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世紀皇帝和教皇誰的權利大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印象中的中世紀確實是教皇說了算的。那麼中世紀西歐的實際情況究竟是什麼樣的?教皇和皇帝,權力上誰碾壓誰?誰更有錢?麻瓜們更加崇拜誰?

想要搞清楚皇權和教權的關係,首先要弄清楚一個概念,歐洲的「國王(knig)」和「皇帝(Kaiser)」之間不能劃等號。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國王有很多個,指的是一個具體國家的君主,比如東/西法蘭克王國、意大利、勃艮第等,而皇帝只有一個,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矮子丕平

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名義上)由法蘭克王國的各個公爵選舉出來,在亞琛主教座堂由科隆,美因茨,特里爾的三位大主教加冕成爲國王;而後在羅馬(絕大部分情況下是在羅馬,18世紀以後轉去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被教皇加冕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是不是每一位東法蘭克國王都能被加冕成爲皇帝。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雖然名義上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皇帝,事實上卻沒有什麼能干涉別的國家內政的實際權力,能管的還是自己面前的一畝三分地,可以說只是一個光榮的稱號。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第2張

公元11世紀左右神聖羅馬帝國疆域圖

前期:皇帝和教皇的友好時期

在皇帝和教皇貌合神離,明爭暗鬥之前,他們確實也當過蠻長一段時間的好朋友。

中世紀早期,宗教對於權力擁有者來說是一種政治手段。當初查理大帝也是打着要讓上帝的光輝遍大地的名義統一了西歐大陸,爲此他還屠殺的四千薩克森人,只因爲他們不肯臣服於他並接受基督教的洗禮,縱使查理曼一生功績無數,千八百年過去了,無數水軍前赴後繼都沒能成功洗刷掉他這個污點。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第3張

查理大帝

那時的歐洲,向來都是諸侯割據,貴族們圈地自樂自掃門前雪,雖然他們不怎麼關心別家怎麼過日子,但是如果有一個人站起來說「我是老大,你們都要聽我的!」,他們還是會有點介意的,具體表現就是不服氣,有的時候甚至會聯手把那個想當老大的人幹掉。對於想當國王的那個人來說,即便他家底子夠好,軍事力量夠強大,已然幹翻了那些反對他的人,他仍然需要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官方認證。不然大家還是不服氣,「我今天雖然被你幹掉了,那是你小子運氣好,我歇個兩天一定還來找你事兒,你等着!」,而且當大家都這麼想時,這個老大當着就沒什麼意思了。

所以,讓別人輸得心服口服的官方認證這個時候就顯得無比重要。所謂的官方認證,說白了就是來自上帝的認可——宣稱自己的世俗統治權是上帝授予的,這一招看似很縹緲,但是在那會兒信仰及盛的大背景下,還是非常有用的。就像我們的帝王,尤其是開國皇帝,比如朱元璋,出生時一定傳說天象異常比如紅光滿地什麼的,所以說還是那句話,套路都是一樣的,不搞點噱頭出來表示你異於常人,大家怎麼能心服口服的跟着你幹呢。

在歐洲,天降神龍是不可能的了,說上帝親自出現了給了你指示,估計也沒什麼人信,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的好朋友主教出場了。主教作爲可以跟上帝對話的神職人員,能夠向民衆傳達上帝的旨意,自然也可以代表上帝爲國王加冕。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第4張

中世紀的加冕禮

除了加冕,主教還能給國王在治理國家上給予幫助。中世界早期的大多數國王,怎麼說呢,就是個文盲,基本不認識幾個字兒。他們所接受的基本上只有軍事教育,說難聽一點,那會國王的日常就是打架睡覺啃骨頭。然而諾大一個國家,除了幹仗總歸會有一些別的瑣事需要麻煩國王的,而作爲那會全國上下爲數不多認識字兒的人的主教,自然成爲了國王請教的對象。

講到現在都是國王和主教純潔的友情,那教皇是何時出現橫刀奪愛一躍成爲日後的男主的呢?

公元751年,宮相矮子丕平派人給教皇捎去了一封特別不正式的信,假模假式的問教皇「一個沒有實權的領袖是否還能被稱爲國王」,教皇畢竟是讀過書的,這麼明顯的篡位意圖他一眼就看出來了,然而教皇還是非常迅速的給矮子丕平回了一封信「誰有實權誰就當國王唄」。作爲教皇公然支持別人篡位怎麼聽都不太好聽,但是教皇不傻,他這麼明確的表示自己的態度,更加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他自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同盟保證自己在亞平寧半島的地位。

倫巴底人的軍事侵略活動已經威脅到了教皇的領地,而這時的拜占庭自己也四面楚歌捉襟見肘,教皇只能尋找一個新的同盟。他給丕平以宗教保障,換取的是丕平的軍事援助。再到後來丕平的兒子查理大帝幫助教皇徹底征服倫巴底人後,作爲回報,教皇加冕查理曼爲“羅馬人的皇帝”。就這樣,教皇和皇帝第一次正式牽上了友誼的雙手——你給我名分,我幫你打架。

皇帝和教皇的明爭暗鬥

教皇和皇帝變成好朋友之後,教會官員的任命雖然理論上應該是羅馬天主教會的職責,但實際上卻是由世俗權威履行。即皇帝可以任免教皇,而教皇同時也可以爲皇帝加冕,因此,這樣一個對教會職位的世俗敘任便成了永不停止的周而復始。在這樣的無限循環中教皇和皇帝手拉手一步兩步三步四步走過了三百年,這期間他們雖然也有分歧和矛盾,但也都因爲更大的共同利益攜手化解了。

後期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第5張

一位中世紀國王以職位象徵授職予一主教

雖然中世紀的歐洲給大家的印象都是冰冷黑暗,但是並不是說這是一個沉睡的時代。公元8世紀到11世紀這三百年裏,歐洲的人口在增長,城市在發展,教育在振興,疆域也在擴張。

中世紀時候的神聖羅馬帝國是沒有首都的,國王除了征戰,還有一項活動就是帶着他的隨從們巡視他的整個王國,簡而言之就是國王帶着一大幫子人四處走走看看,走到哪算哪,而每走到一處,當地的村民都要向皇帝繳納稅收。以前大家都窮,沒錢納稅,家裏有什麼給什麼,條件好點的就拉只羊去,差點的就帶只雞,實在沒錢的就拿倆雞蛋,老百姓給的這些東西只夠路上當點口糧,想要錢還得去打仗,可是沒事總不能老出去打打殺殺的吧,所以那會子國王也窮。

窮歸窮,但是國王該給的還是要給自己的封臣的,沒點好處誰還願意聽你的呢,沒錢那就只能給地,給你封塊地,給他封塊地,到最後國王自己實際剩下的土地其實也沒多少了。到了11世紀,隨着農業和商業的發展,國王的稅收終於有了實際的貨幣,國王也再也不用用土地代替貨幣分封給他的封臣們,條件越來越好,錢就越來越多,錢多了人就膨脹了。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第6張

GIF

神聖羅馬帝國疆域變化圖

同時,這幾個世紀的社會變遷給歐洲帶來了機遇,但也帶來了一些焦慮感。自從人類文明出現幾千年以來,這種精神上的焦慮感就一直時不時的出現一下,日子突然好過了起來,人總歸會有一點不安的。現在的人排解這種焦慮感的途徑有很多,但在中世紀,宗教似乎是大家唯一的慰藉和寄託。再加上突然掀起的聖物朝拜熱,教堂的信衆多了起來,收入也多了起來,教皇自然也要膨脹膨脹的。

一方膨脹還好說,兩方膨脹自然就要擠到一起去了。國王想要更多的介入到宗教事務裏去,教皇想要減少世俗對教會的影響。

薩利安王朝以來,許多貴族,包括國王,已經習慣將主教職位,修道院長職位賣給別人,因爲對於國王來說,出賣教會官職只是轉賣封地的翻版而已——不僅有錢拿,還能加強對教會的控制,人是我推薦上去的,以後肯定聽我的,何樂而不爲。

這些購買官職的人裏面,卻不乏庸碌無能的利己主義者,上任以後,他們會通過剝削佃農和屬下來收回買官成本。而想要脫離世俗控制的教會改革派,自然非常不願意看到“販賣聖事”這樣的事情發生。雖然矛盾已經出現,但是一直到亨利三世在位期間,都還處於可控範圍,直到公元1073年格里高利七世(Gregor VII.1020-1085)成爲教皇。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第7張

格里高利七世

格里高利七世是一個堅定的教會改革派,他想要完全摒除掉世俗對教會的控制,建立一個由教皇統治的基督教世界。在格里高利看來(也不止他一任教皇這麼看),上帝將世俗統治權和精神統治權都給了教皇,再由教皇將世俗統治權授予國王,所以國王應該是比教皇低一個等級並且聽命於教皇的,教皇既然可以加冕皇帝,自然也可以罷免皇帝。而皇帝完全沒有任免教會官員的權力。

1056年亨利三世因爲痛風早逝,當時才6歲的亨利四世繼位成爲東法蘭克王國,並由他的母親阿格內斯攝政。阿格內斯因爲過於優柔寡斷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加上國王尚爲年幼,也讓很多野心人士有機可趁,科隆大主教阿諾甚至還於公元1062年在凱澤斯維特行宮劫持了年幼的國王亨利四世。後來年少登基的亨利四世即便成年了在很多人眼裏也仍然是個無用的小國王,好欺負的很。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第8張

位於杜塞爾多夫市郊的凱澤斯維特行宮

公元1075年,亨利四世想要任命幾個主教,格里高利七世卻毫不留情面的全部駁回,中止了亨利四世的任命。然而彼時已經羽翼豐滿的亨利四世卻一改往日軟弱好欺負的形象,迴應了教皇一封言辭激烈的抗議信。

你呀,我們所有的主教和我們大家都宣判你有罪,滾下來!離開你不配佔有的使徒寶座!應該讓另外一個不用神聖教規的外衣來掩蓋暴行而以真正聖彼得的教諭教導人的人來登聖彼得的寶座。朕亨利,上帝恩寵的國王,以及我們主教們全體都對你說,滾下來!滾下來!!

看着好欺負的人不一定是真包子,亨利四世小時候還被科隆主教劫持過,對他們這些人肯定沒什麼好感,現在有點資本了,該懟的馬上懟回去。然而格里高利七世也是不是個什麼大度的人,矛盾一觸即發。

格里高利七世做的更加狠,他直接將亨利四世逐出教會,還將他趕下皇位。東法蘭克王貴的其他貴族很高興聽到國王被罷免,他們迅速聯合起來落盡下石,利用宗教掩護作爲藉口開始的反叛,試圖奪取國王保有地,他們甚至還聯合選舉了一個新的國王。

亨利四世別無選擇只有後退,爲了保住皇位,他於1077年在冰天雪地中步行至意大利北部的卡諾莎城堡覲見教皇,並向教皇懺悔,傳說他當時赤腳站在雪地裏,還穿着粗糙破爛的懺悔衣服。格里高利清楚亨利這次多半是帶着政治目的來的,但是處於牧師的職責,他必須原諒懺悔者,最後,格里高利不得不收回了驅逐令,解除了絕罰。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第9張

卡諾莎之行

亨利四世和格里高利七世的鬥爭並沒有在卡諾莎結束。亨利平復叛亂之後,直接入侵羅馬試圖強行推翻格里高利的統治,還任命了另一個教皇,真是玩的好一招以退爲進。格里高利七世再次把亨利驅逐出教會,這一招真是百用不厭……但是他還是下錯了一步棋,爲了和亨利四世抗爭,格里高利召來其同盟者們——諾曼人。1085年諾曼人從亨利四世的軍隊手中救下了格里高利。諾曼人卻乘機在此過程中洗劫了羅馬,羅馬市民們紛紛奮起反對格里高利,他不得已與諾曼人一同逃往南部,很快就在逃亡的過程中死去。

敘任權鬥爭繼續了數十年,因爲每位繼位的教皇都力圖通過挑起帝國內的叛亂以減少皇帝的權力。直到亨利五世篡了他老爹的位成爲國王,這位新皇曾支持教皇反對自己的老爹,1122年亨利五世與教皇簽訂了《沃爾姆斯宗教協定》,從此,皇帝只有權利干預德意志境內的主教和修道院長的選舉,而無權干涉意大利和勃艮第的教會官員選舉,羅馬教廷有權向所有當選者授予象徵宗教權利的指環和權杖。

《沃爾姆斯宗教協定的》的簽訂事實上沒有降低皇帝的權力,但是形式上卻擡高了教皇的地位,所以數年以後,教皇可以公然撇開皇帝,發出“解救聖地”的號召,啓動十字軍東征。

歐洲的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相比 誰的權利更大呢 第10張

亨利四世向亨利五世交出權力

結語

雖然通過《沃爾姆斯宗教協定》的簽訂,薩利安王朝的主教敘任權鬥爭暫時告一段落,但是皇帝和教皇的鬥爭卻遠沒有停止,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裏,他們仍然會因爲一些小問題明爭暗鬥甚至大動干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