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五姓七族高門之一:太原王氏的歷史簡介

五姓七族高門之一:太原王氏的歷史簡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原王氏:起源於山西省太原市,從魏晉到唐朝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爲五姓七族高門。

起源

太原王氏,系由爵位而來,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後"。追本溯源,都是黃帝后裔。黃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又改姬姓。其時,炎帝神農氏國運衰弱,諸侯相互侵伐,而以蚩尤暴虐。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

五姓七族高門之一:太原王氏的歷史簡介

蚩尤伏誅,諸侯鹹尊黃帝(姬軒轅)爲天子(實爲部落聯盟首領),代炎帝神農氏。黃帝即位後,會諸侯於釜山,經略四方,融黃、炎於一爐,遂開中華一統之局面,被尊爲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黃帝居軒轅之丘,娶西陵之女,是爲嫘祖,嫘祖爲黃帝正妃,生二子:玄囂(即少昊)、昌意,玄囂之孫高辛氏,是爲帝嚳。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是爲帝堯;娶有戎氏女簡狄,簡狄因吞玄鳥之卵而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是爲商之祖;娶有邰氏女姜嫄,爲元妃,生棄,棄好農耕,懂稼穡,帝堯舉爲農師,封於邰,號后稷,爲周朝先祖。

 世系

天下王姓,基本上都出於姬晉之後。據民國二十六年王嗣槐堂刻本《餘姚上塘王氏宗譜》載,王氏世系如下:

王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晉,爲周靈王太子,名晉,字子喬,約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重之,諸侯從之。時晉平公使師曠見太子晉,師曠問以君子之德,太子晉侃侃而答曰:"如舜的爲人,仁德配於天道,雖固守其崗位,卻處處爲天下人着想,使遠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幫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於天道。此謂之天。如禹的爲人,聖勞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爲本,取予之間,必合於正道,是謂之聖。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無比謙恭,服事於殷商。既擁有擁戴的羣衆,而反失其身,爲暴紂囚禁,不動干戈,此謂之仁。又如武王,義殺暴紂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謂之義"。師曠稱善不已。靈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氾濫,將毀及王宮,靈王決定以壅堵洪。太子晉進諫曰:"不可。曾聽自古爲民之長者,不墮高山,不填湖澤,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約之道。"並提出聚土、疏川、障澤、陂塘等方法,來疏導洪水。同時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鯀和周室歷史指出靈王所爲"無過亂人之門","皆亡王之爲也"。太子晉的直諫,觸怒了靈王,被廢爲庶人,由是鬱鬱不樂,未及三年而薨。師曠朝見太子晉時,見太子色赤,不壽。太子晉說:"我再三年之後,將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訃報的使者就到了晉國。

因太子晉能預卜生死,後人便說他成了神仙。《列仙傳》記載,太子晉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間,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後見到恆良,太子晉說:"可告我家,七月七日會我於緱氏山麓"。其時,果然身乘白鶴立於山巔,可望而不可達,數日方去。

太子晉卒後不久,靈王駕崩,太子晉的弟弟貴嗣位,是爲景王。太子晉的兒子宗敬後來仕爲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便請老致仕,避居太原。時人仍呼之爲王家,遂以王爲姓,成爲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晉爲系姓始祖。

五姓七族高門之一:太原王氏的歷史簡介 第2張

武則天登封改元,封禪嵩嶽時封太子晉爲仙太子,別爲立廟。聖歷二年(699年)再幸,立制御書《昇仙太子碑》。現河南偃師縣緱氏山昇仙太子廟,亦稱仙君觀。

兩千多年來,太子晉成了正義的象徵。屈原在《遠遊》詩中表達了他對太子晉的景慕"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娛戲。"李白亦寫道,"吾愛王子喬,得道伊洛濱。"新加坡當代學者王秀南先生禮讚道:

年少冊立,輔政英明,諸侯懾服,萬方狄聽,爲因谷洛,

水利民生,極諫堵塞,有違君命,竟遭父王,貶作庶民,

裔遷太原,王家頻稱,因以王姓,代出羣英,簪纓相繼,

爲國干城,本支百世,獨負盛名,欽水思源,我祖德馨。

太子晉公年十七而卒。周靈王駕崩,其弟貴繼位,是爲景王。晉公長子宗敬仕周爲司徒。其時諸侯爭霸,王室日衰,宗敬知國事已不可爲,遂上表致仕,避亂於晉陽(一說居河東城都鄉唐版裏)。世人以之爲王者之後,仍呼之爲"王家",遂以王爲姓,是爲太原王氏之始祖,後人並尊晉公爲王氏"系姓始祖"。

宗敬死後,葬於晉陽城北五里,其墓地稱"司徒冢"。宗敬的後裔,瓜瓞綿綿,人才輩出,成爲太原之著姓。其後子孫蕃衍,遍佈各地。

十八世孫王翦公及其子王賁、其孫王離,祖孫三代,俱爲秦之名將,王翦公爲大將軍,王賁公封典武侯,王離公稱武陵侯。秦兼併六國、一統天下之時,王翦公北征燕國,東平楚地,南下百越,攻無不克,戰功顯赫。秦始皇論功行賞,王翦公與大將蒙恬共執牛耳,王姓與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駕崩,秦二世胡亥繼位,矯詔賜公子扶蘇死,又奪蒙恬兵權,遂令王離公爲大將軍。秦二世胡作非爲,橫徵暴斂,民不聊生,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項羽起兵響應。離公率軍與項羽戰於鉅鹿,王離公兵敗自殉。

王離公長子王元爲避戰亂,遷往山東琅琊,是爲"王氏琅琊祖"。

王離公次子王威仍居晉陽,兩漢時,曾爲揚州刺史,其子孫亦散居各地。九世孫王霸公又重返故里,徙居太原。王霸公生於東漢,屢聘不仕,隱居讀書。王霸公生二子,長子王殷,東漢中山太守,食邑祁縣,其後裔稱祁縣分支。次子王鹹,隨父居晉陽,其後裔晉陽分支。王殷四世孫王述,生三子:王隗、王懋、王允。王允公,東漢獻帝時居官司徒,董卓篡權亂政,王允公與呂布誅殺之。王懋公,東漢侍中,幽州刺史。其六世孫王光,北魏幷州刺史。王光之子名王冏,北魏度支尚書、護烏丸校尉,其裔孫稱烏丸王氏。

王霸之後裔王瓊,字世珍,北魏鎮東將軍,有四子;王遵業、王廣業、王延業、王季和,號"四房王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