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王朝已逝,隋朝皇室這一段屈辱與飄零的歷史也漸漸被人淡忘。殊不知,王朝衰亡之後,常伴隨着皇親貴胄的血淚,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夜,江都(揚州)城內,暗藏殺機。

統領驍果軍的司馬德戡,在東城營內集結上萬將士,計劃推宇文化及爲首,發動兵變。

一年來,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攻下興洛倉,進軍洛陽;李淵晉陽起兵,攻入長安,遙尊楊廣爲太上皇;河北竇建德、淮南杜伏威、江南蕭銑等各地起義軍聲勢浩大。

南下江都的隋煬帝楊廣自知時日無多,陪着蕭皇后及宮中美女終日飲酒作樂,彷彿末日來臨前的狂歡。

一日,楊廣照着鏡子,對蕭皇后說:“好頭頸,誰當斫之!”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後終結他生命的竟是從駕的驍果軍。

那一夜,一個結束了四百年戰亂分裂的大一統王朝敲響滅亡的警鐘,隋朝皇室的命運也這一刻悄然轉變。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隋煬帝之死【劇照】。

1

江都兵變發生時,楊廣聽見遠處的喧囂,一開始還以爲是次子齊王楊暕謀反,對身旁的蕭皇后說:“怕是阿孩造反!”

然而,楊暕並沒有參與江都兵變。

楊暕曾是楊廣最寵愛的孩子。自太子楊昭於大業二年(606年)英年早逝後,楊廣就再沒立過太子,並將餘下二子——齊王楊暕(jiǎn)與趙王楊杲留在身邊,不讓他們鎮守四方,結黨營私。

其中,楊暕相貌英俊,勤奮讀書,還擅長騎馬射箭,完全就是楊廣2.0版本,深得父親信任,一度離皇位繼承人只有咫尺之遙。隋朝公卿貴族對其大肆吹捧,都勸楊廣早日將齊王立爲太子。

楊暕的性情是楊廣的翻版,偏偏就不能學父親當年那樣韜光養晦,扮演父母眼中的乖孩子,還偏要當熊孩子,沉迷於聲色犬馬,整日行爲放蕩,沒多久就玩脫了。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第2張

▲隋煬帝畫像。

楊暕先是和父親楊廣搶女人。

楊廣的姐姐樂平公主曾是北周皇后,爲保住地位,總要巴結一下弟弟,有一回就爲楊廣推薦了一個姓柳的絕色美人。

楊廣已是一國之君,在大姐面前當然要故作矜持,表示自己沒興趣。

樂平公主見楊廣態度冷淡,覺得自討沒趣,心中自然不高興。既然你不要,那我就把她送給你兒子。於是,樂平公主又去見當時正得寵的楊暕,將那位柳姑娘介紹給他。

楊暕一見美女,自然感謝姑姑美意,立即笑納。

楊廣本就是好色之徒,只是故作正經,過幾天裝不下去了,就去跟大姐打探美女的下落。一聽說被自己兒子奪去了,楊廣當即龍顏大怒。

後來有一次,楊暕隨楊廣北巡榆林,督領後軍五萬人護駕。楊暕只顧自己玩樂,反而避開父皇大軍自由行動,隔着幾十裏的距離宿營,完全沒有盡到護駕的責任。

途中進行圍獵,楊廣命楊暕率一千騎兵參加。結果,楊暕捕獲了許多麋鹿進獻給楊廣,而楊廣自己的軍隊卻一無所獲。

楊廣感到顏面盡失,呵斥手下無能。將士們白白捱了罵,不服氣,就向楊廣告發,是齊王部下故意將麋鹿攔截,我們去了一頭鹿都沒見到。

楊廣大怒,他終於知道,楊暕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裏。於是,楊廣將這個兒子從皇位繼承人的名單劃去,還命人清查他的罪過。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楊暕生活糜爛更勝其父,不僅多次違反禁令,還與有夫之婦私通。

從此以後,楊暕被迫退出皇位的爭奪,不再參與政治,且遭到監視,稍有過失,就被奏到楊廣那裏。

楊暕整日心不自安,怕他爸找他算賬,楊廣也擔心楊暕一激動學自己,連爹都不認了,給他安排的隨從都是老弱病殘。

江都兵變時,楊暕尚且不能自保,更不要說造反了。

2

當宇文化及下令部下在江都搜捕楊廣的親信大臣時,齊王楊暕尚在睡夢中。

楊暕被叛軍從府中拖出來,他還以爲是楊廣要殺自己,大叫:“詔使且慢動手,兒不負國家,罪不至死啊!”

叛軍當然不會理會這位皇子說什麼,而是把他拖到街市斬首,楊暕的兩個兒子也同時遇害。

一直到死,楊暕都不知道自己爲何人所殺。

當初,在楊暕失寵後,楊廣的小兒子趙王楊杲成爲他的心頭肉。

楊杲爲蕭嬪所生,自小聰穎,容貌俊美,且十分孝順,很討楊廣和蕭皇后喜歡。

楊廣生病不吃飯時,楊杲也陪伴在側,終日不吃;蕭皇后做炷炙(將艾炷置於穴位上施灸)時,他要先在自己身上試炷,以免皇后燙傷,蕭皇后不許,他還悲泣懇求,蕭皇后見他孝心一片,又不忍其受傷,從此不再炷炙。

江都兵變之夜,楊杲見叛軍橫眉怒目,前來抓捕皇帝,不禁害怕,在父親身邊號啕大哭。帶領叛軍前來的裴虔通是楊廣爲晉王時的舊部,此刻絲毫不念舊情,大聲喝止。

楊杲仍哭泣不止,裴虔通覺得心煩,手起刀落,將其斬殺。

血濺到楊廣的御服之上,最喜愛的幼子就這樣死在他的面前。那一年,楊杲只有12歲。

楊廣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只能認命,提出飲毒酒自盡,叛軍不許,將他縊殺。

楊廣死後,蕭皇后和宮女們將牀板拆下來,做成棺材,將楊廣和楊杲的屍體暫時安置於江都宮中的流珠堂。

兵變發生後,被推舉爲首領的宇文化及與絕望的楊廣一樣膽戰心驚。直到叛軍迎接宇文化及入城時,他才相信兵變成功,懸在心裏石頭落地,伏在案上低聲說了句“罪過”。

叛軍將這個小人推舉爲大丞相,並對城中的皇室宗親展開無情的屠殺。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第3張

▲隋煬帝與宇文化及【劇照】。

楊廣的四弟蜀王楊秀因受誣陷而遭到禁錮,一直跟隨楊廣巡幸各地,此時被困在驍果營中。宇文化及本來想立他爲皇帝,驍果軍不同意,於是將他處死,其七個兒子也未能倖免。

楊秀的兒子華陽王楊楷被殺後,其年輕貌美的妻子元氏被宇文化及賞賜給參與兵變有功的校尉元武達。

元氏貴爲王妃,不願忍受這樣的奇恥大辱,堅決反抗後被元武達鞭撻了一百多下。當元武達醉後要侵犯她時,元氏取瓦甓自毀容貌。血淚落下,悲痛欲絕,元氏哀嘆不能與丈夫同死,最終絕食而亡。

楊廣的另一個弟弟漢王楊諒曾起兵造反,失敗後已被幽禁至死,其兒子楊顥此時也在江都城中禁錮。叛軍將他拖出來清算舊賬,一併處死。

倒是楊廣的侄子秦王楊浩,因與宇文家族素有交情,被宇文化及立爲傀儡皇帝,暫且保住一命,之後被驍果軍裹挾一路北歸,朝着關中進發。

3

此時的隋朝已名存實亡,可也不妨礙如宇文化及一樣的戲精給自己強行加戲,一時竟出現了三個隋帝。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朝風雨飄搖,楊廣還在江都巡遊,沉醉在溫柔鄉中,他的表哥李淵卻趁火打劫,在太原起兵。

李淵起兵後,打出“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的旗幟,攻入長安,佔據關中地區作爲根據地,遙尊楊廣爲太上皇,立代王楊侑爲傀儡皇帝,自己晉封爲唐王,把持長安朝政。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第4張

▲唐高祖李淵【劇照】。

楊侑是楊廣的孫子,其父太子楊昭早逝,楊廣爲了照顧長子一家,特意封楊侑爲代王,賜一萬戶食邑,並在出兵遼東時,任命其爲京師總留守。

楊侑這皇孫一點兒都不慫,有幾分楊廣年輕時的風采。

楊玄感趁隋煬帝徵遼東起兵反隋時,楊侑坐鎮長安,聽從朝中大臣建議,調遣四萬精兵迎擊叛軍,成功解除洛陽之圍。楊廣南下江都時,也是將長安放心交給楊侑。

但是,李淵大軍涌入長安城後,弱小無助的少年楊侑也只能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任其擺佈。

李淵知道稱帝的時機尚未成熟,才立楊侑爲皇帝,打着隋朝的名號割據一方,靜候風聲。

等到楊廣遇弒的消息傳來,楊侑這個吉祥物對李淵也就沒有任何用處。楊廣被殺兩個月後,李淵逼迫楊侑退位,稱帝建國,貶楊侑爲酅國公。

楊侑從此遭到唐朝軟禁,在長安過着寓居生活,第二年便驟然去世。史書中或說楊侑病死,或說其被殺,死因成迷。

4

王朝傾覆,楊侑的哥哥越王楊侗也有着相似的命運。

楊廣四處巡遊,在命楊侑留守長安的同時,又讓另一個孫子楊侗留守東都洛陽。

江都兵變的噩耗傳到洛陽,東都羣臣震驚之餘,也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都認爲越王楊侗是太子楊昭之子,血緣最近,理應繼承大統。

於是,大業十四年(618年)五月,楊侗被元文都、王世充等東都官員擁立爲帝,改元“皇泰”,史稱“皇泰主”。

楊侗登極時,洛陽城外陷入瓦崗軍的重重包圍,城內還有野心家王世充蠢蠢欲動。

正在此時,宇文化及帶着自己擁立的另一個皇帝楊浩,挾持六宮、羣臣北上,途徑洛陽附近。

大臣元文都向楊侗建議,不如招攬城外瓦崗軍的李密爲隋朝效力,許以高官厚祿,賜予其財物,讓其率瓦崗軍與宇文化及的驍果軍交戰,“使兩賊相鬥,疲勞其兵,而後乘其敝而滅之”。

元文都的計謀得逞了,李密爲避免腹背受敵,暫時上表請降,與宇文化及的驍果軍死磕,結果兩敗俱傷,瓦崗軍元氣大傷,回金墉城修整兵馬,宇文化及退兵到魏縣。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第5張

▲王世充。

楊侗的洛陽小朝廷自以爲坐收漁翁之利,真正得利的,卻是王世充。

王世充西域胡人出身,曾經百般討好楊廣,靠着領兵五萬援救東都起家,從而得到隋朝信任,手握重兵,早已圖謀不軌。

李密和宇文化及退兵後,執掌軍權的王世充在洛陽發動兵變,殺害了楊侗倚重的大臣,並逼迫他封自己爲鄭王,從此獨攬朝政。

第二年,王世充野心膨脹,也玩起了禪讓的把戲,矯詔宣佈楊侗退位,隨後將他幽禁於含涼殿。

楊侗退位後,仍有隋朝舊臣密謀助其復位,不料東窗事發,王世充派人爲楊侗送來了一杯毒酒。

楊侗知道終究不能免於一死,請求再見其母親一面,未能得到允許。

楊侗只好以布爲席,焚香禮佛,喟然嘆道:“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

說罷,楊侗將毒酒一飲而盡,只是毒性不夠強,沒有立即氣絕,又被人用絲帛當場縊殺。

5

至於那位被宇文化及挾持的僞帝楊浩,也同樣逃不過毒殺的命運。

宇文化及殺死楊浩後,自己也想過一把當皇帝的癮,立國號爲許,帶着殘兵敗將逃到聊城,終日酗酒奏樂,醉生夢死。

武德二年(619年),河北起義軍領袖竇建德攻陷聊城,參與江都兵變的黨羽幾乎全被處死,包括蕭皇后在內的隋朝皇室成員也落到了竇建德手中。

宇文兄弟中,只有宇文化及的三弟宇文士及倖免於難。宇文士及靠着和李淵的多年交情,在哥哥們自尋死路之前,就拋下妻兒,跑到長安,跳槽到李淵旗下。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第6張

▲宇文士及【劇照】。

宇文士及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隋朝駙馬,娶了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爲妻。正因這一特殊身份,夫妻二人在亂世之中最終破鏡難圓。

竇建德攻破聊城後,城中俘虜們猶如待宰的羔羊,安靜而惶恐地等待着自己的命運。

人羣之中,只有一個女子淡定自若,鎮靜地站起身。

她,就是南陽公主。

南陽公主告訴在場所有人,她是隋朝的公主,宇文化及是她的仇人,她將一年來深藏在心中的國仇家恨說給衆人聽,聲稱對發動兵變的宇文家族是怎樣的深惡痛絕。一直講到聲淚俱下,就連竇建德和他的手下也爲之動容。

竇建德討伐宇文化及時,就以爲隋煬帝報仇爲名,自稱:“吾爲隋之百姓數十年矣,隋爲吾君二代矣。今化及殺之,大逆無道,此吾讎矣。”

竇建德決定爲南陽公主報仇,將宇文家族斬盡殺絕。可在這羣人中,有一個十歲的孩子宇文禪師,他是宇文士及和公主的兒子。

十歲的孩子又有何罪?但是面對近在咫尺的死亡,誰也無法挽留他的性命,只因他姓宇文,就要爲這個家族陪葬。

在失去愛子後,南陽公主心灰意冷,遁入空門,削髮爲尼。直到竇建德被唐朝打敗後,公主啓程前往長安。

在路上,她與當年拋家棄子投奔唐朝的宇文士及在洛陽相遇。

宇文士及以爲妻兒都已死在戰亂中,見到妻子後,又驚又喜。他追到南陽公主所住的地方,站在門外,希望她原諒自己,請求與她複合。

可南陽公主憤然拒絕,說:“我與君是仇家,如今之所以不能手刃君,只是因爲令兄謀逆之日,你並沒有預先知道罷了。”她宣佈與宇文士及斷絕關係,並叫他速速離開。

宇文士及仍再三請求相見。公主冷冷地說:“你想死的話,就可以進來見我。”

宇文士及聽到這句話,知道此生再也無緣,只好拜辭而去,留下一個遠去的背影。

從此以後,他是大唐王朝的高官,征戰四方,備受榮寵;她是蒼巖山上的尼姑,與世隔絕,清心修身。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6

隋煬帝楊廣的女兒有史可查的只有兩人,除了南陽公主,另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楊妃。

亡國公主,身若浮萍。

在歷經動盪的戰亂後,楊妃作爲戰利品,或者作爲關隴集團聯姻的工具,被送到李世民面前,成爲後來唐太宗內官“四妃”之一。

楊妃出身前朝皇室,貴盛無比,李世民對她寵愛有加,可史書中卻沒有留下她的徽號,甚至也不知道她安葬於何處。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第7張

▲唐太宗畫像。

楊妃在史官的筆下逐漸失去蹤跡,或許與她兩個不幸的兒子有關。

吳王李恪、蜀王李愔是李世民與楊妃的兒子,流着兩代王朝的皇室血液。

當李世民爲太子人選而焦頭爛額時,才能出衆的李恪也曾是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李世民曾評價李恪:“吳王恪英果類我。”在李恪身上,李世民也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在立李治爲太子後,他仍擔心李治仁弱,不能守住國家,有意改立李恪。

但是,皇位最終還是歸屬晉王李治。

唐高宗即位後,李恪作爲權力之爭的失敗者,更是岌岌可危,最終被長孫無忌陷害,捲入房遺愛謀反案,下詔賜死。

李恪死後,他的弟弟李愔被廢爲庶人,徙居巴州,兄弟倆在多年後才被平反。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第8張

▲楊妃【劇照】。

只可憐楊妃在亂世之中失去王朝、父親、兄弟之後,連兒子們也未能在盛世之中倖免。

生在皇宮之中,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7

同樣輾轉漂泊的還有隋煬帝皇后蕭氏,她先後落入宇文化及、竇建德、突厥之手,身邊還有在戰亂中倖存的皇室成員。

江都兵變中,楊廣與皇子皇孫都被叛軍殺死,皇位無人繼承。留在後方的孫子楊侗、楊侑只不過任人利用,成立小朝廷,淪爲傀儡,被逼退位後不久即殞命。

楊廣子孫凋零,只有齊王楊暕留下一個遺腹子楊政道,由蕭皇后撫養成人,爲楊廣留下一支血脈。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第9張

▲蕭皇后【劇照】。

武德二年(619年),竇建德在聊城消滅宇文化及的二萬殘兵,解救蕭皇后及其幼孫楊政道。竇建德對蕭皇后禮遇有加,前往謁拜,自稱臣下。從江都一路被挾持到聊城的蕭皇后終於不用再擔驚受怕。

這時,遠嫁突厥的隋朝宗室義成公主聽說蕭皇后在竇建德處,就勸說丈夫處羅可汗迎接隋煬帝的遺屬加以保護。

義成公主先後嫁給四任可汗,其第一任丈夫啓民可汗曾發誓,千世萬代永爲隋臣。處羅可汗也不忘隋朝之恩,曾說:“我的父親啓民可汗失去國家,依賴隋朝才得以立爲可汗,此恩當報。”

一聽義成公主來要人,竇建德本就有意與突厥結盟,也不敢得罪突厥,自然不敢怠慢,只好將蕭皇后及其他隋朝宗室送上,並派一千餘騎兵護送他們北上。就連宇文化及的首級也被獻上,懸掛於突厥可汗的大帳之中。

處羅可汗迎接蕭皇后一行人,立楊政道爲隋王,定居於突厥南部邊境的定襄城,從中原逃難到突厥的隋朝百姓都歸屬隋王。

楊政道在這個邊境小城設置朝廷百官,手下有部衆一萬多人,這就是鮮爲人知的“後隋”小朝廷。

這個苟延殘喘的後隋小朝廷一直延續到貞觀四年(630年),唐朝大將李靖率軍大破東突厥。

義成公主曾多次煽動突厥對唐朝開戰,不利於民族團結,被李靖所殺。

定襄城中的蕭皇后和隋王楊政道則被送往長安,流落突厥十一年後,蕭皇后已經年過花甲,楊政道也已經12歲了。祖孫倆重返中原,等待他們的是未知的命運。

蕭皇后一行到長安後,唐太宗李世民對他們敬之以禮,賜蕭皇后居住於長安興道里的一處豪宅,任命楊政道爲員外散騎侍郎,從此安度餘生。

李世民善待隋朝宗室的同時,還嚴厲處置當年參與江都兵變的叛臣後代,將他們流放禁錮。此舉既是因爲唐繼隋統,也是爲了告誡臣民不可以下犯上。

然而,李淵一家趁亂奪了隋朝的江山,卻無人敢說他們是亂臣賊子。

隋朝皇族的結局是什麼?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第10張

▲唐太宗李世民【劇照】。

十七年後,蕭皇后安然離世,李世民下詔以皇后之禮,將其與隋煬帝合葬。那時,距江都兵變已過去將近30年。

王朝已逝,隋朝皇室這一段屈辱與飄零的歷史也漸漸被人淡忘。殊不知,王朝衰亡之後,常伴隨着皇親貴胄的血淚,是一曲亡國的悲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