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揭祕:北宋三朝名相韓琦,功安社稷恩澤英俊

揭祕:北宋三朝名相韓琦,功安社稷恩澤英俊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北宋三朝名相韓琦,功安社稷恩澤英俊 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韓琦(1008—1075),字秩圭,河南安陽人。歷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擁立英宗、神宗即位,以其文武全才、忠義情懷、闊大胸襟、實幹精神,鎮安國家,救民疾苦,呵護英俊,立德、立功、立言,爲世垂範。封魏國公,諡曰“忠獻”,世人常敬稱之爲韓公、魏公、韓魏公、韓忠獻。

揭祕:北宋三朝名相韓琦,功安社稷恩澤英俊

功安社稷 威震內外

孟子說:“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爲悅者也。”韓琦以“安社稷”爲自己的使命,也在“安社稷”中享受着一個儒者的人生快樂。

仁宗天聖五年(1027),韓琦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中進士,虛歲方二十,史稱其“弱冠舉進士”。從此步入仕途,在每一個職位上,都有傑出表現。任右司諫時,連上十疏,揭露當時宰執班子用非其人,“衆以爲非才,上獨以爲可任”,仁宗終於聽取了他的忠言,同日一舉罷掉兩個宰相和兩個副相。又上疏請仁宗停止隨意降旨封官賜爵,不要助長僥倖之風。總之,只要發現政事有不當,韓琦未嘗不直言諫阻,三年間連上七十餘疏。名相王曾從不輕易誇獎人,對韓琦卻十分讚許,對韓琦說:言官諫諍不激烈,畏畏縮縮,怎麼能糾正皇上的失誤?“如君言,可謂切而不迂矣。”

夏國獨立後,宋王朝西北邊境受到嚴重威脅,不久,韓琦就被派往前線。從康定元年到慶曆三年(1040—1043),在西北四年,韓琦和范仲淹並肩作戰,成爲著名的軍事統帥,朝廷倚之爲長城,夏人懼之,邊民頌之,歌曰:“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夏聞之驚破膽。”韓琦這時纔剛三十出頭,還是個小年輕,人們已把他尊敬地稱作“韓公”。直到二十餘年後,韓琦做宰相時,他對西夏相關事宜的處置,仍令西夏使臣“聳服”,令僚屬由衷讚歎,稱其“真賢相,非他人可比也”!

慶曆三年四月,韓琦和范仲淹一起回朝任樞密副使,人們爲之興奮不已,“士大夫歌於朝,庶民歌於路,至飲酒叫號以爲歡”。接着,韓琦又和杜衍、富弼一道,協助范仲淹,主持了著名的慶曆新政。

處變不驚 忠義敢當

君位世襲時代,新舊接替之際,最易生變,社稷安危,往往決定於呼吸之間,此時的執政大臣最受歷史考驗。韓琦於仁宗嘉祐六年至英宗治平四年(1061—1067),連任首相八年,期間,這種考驗他經歷了兩次,兩次都被歷史判了特優。縱觀韓琦一生,可圈可點之處特多,遠非同時代其他名臣可比。其中尤以兩次擁立新帝即位,表現出的那種爲安社稷,置個人身家性命全然不顧的忠義精神;那種急難關頭,不避不懼,捨我其誰的擔當勇氣;那種處變不驚,履險如夷,庖丁解牛式的政治藝術,最爲青史生色。

太子歷來被視爲國本,太子不立,社稷不穩,國家不安。宋仁宗連喪皇子,直到晚年,還沒有立太子,朝臣無比焦急,仁宗卻無動於衷。韓琦於嘉祐六年閏八月被任爲首相,九月間,就說服仁宗,確立養於宮中的宗子趙曙爲太子,長期困擾朝臣們的國本問題,被韓琦迅速敲定。

一年半後的嘉祐八年(1063)三月,仁宗暴崩,韓琦和幾位輔臣先快速給太子披上御服,又急召翰林學士王珪起草仁宗遺制。倉促間,王珪“惶懼不知所爲”,拿着筆只是顫抖。韓琦平靜地問王珪:“大行皇帝在位幾年?”韓琦的問話,不僅緩釋了王珪的極度緊張,也暗示了遺制寫作的慣常套路,王珪立刻醒過神來,知道怎麼寫了。韓琦召集百官,宣佈仁宗遺制,擁太子繼位,是爲英宗。到仁宗大斂那天,英宗突發狂疾,號呼奔跑,嚇得“左右皆走,大臣駭愕,癡立莫知所爲”。韓琦見狀,毫不猶豫地直趨過去,將英宗抱進簾內,交給宮人,叮囑其用心照管。又告誡現場諸人,不得將所見外傳。隨之帶領人們恢復舊序,哀哭如儀,“若無事然”。韓琦見英宗病得不輕,第二天,又與同僚奏請曹太后,在皇帝病癒前,“權同處分”,垂簾聽政。因新皇帝突發狂疾可能引發的政治危機,都被盡心而細心的首相韓琦及時做了預防。

然而,英宗卻病得日益深沉,經常面壁而臥,拒絕吃藥。韓琦率領同僚到英宗病榻前,自己親手捧藥,俯身懇勸,英宗就是不聽,有時還將藥倒在韓琦衣服上,韓琦照舊堅持。英宗病中煩躁,待身邊宦官少恩,一些宦官便在曹太后前說英宗的壞話,曹太后對英宗日益不滿,一些當初沒有參與立英宗爲太子的大臣,遂趁機向曹太后進廢立之說,曹太后也漸生此意。

一次,韓琦在簾前向曹太后奏事,曹太后忽然問起西漢昌邑王的事。漢昭帝無子,死後,第二代昌邑王劉賀得立爲帝,因荒淫無道,剛立不久,便被大臣和太后所廢,改立漢宣帝。韓琦心知曹太后用意,卻假裝不知,故意在“昌邑王”三字上做文章,答道:漢朝有父子兩個昌邑王,不知問的是哪個?藉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待曹太后自知理虧後,韓琦便直言相勸道:您沒有親生兒女,今皇帝自幼養在宮中,皇后又是您的外甥女,老天把這雙兒女安排給您,“豈可不自愛惜”?接着又說:今皇帝的長子(即後來的宋神宗)已經長大成人,也要請您照管呢。韓琦的意思,是要告訴曹太后,您護佑今皇帝,可說是得皇子又得皇孫,划算着呢。以堅定其對英宗的好感。誰知曹太后卻氣不打一處來,怒道:還想在舊窩窩裏抓兔子嗎!在場的人都被嚇得倒退幾步。唯有韓琦,非但不退,還迎面頂上,曰:“太后不要胡思亂量!”頗有得理不饒人之概。

接着,又引古例感動曹太后,曹太后無奈,只好批示說,定於某日再不到殿上來了。韓琦一見批示,立馬就令捲簾撤座,曹太后即便想要後悔,也沒了機會。一次女主幹政可能導致的政治危機,被韓琦快刀斬亂麻般地排除了。

三年多後的治平四年(1067)正月,英宗駕崩於福寧殿,韓琦等輔臣急忙派人召太子來繼位,太子尚未到,英宗的手卻突然動了幾下,另一宰相曾公亮見狀愕然,急告韓琦,想停召太子。韓琦不爲所動,答曰:“先帝復生,乃一太上皇!”更令快召太子。太子趕到,韓琦即率百官擁之即位,是爲宋神宗。一次君位接替之際可能突發的政治危機,再次被韓琦以超人的鎮定果敢排除了。

韓琦在遭遇突發大變故時的作爲,令同時代人深受感動,也很爲其擔心,有人提醒他:您幹得的確出色,但所冒風險也太大,“萬一蹉跌,豈唯身不自保,恐家無處所!”韓琦感嘆道:“人臣盡力事君,死生以之。至於成敗,天也。豈可預憂其不濟,遂措不爲哉!”表明自己的志趣,唯在社稷之安,只顧盡力爲之,成敗禍福,均不在“預憂”之列。

恩澤英俊 愛人以德

韓琦一生,最愛助人,不少英才大才,都受過他的恩澤。

提攜范仲淹。讀史人都知道,抗禦西夏,主持慶曆新政,是范仲淹彪炳史冊的兩大閃光點,卻少有人知,是韓琦的提攜,將范仲淹推上了難得的大放異彩的大舞臺。

范仲淹一心報國,入仕後卻一直宦途不順,先是得罪劉太后,接着是觸怒權相呂夷簡,二十多年間,屢遭重挫,空懷文武大才,無從大施展。宋王朝與西夏每戰必敗,西北邊防急於用人,康定元年(1040),時任陝西安撫使的韓琦,抓住這一時機,向仁宗建議召用范仲淹。這時,已經五十二歲的范仲淹,正揹着被強加的“薦引朋黨,離間君臣”的罪名,遠貶越州(今浙江紹興)任知州。專制君主最怕臣下結朋黨,故政敵相攻,常指對方爲朋黨,以期置之死地而除之。范仲淹初被貶,歐陽修等出於義憤爲其鳴不平,當即被政敵指爲朋黨,緊隨范仲淹之後而被趕出朝廷。所以,韓琦此時推舉范仲淹,是冒着很大風險的。爲解國家急難,爲讓高德大才不被時代埋沒,韓琦將一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他在給仁宗的奏疏中,動情地慷慨激昂地寫道:“方陛下焦勞之際,臣豈敢避形跡不言?若涉朋比,當族!”仁宗被感動了,不久就將范仲淹調到西北前線,委以重任。范仲淹和韓琦並肩作戰,在抗禦西夏的鬥爭中,展示出過人的軍事統帥才幹,漸得仁宗倚重,三年後即被調進朝廷,任參知政事,主持了著名的慶曆新政。顯然,倘若沒有韓琦那甘願以滅族爲代價的大義凜然的一薦,范仲淹的這一切,均無從談起。

力薦歐陽修。韓琦多次向仁宗舉薦歐陽修,仁宗不聽,韓琦照說。一天,又向仁宗言之。韓琦把歐陽修比作韓愈,說:韓愈爲唐朝名士,天下人都希望能讓他爲相,而唐王朝沒有,至今人們還拿這事批評唐王朝不能用賢。歐陽修就是當今的韓愈,而陛下不用,臣怕後人會像批評唐王朝一樣批評本朝。陛下何不試用一下歐陽修,讓天下後世知道本朝能用賢人?韓琦說得動情,仁宗聽得動心,終於在嘉祐六年(1061),在任命韓琦爲首相後,即任命歐陽修做了參知政事(副相),且一作就是六年,成爲歐陽修仕宦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

呵護三蘇。嘉祐元年(1056),蘇洵領着蘇軾、蘇轍兄弟進京,謁見歐陽修,歐陽修將蘇洵的文章推薦給時任樞密使的韓琦,韓琦大加讚許,和歐陽修一起,極力向朝廷推舉。次年,蘇軾、蘇轍同榜考中進士。一時之間,三蘇文章轟動京師。

治平三年(1066),宋英宗想打破常規,將蘇軾直接召入翰林院,委以知制誥的重任。時任宰相的韓琦不同意,諫道:“蘇軾,遠大之器也,他日自當爲天下用,”朝廷要培養他,以使天下的士人莫不對他仰慕傾倒,那時再重用他,人們就不會有異議,如今突然就把他擢升到顯要位置,“恐天下之士未必皆以爲然,適足類之也。”英宗急於用蘇軾,問韓琦:知制誥不宜立即委之,任命爲修起居注的史官可以嗎?韓琦仍不同意,認爲修起居注和知制誥一樣是顯要職位,也不可驟然任之,建議先讓蘇軾到史館兼職,但是按近來的規矩,這也得考試合格才行。英宗說:因爲不知道要用的人行不行,才讓其參加考試,像蘇軾還有不行的嗎?韓琦說:正因如此,所以不能不考。結果考試通過,才讓蘇軾入直史館。

後來,歐陽修把這個過程告訴蘇軾,蘇軾十分感動,嘆道:“韓公待軾之意,乃古所謂君子愛人以德者也!”的確,蘇軾一生之所以仕途特別坎坷,除了因爲他的性格和政見樹敵過多外,誠如韓琦所言,蘇軾才能太大,皇帝和太后們又太愛其才,也“適足類之”,因爲這兩點最易招人嫉妒,而且不僅小人出於本能嫉之,常人也往往莫名其妙妒之,如此這般,東坡的人生能順得了嗎?韓琦反對驟用蘇軾,真是“愛人以德”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