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二戰後斯大林有過改革想法嗎?最後爲何不了了之

二戰後斯大林有過改革想法嗎?最後爲何不了了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斯大林也曾思考過變革轉型,按照西方國家的遊戲規則,致力於發展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這或許是許多有斯大林刻板印象的歷史迷所沒有想到的顛覆性消息。

促成斯大林“思想轉彎”的時間節點出現在“二戰”後期。

“二戰”暫時掩蓋了蘇聯模式的弊端,在某種程度上挽救了斯大林體制,因爲那種體制非常適合戰爭環境。戰爭的一個重要結果是改變了國際格局,國際關係發生了變化。戰前蘇聯被孤立於國際體系之外,蘇聯人有一種孤島意識,這是斯大林模式得以產生的原因之一。“二戰”後,蘇聯進入並參與締造了國際體系,很多遊戲規則是在蘇聯的參與下制定的。這就爲戰後蘇聯的發展道路轉軌提供了客觀前提。

二戰後斯大林有過改革想法嗎?最後爲何不了了之

斯大林對戰後安排的考慮,不外乎蘇聯的安全和發展問題。在當時的國際格局下,這些都離不開與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合作。1943年5月斯大林突然宣佈解散共產國際,就是一個明確而重大的信號,表明斯大林對戰後蘇聯發展道路的新思考。他很清楚,繼續高舉世界革命的大旗,與資本主義世界長期對抗,是沒有出路的。通過德黑蘭、雅爾塔、波茨坦等一系列世界巨頭會議,斯大林取得了滿意的收穫,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確立了對戰後蘇聯安全和發展的保障。爲此,他答應了西方的條件,在其勢力範圍內維持議會選舉制,在其勢力範圍外,不輸出革命,要求東歐國家建立議會制和多黨制,命令法國和意大利共產黨放棄武裝參加政府,強烈主張毛澤東到重慶與蔣介石和談,其目的就是保證與西方合作的政治前提。在這個前提下,蘇聯可望從美國得到60億美元的貸款,從德國得到100億美元的賠償,爲其發展積累資金。

但是,斯大林的努力並沒有實現。歷史學家沈志華在寫書——《冷戰與重建:斯大林的最後年代》時,查閱了大量的檔案文獻後得出的初步結論是,斯大林的對外政策和對內政策是矛盾的。他對外可以開放,對內卻繼續收緊。斯大林擔心其統治地位動搖,其統治合法性受到挑戰。後來又發生了兩件事,外部爆發了冷戰,內部出現了百年不遇的旱災,結果他馬上回到了戰前的老路。

蘇聯74年曆史,大的改革機遇至少有3次。在斯大林之前,因應國內經濟緊張和人民不滿,列寧曾實行過“市場性質”的新經濟政策。由於列寧很快去世,斯大林放棄了這一政策,開創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之後是赫魯曉夫,主張跟美國和平競賽,國內發展經濟,但是赫魯曉夫的改革受到制約而不敢放手實施,被隨後的政變迅速終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