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揭祕:有着高度文明的曾國是如何滅亡的?

揭祕:有着高度文明的曾國是如何滅亡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撲朔迷離的“曾隨之謎”

自隨州曾侯乙墓出土後,“曾”字開始與隨州歷史相關聯,所有史籍都只說“隨”國不提曾國;而迄今爲止出土的文物無不刻着一個“曾”字不着一個隨字。更令人不解的是,史載該地竟有兩個曾國和隨國。

除我們所熟知的姬姓隨國和曾國外,有意思的是,該地歷史上還曾有一個姜姓隨國和曾國。《元和姓纂》“隨”下引《風俗通》雲:“炎帝裔隨侯之後。”《路史.國名紀甲》亦謂“隨侯,炎裔”,是爲“姜姓”。

儘管文獻未明言這個炎帝之後的姜姓隨國的地域,但立國時間大約與漢東的另一姜姓國家厲(今隨縣厲山)相當,可能早至商代。

無獨有偶,在殷王武丁南征虎方的卜辭中,也有一個曾國,地域也在漢東。據說該曾國爲夏禹之後,禹伐三苗時定居隨棗走廊一帶,淪爲土著。

商中期後成爲商部落方國,與噩(鄂)國爲鄰。曾國最早的出現在殷王武丁南征虎方的卜辭中,卜辭《掇續》載:乙未〔卜〕,貞:立事〔於〕南,右比〔我〕,中比輿(舉),左比曾。”“乙未卜,貞:立事〔於南〕,右比我,〔中〕比輿(舉),左比〔曾〕。十二月。”

這兩條卜辭是說商王武丁曾親率右、中、左三軍,在我、舉、曾三個方國的配合下征伐荊楚。此卜辭之曾國就是上述文獻中的“炎裔”、“姜姓”之曾,也就是說,這同姬姓“曾隨合一”一樣,是又一個姜姓“曾隨合一”。

曾國玉器名聞天下

揭祕:有着高度文明的曾國是如何滅亡的?

▲春秋晚期。1994年義地崗東風油庫2號墓出土。直徑6.6。現藏隨州市博物

揭祕:有着高度文明的曾國是如何滅亡的? 第2張

▲春秋中期,1980年均川劉家崖1號墓出土,長1.9 直徑1.2。現藏隨州市博物館

揭祕:有着高度文明的曾國是如何滅亡的? 第3張

▲春秋中期。1981年擂鼓墩2號墓出土。外距長16.5 內距長9.2 中部寬3.7 厚0.6。現藏隨州市博物館

揭祕:有着高度文明的曾國是如何滅亡的? 第4張

▲春秋中期。1981年擂鼓墩2號墓出土。外徑3.5~6.6。現藏隨州市博物館

揭祕:有着高度文明的曾國是如何滅亡的? 第5張

▲春秋晚期,1995年溳陽鰱魚嘴徵集,直徑2.0,現藏隨州市博物館

這麼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何以滅亡了呢?

在西周時期是貴族社會,貴族們創造文明,也在享受文明。隨國擁有戰略資源——銅礦,把青銅文明發展到極致。隨國生產發達、文化先進、軍事實力雄厚。然而高度的文明成果完全被貴族所壟斷,被貴族所享有。當統治階級沉醉於追求奢侈享受後,文明往往走到了它的對立面。不思進取,不願變革,不圖擴張,隨國的文明程度再高,也逃不脫虎狼時代被吃掉的厄運

隨國有個鄰居叫楚國,西周時期被視爲南蠻,春秋早期還不被認可。這個“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蠻國,多少代國君勵精圖治,極力向中原擴張,楚武王三次攻打隨國都未成功,公元前690年第三次伐隨,楚武王病死軍中,楚軍不得不退兵。此後楚人繞開隨國鋒芒,轉而攻佔隨的周邊小國,迫使隨國逐步向隨棗走廊腹地退讓收縮,並擇地遷都。

春秋中期以後,“五霸”政治格局形成,楚已完全控制了隨的周邊鄰國,完成了對隨棗走廊的戰略包圍。隨國不得不由抵楚抗楚轉爲親楚附楚,成爲楚的戰略同盟。所以在公元前506年,吳國攻佔楚都,楚昭王避難於隨,隨人不僅保護了楚王,還配合秦軍助其還都。

戰國時代來臨後,國際形勢更加殘酷,兼併戰爭愈演愈烈。隨國也最終難逃被楚人滅國的命運,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而它的歷史,只能留給後人尋味了……後來,楚國的滅亡又重複了隨國的道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