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灤州起義——這次事件也最終導致了清政府的垮臺

灤州起義——這次事件也最終導致了清政府的垮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軍的革命黨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攻下武漢三鎮後,建立了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爲中華民國,就在武昌起義勝利之後的短短兩個月,湖南、廣東等十五省,只剩下直隸、山西等五省還在北洋新軍的控制中,此時,年輕的攝政王載灃已經無力再控制局面,只能重新啓用袁世凱來節制全國軍隊鎮壓革命,但是,袁世凱領導下的北洋系卻待價而沽,準備同南方和談,正在這時,突然傳來消息,直隸灤州的新軍發生兵諫,而這次事件也最終導致了清政府的垮臺。

灤州起義——這次事件也最終導致了清政府的垮臺

攝政王載灃

1911年,清政府計劃在直隸進行軍演,載灃等人此前在新軍中刻意培植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以此來取代之前的武備生,分化瓦解袁世凱的力量,但是,這些士官生和清政府卻不是一條心的,此次軍演,士官生張紹曾、藍天蔚等人就約定要用實彈消滅清廷的禁衛軍,然後直取京師,但是這次計劃因爲武昌起義而終止了。

此時,新軍被命令南下鎮壓起義,而張紹曾等人的計劃也被清政府知曉,經過一番商量,新軍於12月29日通電“兵諫”,要求廢除內閣開國會,並列出十二條政綱,就在兵諫的同一天,山西宣佈獨立,這給了清政府巨大的打擊,不得不答應十二條綱領,並在此基礎上推出了憲法十九條,在清政府的假意媾和下, 張紹曾等人的兵權遭到削弱,因爲輕信了清政府的假意逢迎,兵諫失敗了。

灤州起義——這次事件也最終導致了清政府的垮臺 第2張

袁世凱

就在張紹曾等人被調離之後,新軍中的王金銘、馮玉祥等人卻在積極地謀劃革命,並於1912年1月3日起義,袁世凱得到消息後立即調兵鎮壓,由於出現了內部的叛變,起義遭到了鎮壓。雖然失敗了,但是由於這次起義發生在直隸地區,給予了清政府巨大的心理壓力,原本在革命軍與清政府之間兩面搖擺伺機而動的北洋軍閥,此時明白自己控制的軍隊裏也出現了革命的火種,如若再不逼宮推翻帝制,北洋軍閥只怕也將會同清政府一起消亡。於是,在袁世凱的積極動作下,皇族內閣主動下臺交出了政權,並在1912年2月2日,宣告清帝溥儀退位,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終結束。

灤州起義——這次事件也最終導致了清政府的垮臺 第3張

灤州起義紀念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