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清朝的廟會有多熱鬧?平民百姓都是怎麼過的

清朝的廟會有多熱鬧?平民百姓都是怎麼過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除了這些常規的習俗之外,清人還有逛廟會的習俗,從正月十五,到冬至臘月,每一座城鎮都有屬於它的節日,鎮上的人穿梭於街巷,在西家的點心鋪子裏稱二斤桂花糕,在東家的綢緞莊裏扯三尺花棉布。甚至尋常人家串門子走親戚,也多喜歡選在有廟會的那日,圖一個喜慶熱鬧。可以說,逛廟會是清人經濟生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清朝之前,古人對於廟會的印象還停留在祭祀拜神的階段,彼時大家多會選在立春、小暑、冬至、臘八等這樣重要的時節裏,到廟會燒香祈福。清朝時人們已經賦予廟會更多的經濟色彩。

清朝的廟會有多熱鬧?平民百姓都是怎麼過的

廟會

正月十五,京城有盛大的燈會,清晨一大早,城外的小販們就挑着擔子、推着獨輪車進了城門,貨物也極其繁雜,有芙蓉糕、茯苓糕等精緻點心,也有葡萄乾、杏脯、酸梅乾等零嘴。

一些比較大的行商則趕着驢車進城門,車上載着各類布匹、成衣、傢俱、花木等,也有專門賣胭脂水粉、絹花首飾的商販,這些商販都趁着城門剛開,早早進城佔一個好攤位。

除了賣貨的商人,廟會上還有演曲藝、雜技的藝人。有些雜耍藝人,身後揹着一個木箱子,箱子上站一隻小猴子,耍猴者手持銅鑼,從木箱裏掏出各種玩具,將猴子放在地上,鑼響後,小猴子利用玩具做出各種鞠躬打千的動作,引得周圍人哈哈大笑。也有一些頗具規模的戲班子等,會趁着廟會搭臺唱戲、舞龍舞獅。

清朝的廟會有多熱鬧?平民百姓都是怎麼過的 第2張

清代廟會表演

城外的寺廟這幾日也頗爲熱鬧,大家在逛廟會的時候,無論男女老幼,大多都會選擇到廟裏燒一炷香,求姻緣、仕途、財運或健康等。

清朝廟會除了這些傳統的娛樂節目之外,各地還有一些極具本地特色的娛戲方式。

京城正月十五廟會常設猜燈謎遊戲;山東廟會常放風箏;天津則愛擡“媽祖”祭祀祈福;溫州則有劃臺閣表演;苗族廟會打果子仗;壯族男女都着盛裝拋繡球、碰紅蛋。

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有怎樣不同的身份,清朝廟會的隆重與繁盛,都是其他朝代難以企及的。

還有清朝的茶館、戲園子,衆人除了在此處喝茶消遣,還能看布偶戲、雜藝、大鼓、雜耍把式、影戲等。可以消遣飲茶,也可會友。文人吟詩作對,商人高談闊論,各種趣味聚集於此。

清朝的廟會有多熱鬧?平民百姓都是怎麼過的 第3張

清代廟會

不管怎樣,清人無論是瓊臺賞菊還是喝茶聽戲,或是逛廟會、購物,清朝有着屬於自己的娛樂消遣方式,他們在那份幽靜的歲月裏,守一份清明祥和。

清朝雖是馬背上得來的天下,但自入關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京城內的八旗子弟也在生活上追求一個“雅”字。

“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清人張潮曾於《幽夢影》寫過人生至趣,莫過於“閒”。“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山,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莫大於是”。

閒不僅要有閒工夫,還要有閒心情。有了閒工夫自然可以追求慢生活,有了閒心情則能將慢生活享受到極致。

等到休沐日,張潮便邀了好友到府中別院。夏末秋初天高氣清,幾位好友在廊下慢看窗外雲捲雲舒,若等閒遇到微雨,聽雨落芭蕉也是一種意趣。

於是,閒到了一種極致,就成了雅。不過清朝的“雅”生活,是可以通過幾種生活形態來創造的。

從大漠草原到煙雨江南,從天子朝臣到市井庶民,但凡生活中想要和雅緻掛靠,則都脫不了畫扇、習香、撫琴、賞音、插花、品茶、執棋等“雅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