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清末三大家之一:任頤的生平簡介

清末三大家之一:任頤的生平簡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任頤(1840年-1896年),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畫家。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後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人。自幼隨父賣畫,後從任熊、任薰學畫,後居上海賣畫爲生。

任伯年是我國近代傑出畫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爲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傑"之一。任伯年的繪畫發軔於民間藝術,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重視寫生,又融匯諸家法,並吸取水彩色調之長,勾皴點染,格調清新。

其人物畫,早年從陳洪綬法出,形象誇張,富裝飾效果。如故宮博物院藏《幹莫煉劍圖》軸。後練習鉛筆速寫後,變得較爲奔逸,如故宮博物院藏《風塵三俠圖》軸等。其寫照技藝,高妙絕倫,曾爲虛谷、胡公壽、趙之謙、任薰等多人畫像,無不逼肖。浙江省博物館藏有其《酸寒尉像》軸,寫吳昌碩着官衣立像,極其傳神;其花鳥畫,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近於陳洪綬。後取法惲派及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於簡逸放縱,設色明淨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代表作有藏於徐悲鴻紀念館的《紫藤翠鳥圖》軸等。對近現代花鳥畫產生了巨大影響。

清末三大家之一:任頤的生平簡介

任頤(1840-1896),初名潤,字伯年,一字次遠,號小樓,(亦作曉樓),浙江山陰人,清末畫家。繪畫題材廣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鳥無不擅長。用筆用墨,豐富多變,構圖新巧,主題突出,疏中有密,虛實相間,濃淡相生,富有詩情畫意,清新流暢是他的獨特風格。

晚清時期,著名花鳥畫家和人物畫家,與吳昌碩、蒲華、虛谷齊名爲"清末海派四傑"。

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於人物畫和花鳥畫方面,往往寥寥數筆,便能把人物整個神態表現出來,着墨不多而意境深遠。其線條簡練沉着,有力瀟灑。他常畫鍾馗,他筆下的鐘馗心胸磊落、不怕鬼,不信邪。他的花鳥畫,總是把花與鳥連在一起,禽鳥顯得很突出,花卉有時只作背景,整個畫面充滿了詩的意境。任氏一門中繪畫傑出者亦有之,後有"三任"之說(指其叔伯輩的任薰、任熊),但成就最大的無疑當屬任頤。

清末三大家之一:任頤的生平簡介 第2張

任伯年精於寫像,是一位傑出的肖像畫家。人物畫早年師法蕭雲從、陳洪綬、費曉樓(費丹旭)、任熊等人。晚年吸收華巖筆意,更加簡逸靈活。傳神作品如《三友圖》、《沙馥小像》、《仲英小像》、吳昌碩肖像、爲著名詞人與畫家範湖居士周閒所繪《範湖居士四十八歲小像》等,可謂神形畢露。

任伯年的花鳥畫更富有創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純以焦墨鉤骨,賦色肥厚,近老蓮派。後吸取惲壽平的沒骨法,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於簡逸放縱,設色明淨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這種畫法,開闢了花鳥畫的新天地,對近、現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清末三大家之一:任頤的生平簡介 第3張

任伯年的山水畫創作不多,早年師法石濤,中年以後兼學明代沈周、丁雲鵬、藍瑛、並上追元代吳鎮、王蒙、以縱肆、勁真的筆法見長。

19世紀80年代是任伯年創作的鼎盛時期,創作題材上範圍擴大了,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用隱晦的手段寄寓深情。90年代,數量很多,但從作品的思想性看似乎沒有超出80年代,但藝術手法上則更加熟練,大膽、概括,特別是花鳥畫,達到"爐火純青"的佳境。

任伯年二十多年的繪畫創作,留下了數以千計的遺作,是歷史上少見的多產作家。最早的作品是同治四年作的,最晚的作品爲光緒乙未年冬十月,去世的前一個月作的。重要作品如同治七年(1868)仿《陳小蓬鬥梅圖》,現藏故宮博物院,光緒三年(1877)作《五十六歲仲英寫像》、《雀屏圖》。光緒七年(1881)作《牡丹雙雞圖》,收入日本《支那名畫寶鑑》;《漁歸圖》,收入《陸氏藏畫集》;仿《宣和芭蕉圖》,收入《南畫大成》。次年作《人物冊》,收入《南畫大成》。十一年(1885)作《壯心不已圖》、《墨筆人物山水冊》、爲外祖趙德昌夫婦寫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