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政權之一:南吳的發展史

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政權之一:南吳的發展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國(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政權之一。爲楊行密所建,又稱"楊吳",亦稱"南吳,弘農,淮南"。

919年(唐天佑十六年),獨立建國,改元建制,但統治者並未稱帝,僅稱吳王。927年(吳順義七年),楊溥稱帝。937年(吳天祚三年),吳帝楊溥禪位於徐知誥,吳國滅亡,歷4主,立國35年。

唐乾符年間(874年―879年),江淮羣起而反,楊行密因參加造反被抓獲,刺史鄭棨以其相貌奇特,解綁放走。後來楊行密被廬州府募爲州兵,在和秦宗權的戰鬥中經常立功,很快就被升爲隊長,不久又被派區戍守朔方(今寧夏靈武西南)。一年後期滿回到廬州,都將因爲不喜歡他要他再次出戍。楊行密殺都將,統率州兵,自號八營都知兵馬使。廬州刺史郎幼復逃去,他佔據廬州。唐中和三年(883年),楊行密被唐廷招撫,被封爲廬州刺使。

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政權之一:南吳的發展史

唐光啓三年(887年)四月,淮南都將畢師鐸在揚州發動兵變,囚禁淮南節度使高駢,並召宣州秦彥進入揚州(今屬江蘇),楊行密欲救高駢卻不能進入揚州,屯軍於蜀岡。畢師鐸率兵數萬攻打楊行密,畢師鐸大敗,單騎逃回揚州城,並殺死高駢。楊行密進攻西門,秦彥及畢師鐸逃奔到東塘,楊行密於是進入揚州。秦彥及畢師鐸還師東塘,與秦宗衡聯合,楊行密閉城不敢出。不久秦宗衡被偏將孫儒所殺,孫儒攻破高郵,並殺死秦彥、畢師鐸,合併他們的軍隊。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孫儒攻陷揚州,於是楊行密退到廬州。

唐龍紀元年(889年),楊行密攻下宣州,唐朝拜楊行密爲宣州觀察使。唐大順二年(891年),攻取滁州、和州。唐景福元年(892年),攻取楚州;同年五月,楊行密在宣州城下,大破孫儒軍,斬孫儒;同年八月,楊行密再入揚州,唐朝拜楊行密爲淮南節度使。唐乾寧二年(895年),加拜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農王 。升州刺史馮弘鐸前來歸附。楊行密又分派人攻下淮河以南、長江以東各州。

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政權之一:南吳的發展史 第2張

唐天佑二年(905年)冬,楊行密之子楊渥嗣位爲淮南節度使、東南諸道行營都統、兼侍中、弘農王。但楊渥喜好遊玩作樂,其親信不斷欺壓元勳舊臣,將領們頗感不安。天佑四年(907年,此時唐已亡,吳不承認後梁,仍沿用唐年號),張顥、徐溫發動兵變,控制軍政,楊渥大權盡失。

天佑五年(908年),張顥殺楊渥,立其弟楊隆演爲淮南節度使、東南諸道行營都統、同平章事、弘農郡王。張顥隨即又被徐溫所殺,至此楊吳大權盡掌握在徐溫之手。天佑七年(910年),楊隆演加中書令、吳王。天佑十六年(919年)晉吳國王,改元武義,自是與唐朝斷絕法統。楊隆演個性穩重恭順,徐溫父子專權,不會顯露出不平之色,因此徐溫也很放心。但也因大權旁落,楊隆演建立吳國後並不快樂,於是放縱自己,以致生病臥牀,第二年便去世了。

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政權之一:南吳的發展史 第3張

楊隆演去世後,徐溫立其弟丹陽郡公楊溥爲吳國王,改元順義。順義七年(927年),徐溫去世,養子徐知誥繼其權位。同年,楊溥稱帝。

徐溫死後,徐溫義子徐知誥繼任金陵府尹,操縱吳國朝政。933年,徐知誥採納謀士宋齊丘建議,欲遷都金陵,於是修繕金陵府治爲皇宮。935年,吳帝封徐知誥爲齊王,次年,以金陵府爲西都,廣陵爲東都。

吳天祚三年(937年),吳帝楊溥讓位於權臣徐知誥, 楊吳滅亡。知誥改國號爲齊,次年,又自以唐室之後,複姓李,易名昪。改國號爲唐,史稱南唐。

楊吳城濠,在今南京市留存有東段。楊隆演主政時期,派徐溫鎮守金陵,徐溫命手下陳彥謙重建金陵城。楊吳城濠即爲金陵城人工開鑿的護城河,明朝後被誤認爲是青溪,1949年後又被誤認爲是秦淮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