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唐山大地震之後的重建歷程如何 一共耗時多少年

唐山大地震之後的重建歷程如何 一共耗時多少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調查研究

“四人幫”垮臺後的第三天,1976年10月8日,華國鋒批示:“登奎、孫健同志,唐山地震未能預報出來的原因,是應該查明的。”

據劉華清將軍回憶,經過他負責的中科院專門小組的調查,1977年2月25日調查組與國家地震局聯合提出了《關於唐山地震未能預報的原因的報告》。報告的結論是:“唐山地震未能預報,是‘四人幫’推行反革命路線干擾和破壞所造成的惡果。”

報告中寫道:在7月份,地震局領導小組沒有研究過一次震情。7月上中旬,有6個地震專業站和8個羣衆測報點提出不同程度的震前預兆。7月26日,北京市地震隊告急,分析預報室的同志會商後,認爲震前預兆嚴重,要求向局領導彙報。7月27日上午,地震局副局長兼京、津、唐、渤、張地區協作組組長,在聽取彙報時很不耐煩地說:“目前院裏事情多,下星期再開會會商吧!”

唐山大地震之後的重建歷程如何 一共耗時多少年

劉華清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地震是天災。顯而易見的是,人禍加重了天災。”“這場天災,也使人們看清了人禍的根源。”

重建歷程

10年的重建,重塑了一座城市,修築了心靈的城牆。簡易城市存在了10年,“1986年唐山大地震10週年的時候,市區有98%的居民搬進了新房,1988年10月則全部遷入新居”。人們就是居住在簡易房裏,開始了唐山的重建。

1977年5月14日,3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技術人員參與制訂的《唐山市城市總體規劃》通過了國務院的批准,這一規劃,後來1982年和1984年兩次進行了調整。規劃通過後,經過一些試點,“1979年下半年大規模的重建開始了”程才實說。

唐山大地震之後的重建歷程如何 一共耗時多少年 第2張

白天黑夜都在施工,新華道,那時就已經是唐山市的主幹道。地震以後,改名爲新華道,實行分段建設。

以市中心和建設路的交叉口爲界,西邊爲新華西道,東面爲新華東道,1985年最終完成建設時,路面寬50米,全長9.55公里,被稱爲“二十里長街”,也被稱爲“唐山的長安街”。

《唐山市志》記載,最多的時候一共有11萬多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個援建單位的工人在唐山施工。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施工現場投入的大塔吊200多臺,載重車輛2500多輛。

建設最快的是1985年建成的龍華小區。

十年建一城

1983年以後“清理得都差不多了”。

1984年4月28日開業的百貨大樓是新華道上比較早完工的商業大樓。

程才實認爲唐山重建分爲三個大的階段:1978年初至1979年7月,搞試點趟路子;1979年下半年至1984年底,大規模建設;1985年之後,完成掃尾工程。

1986年7月28日,1萬多名唐山各界人士聚集在紀念碑廣場舉行唐山抗震10週年紀念大會,程才實說,“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結束”。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爲震後重建工作而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

抗震精神

它屬於唐山,屬於中國,屬於全人類。

一座城市的毀滅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潰更是可怕。無數事例證明,每遇重大天災人禍,家園被毀或痛失親人,有的人會消極沉淪,陷入強烈的悲痛無法自拔。中外歷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後都發生過嚴重次生災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災民精神世界的崩潰,引起社會動亂的發生。

唐山大地震之後的重建歷程如何 一共耗時多少年 第3張

然而,唐山人在災難面前所凝結出來的“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時及震後建設中支撐、激勵、鼓舞和引導唐山人民最終戰勝地震災害、重建家園的精神力量。

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軍民的無私援助下,唐山依靠這種精神支撐,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災區生產生活,震後不到一週,數十萬羣衆衣食、飲水得到解決;震後不到一個月,災區供電、供水、交通、電信等生命線工程初步恢復;震後第一個冬天,災民全部住進了簡易房;震後一年多,工農業生產得到全面恢復;震後頭10年,唐山人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奪取了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巨大勝利;又一個10年,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全面振興;第三個10年,跨入了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唐山地震30年紀念日前夕,唐山人對抗震精神進行了理論上的昇華。市委黨校副研究員康繼祥說:“地震災難的慘痛可以遺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傳下去。”

在唐山街頭採訪,人們對“唐山精神”耳熟能詳。因爲“公而忘私”是羣體與個人之間的道德準則;“患難與共”是人與人之間的人本主義原則;“百折不撓”要解決的是戰勝地震災害過程中目標和現實的矛盾;“勇往直前”則體現着唐山人在艱難困苦面前的一種勇敢進取的精神狀態。

這種精神綜合體現了唐山人的氣概、氣勢、膽略、魄力和道德風貌。正是在這種精神指引和鼓勵下,唐山人醫治了地震造成的創傷,重新建造了新唐山,唐山也當之無愧成爲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授予“人居榮譽獎”和“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

唐山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以及全國軍民在抗震鬥爭中用鮮血、生命和艱苦卓絕的鬥爭,共同鑄造的民族之魂。正如唐山人民所經受的痛苦與磨難,不僅屬於唐山屬於中國,更屬於全人類。

唐山地震:讓人類更深刻地認識地球。

距離唐山北部青龍縣城卻沒有人員傷亡

地球是人類棲身之地,而地震是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因而人類在征服地震災害的征程上不斷地探索着。

唐山大地震之後的重建歷程如何 一共耗時多少年 第4張

唐山大地震給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們提供了一個痛苦但又極具價值的天然“實驗場”。

30年來,世界各國的地震工作者絡繹不絕地來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發生的規律,從而爲戰勝地震災害提供理論、方法、依據和指導。

1975年我國曾成功預報、預防了海城7級以上地震,這令我國乃至全世界的地震工作者們倍感欣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們再次領教了地震這個“惡魔”的神祕莫測。

在唐山大地震面前,科學家們更加深刻認識了地震的極端複雜性,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數十年致力於地震研究的專家許紹燮指出,在探索地震和地震預報征途上,將會遇到許多“想不到”的現象,而每領悟和破譯一個“想不到”現象,就在地震和地震預報的征途上前進了一步。

地震工作者們把諸如唐山等發生過破壞性地震的地方作爲實例,作爲重中之重的研究對象,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和規律,並依靠日益發展的高新技術,力圖從中找出制服地震“惡魔”的武器。經過多年努力,科學家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一位地震專家分析了21世紀世界上對地震研究的進展後說,在高新技術介入下,不僅在解決“上天易,入地難”問題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而且也使人類有可能像觀測氣象衛星雲圖一樣,研究地殼的運動變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