛殺了安撫官。1635年,李自成率部下攻下了鳳陽,挖掘了明皇室的祖墓,殺了宦官六十多人,又斬了中都守將朱國相,這個陣勢就擺明了與皇家爲敵的決心,大戰告捷之後,因與張獻忠在爭奪俘虜問題上有分歧,李自成自分軍西走甘肅。1636年後金改清,清軍第三次入寨時高迎祥被殺,李自成隨後被推爲“闖王”,繼續征戰四川、甘肅一帶。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第8張

1637年因朝廷加派了兵力,張獻忠的義軍戰敗投降了朝廷,李自成兵敗逃走躲到商洛山中。1639年,投降了朝廷的張獻忠重新反叛,李自成也從商洛山中重新殺出,因李自成的義軍代表的是農民的利益,所以得到了很多百姓的支持和追隨軍隊漸漸壯大,之後他們就開始了艱辛漫長的戰爭路,其中有失敗也有勝利,有流血也有犧牲,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督師,佔領了山西全省。之後第二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號“大順”。同年,李自成便率了五十萬軍隊東征北京,這一戰因爲李自成的指揮得當還有大順軍的勇猛,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和激烈戰鬥,大順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第9張

三月份,知道大勢已去、反抗無效,兵部尚書主動打開了正陽門,之後在太監王德化的引導下正式步入了內殿,這個權力巔峯的地方。最後,崇禎皇帝無法接受亡國之痛,前往景山自縊了。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後,沒有大師搶掠,也沒有鋪張奢華,而是保持着嚴格的紀律,可以說是一個明君之才。誰都想做天子,所以與權力的地方,肯定會有戰亂,同年四月,在一切百廢待興的時候,出現了叛軍,這一次,李自成親自率十萬大軍討伐吳三桂,在三海關與吳三桂進行了激戰,吳三桂眼看支撐不住,就聯合了清朝的攝政王一起擊潰了李自成,主將劉宗敏也受了傷,因此只得撤退,李自成逃到了京城只有三萬多人了,他殺了吳三桂的家人,在北京的英武殿稱帝,次日逃往西安。

史上最悲慘的兩個農民起義領袖,差點統一世界卻功虧一簣 第10張

但在逃亡過程中,又遭到了吳三桂的反擊,因爲走得急促,再加上在之前的戰鬥中損失慘重,所剩人數不多,李自成再次失敗軍渡黃河逃往西安,此時隨着吳三桂勢力的壯大,大順軍節節敗退,漸漸失去了戰鬥力,因此很多之前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又重新回到了南明或者清朝,之後的戰役中大順軍一直處在不利的情勢中,1645年四月,李自成入武昌,被清軍一擊擊潰,五月在江西再敗,此時的大順軍已經經不起多少失敗了,隨後李自成被原明朝的舊將程九伯殺死,結束了他戎馬的一生,死時年僅39歲,不得不說很惋惜。李自成是一個很有智慧謀略、很有將才之風的軍事家,同時又是一個明君之材,他的輝煌就像流星般絢爛而短暫,他的失敗對後世來說也是莫大的遺憾和惋惜。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