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在我國曆經千百年的變化中 豬肉是怎麼徹底上桌的呢

在我國曆經千百年的變化中 豬肉是怎麼徹底上桌的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豬肉如何徹底佔據了中國人的餐桌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我國曆經千百年的變化中 豬肉是怎麼徹底上桌的呢

對於豬肉,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除了一些少數民族擁有禁忌以外,絕大部分國人都是吃豬肉的。國人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肉類食品,其中以豬肉爲主。2018年,我國總計消費豬肉5400多萬噸,這個數字超過了世界豬肉消費總量的一半。換句話說,我國以世界20%的人口,消費了50%以上的豬肉。在西方各國,雖然也吃豬肉,但主要以牛肉爲主。那麼,在我國曆史上,歷經千百年的變化,豬肉如何徹底擺上了中國人的餐桌呢?

在我國曆經千百年的變化中 豬肉是怎麼徹底上桌的呢 第2張

一、兩漢時期已經開始大規模飼養家豬

首先,我們看一下豬肉逐步佔據餐桌的時間。在我國的夏商周三朝,豬肉還沒有大規模普及。由於生產力有限,普通百姓幾乎很少吃肉。對於那些貴族們來說,則可以吃到各種罕見的肉類,例如鹿肉、魚肉等等。與此同時,我國百姓對各種野生動物也在逐步馴化,例如野豬、野狗等等。在西漢統治時期,出現了百姓大規模飼養家豬的記載。例如在《史記》中曾經記載:“澤中千足彘(豬),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除此之外,出土的各種兩漢時期的陶俑中,很多都出現了飼養家豬的場景。由此可見,在兩漢時期,飼養家豬和吃豬肉已經成爲了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有的家庭甚至開始以飼養家豬爲職業,類似於現在的養豬專業戶一樣。

在我國曆經千百年的變化中 豬肉是怎麼徹底上桌的呢 第3張

二、牛馬羊幾乎進不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除了豬以外,還有牛、馬、羊等各種家畜,爲何食用數量一直上不去呢?在中國古代的祭祀儀式上,經常出現牛頭、馬頭和羊頭。由此可見,在中原文化圈內,這三種家畜曾經擁有很高的地位。但三種家畜的情況又完全不同,首先是牛。我國的農耕文明非常發達,但耕種離不開耕牛。因此從秦漢到明清,歷朝歷代都嚴禁宰殺耕牛。如果必須宰殺,需要首先向衙門備案。中原地區的馬匹數量很少,而是主要以裝備軍隊的戰馬爲主。民間普通家庭根本飼養不起馬匹,對於貴族們來說,馬匹用來拉車或者乘騎,當然也不會隨意宰殺。至於羊,主要生活在西北地區,在中原和江南地區很少出現。因此根據文獻的記載,在秦漢時期,羊肉的價格是豬肉的好幾倍。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根本無力購買。

在我國曆經千百年的變化中 豬肉是怎麼徹底上桌的呢 第4張

三、南北朝時期,羊肉成爲了主流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各種遊牧部落進入中原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權。與此同時,也把遊牧民族的一些飲食習慣帶入了中原地區。隨着羊數量的大量普及,羊肉的價格開始大幅度下降。因此,在北方地區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開始普遍以羊肉爲主。甚至江南地區的南朝,也開始食用羊肉。飼養家豬和食用豬肉的規模大大降低,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了隋唐時期。當時,只有無錢消費羊肉的最底層百姓,纔會食用價格低廉的豬肉。對於貴族和鄉紳家庭來說,豬肉甚至是不上餐桌的。宋朝的情況最尷尬,宋朝已經喪失了草原地區,但宋朝對羊肉的熱愛超過了豬肉。即使從西夏和遼國大規模進口,也要食用羊肉。根據《宋會要》的記載:“豬肉一斤六貫,羊肉一斤八貫。”由此可見,由於大規模的進口,羊肉的價格僅僅比豬肉略高。

在我國曆經千百年的變化中 豬肉是怎麼徹底上桌的呢 第5張

四、從南宋時期開始,豬肉再次稱霸餐桌

在北宋統治時期,由於外交環境比較好,宋朝可以大規模的進口羊肉。此外,宋朝控制的部分地區能夠飼養牛羊。但是到了南宋統治時期,北方地區已經被金國佔領,而且時常爆發戰爭,南宋已經喪失了進口羊肉的條件。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南宋開始以豬肉和魚肉爲主。只有遇到大型宴會的時候,纔會採用羊肉。當然,有一些官員熱衷於享受,寧可出高價,也要食用羊肉。南宋前期的大將岳飛,生活非常的簡樸,根據記載:“屬官會食,惟煎豬肉、虀面。”從南宋時期開始,飼養家豬的數量開始再次增加,豬肉再次稱霸了國人的餐桌。文人陸游曾經寫道:“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正是在宋朝時期,蒸煮炸煎等各種製作工藝陸續出現,在豬肉的製作上,很多人玩出了新花樣。例如著名的大學士蘇東坡,東坡肉至今仍是一道名菜。

在我國曆經千百年的變化中 豬肉是怎麼徹底上桌的呢 第6張

五、豬肉被稱爲大肉,徹底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元朝的統治時間比較短暫,根本無法從根本上扭轉以豬肉爲主的飲食傳統。在元朝統治時期,上層貴族們食用羊肉,普通百姓則已經以豬肉爲主。到了明朝統治時期,由於與北方草原勢力長期對抗,明朝根本無法進口足夠的羊肉。因此,連明朝貴族們也開始以食用豬肉爲主。在明朝文人和很多西方人的記載中,我國百姓食用的肉類,基本上都是豬肉。由於豬肉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在民間開始稱豬肉爲“大肉”,大魚大肉的說法開始出現。清朝入關以後,雖然滿人不吃狗肉,但對豬肉沒有什麼忌諱。因此,以豬肉爲主的飲食習慣繼續傳承。直到今天,豬肉仍是我國百姓主要的食用肉類。第一,自然是豬肉的口感和長期食用豬肉的傳統。第二,則是豬肉的價格能夠讓普通百姓接受。畢竟牛羊肉如果天天吃,價格讓普通家庭無法接受。

在我國曆經千百年的變化中 豬肉是怎麼徹底上桌的呢 第7張

六、根據自然環境,也決定了飼養家豬的優勢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其實究竟飼養豬還還是飼養羊,存在飼養成本和飼養難度的問題。羊需要以乾草或者青草爲主,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根本辦不到這一點。因此中原地區到處都是耕地,無法提供足夠的草場。但是飼養家豬則完全不同了,普通的殘羹剩菜和其他的食物都能夠飼養,符合普通百姓的實際情況。豬的增長速度明顯比羊快得多,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沒有能力享受羊肉的鮮美,先保證有肉吃纔是最主要的。一位西方文人曾經形容“飼養家豬已經融入了中國農業體系的一部分。”言而總之,隨着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等一系列的變化,人們需要根據變化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截至目前,由於長時間不食用羊肉,很多人甚至不習慣羊肉的羶味,尤其是南方地區,這樣的情況更明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