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李自成第二次攻開封,軍師宋獻策所獻的兩條錦囊妙計都失敗了

李自成第二次攻開封,軍師宋獻策所獻的兩條錦囊妙計都失敗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李自成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李自成在攻打開封的時候,被守城方的犀利武器“萬人敵”擊退了數次進攻。但李自成帶兵數十萬,一心要吃掉開封,又豈能輕易罷休。那麼李自成在第二次攻開封接下來的對決中,爲何軍師宋獻策所獻的兩條錦囊妙計都失敗了呢?且看奔回分析。

李自成第二次攻開封,軍師宋獻策所獻的兩條錦囊妙計都失敗了

鑑於開封城頭的大炮站得高、瞄得準、打得遠、威力大,對攻城的義軍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不解決開封守軍的大炮威脅,不僅嚴重影響這幫義軍的工作積極性,而且對今後工作的開展也很不利。宋獻策的解決方案是什麼?這貨不愧是中華傳統糟粕——神棍文化的優秀代表人,拿出的解決方案竟然是陰門陣。

大年初一這天,天還沒有矇矇亮。開封城內,周王在宮裏急得團團轉,又是拜天地,又是求祖宗,希望開封能有驚無險的度過此次危機。開封城裏沒有守城任務的官員和百姓則拜關公拜岳飛,懇求這兩位猛將兄能大顯神通,幫助守軍打敗李自成。其它的文武要員全都在城上密切的注視城外的一舉一動。

天剛亮的時候,城上的軍民注意到李自成大營裏走出了一隊人馬,數量也不多,也就是一二十人,也沒有攜帶重型攻城設備和武器,不像是來攻城的。城上守軍密切地觀察這夥人的動向。只見這羣人緩緩走到城壕邊上停了下來(再往前走就要挨箭了)。

這時,光線也好了,纔看清楚這隊人馬有幾個賊兵和十幾個婦女組成,最關鍵的是這些婦女們沒有穿衣服,全部赤身裸體。在這數九寒天、點水成冰的日子裏,這是鬧啥妖呢?當時也不行冬泳這一套,何況還是大早晨。

只見這十幾名婦女在帶隊的小頭目指揮下,沿着城壕一字排開,然後對着架設大炮的垛口,開始破口大罵,罵的叫一個難聽,把國罵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城上的軍民遵循好男不和女斗的原則,也不和這夥潑婦一般見識,靜靜地看她們表演,這麼冷的天,凍不死你個龜孫?果然,罵了一會,這羣婦女凍得受不了,就打道回府了。

這就是宋獻策解決城頭大炮威脅的好辦法。據說使用這個陰門陣能使城頭的大炮打不響,如果強行使用的話,還能發生炸膛等嚴重安全事故。

守城的軍民也有一些高人,看出了門道,趕緊將此時報告給了王燮。王燮對裝神弄鬼這一套嗤之以鼻,對此不予理會。但是守城的官兵還是很害怕這些民間法術,於是在高人的指點下,據說從上方寺找來幾個和尚,同樣脫光衣服,站在城牆上也罵了一陣,據說這樣的陽門陣專破陰門陣。據我看來,這純粹是城上官兵吃飽了沒事幹,專門找樂子,逗底下農民軍兄弟玩呢。

鑑於第一條錦囊妙計不靈(當天城上的大炮依然犀利,左一炮、右一炮,打死大量攻城的農民軍兄弟,爲守城做出突出貢獻)。於是宋獻策的第二條錦囊妙計閃亮登場。

開封城的大炮爲啥打得遠、打得準?主要原因是架設在城牆上,所謂站得高打的遠,說白了就是佔領制高點的問題。這個道理宋軍師還是懂的,如果把我們的大炮能架設的比城上的大炮更高,我們佔領制高點後,不就可以更加從容的瞄準開封城一打一個準?

宋神棍一拍腦袋,說出了好主意,我們用大木料搭建一些比城牆高的平臺,上面垛上沙包,安放大炮,不就行了嗎?真是好主意,我老李咋沒想到呢?說幹就幹,立馬叫手下小嘍囉們去搭建炮臺。

搭建炮臺需要大量的木材,開封城早都在城外堅壁清野了,城外能拆的,能帶走的早都運到城裏去了,不能帶走的也被破壞掉了,唯一沒有破壞的地方就是散落在田間地頭羣衆的祖墳,房子可以拆、可以燒,墳地堅決不能破壞,所以墳地裏還保留着大量的松柏等樹木。去哪找這些建築材料呢?小嘍囉們就把目光投向了這些參天大樹。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開封城周邊墓地裏的大樹被砍伐一空,全部被運到城邊用來搭建炮臺。開封城的軍民在城上看得一清二楚,大家的祖宗墓地都在城外,砍墳頭上的樹,和挖大家的祖墳沒啥區別,何況許多墳墓也真的被破壞了。這一下,大傢伙都氣得不行,紛紛發誓要和李自成拼命。這讓我想起戰國燕人騎劫挖了齊國人祖墳,結果被打的大敗的故事。

當然,城上的軍民氣歸氣,現實問題還是要解決的。畢竟農民軍的炮臺一旦修建好,對城上的確是個大威脅。於是城上軍民也開始搭建炮臺,但是城裏也缺少木料,於是軍民就把周王府的花園和上方寺裏的許多房屋拆除,把拆出來的木料運到城上,開始搭建炮臺。對此,周王表示大力支持,缺多少,拆多少,不夠再來拆。

雙方炮臺搭建好後,立即展開對攻。守城軍民藉助城牆搭建的炮臺要比城外的炮臺高出不少,在高度上佔優;城外的炮臺大多都建在沙丘上,基礎還不牢。一經對射,在大炮的轟擊下,城外的炮臺紛紛中招,一個接一個的被摧毀。

李自成第二次攻開封,軍師宋獻策所獻的兩條錦囊妙計都失敗了 第2張

宋軍師的兩條錦囊妙計屁作用也沒發揮,第一條被城上軍民戲耍了一番倒是沒啥。關鍵是第二條,小嘍囉們出力砍樹不說,關鍵是白白搭上了炮臺上許多嘍囉們的命,你說冤不冤,看來領導做決策一定要考慮實際、考慮周全,不能一拍腦門,用屁股做決定。

我一直在想,爲啥李自成不能像劉邦、朱元璋這兩哥們一樣成大事呢?後來看史書,看到他們的智囊團後,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劉邦的手下,出主意的是張良、陳平,管後勤的蕭何,打仗的是韓信,人才濟濟,就這樣劉邦還團結大多數人,如英布、彭越等一同對付自己的老冤家項羽兄弟。朱元璋的智囊團也是了不得,朱升(被毛主席贊爲古往今來第一謀士)、宋濂、劉基,哪個不是大知識分子,個個智謀超羣,深謀遠慮啊!

再看看李自成手下,牛金星充其量是個舉人,品行太差,在家鄉混不下去了,來投奔李自成,被當成寶貝供起來了。這個宋獻策,充其量是個跑江湖的神棍,竟然當上了李自成的總參謀長,看他出的這兩條狗屁計策,都知道水平有多高,靠這些人,還想成大事?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誰也吃不了誰,開封軍民能守住大城已經很不錯,根本不敢奢望出城消滅這夥強盜,李自成苦惱的是再不打進開封城,不但朝廷的援軍開來了,就是幾十萬人的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可不要忘了當時可是數九寒天。

先看開封城是怎樣解決守城軍民食宿問題的。爲了確保城牆上有足夠人馬守衛。曹門總社的社長李光壂每天都招募二三百個壯丁,爲了解決這些人吃飯問題,城中的富商和大戶人家也紛紛出力,每天製作大概上萬個油餅送到城上。這樣一來吃飯不成問題了。另外還在上方寺中擺了幾百口大鍋,日夜不停開火做飯,確保守城人員能吃上一口熱飯,喝上開水。

開封城臨近黃河,從河上刮來的北風異常寒冷,爲了確保守城的將士們不被凍壞,李光壂又發動全城老百姓捐獻棉被活動,一天之內就收集了兩萬多條棉被和毛氈,基本做到了登城人員每人都能披上一條棉被進行禦寒。

黃澍後來在《汴圍溼襟錄》深情地回憶道,當時巡撫高名衡感謝羣衆對軍隊的大力支持說:“你們把棉衣棉捐獻給官軍禦寒,你們一家老小卻要忍受凍餓。”羣衆的風格也很高,說,官兵頂風冒雪站崗執勤,爲了守衛開封流血犧牲,我們受凍捱餓又算啥呢。

周王更是充分發揚高風格,對於在作戰中負傷犧牲人員,周王都要拿出白花花的銀子進行撫卹慰問,對於能殺傷攻城義軍的人員更是重金獎賞。這樣一來,開封城的士氣不但沒有頹廢,反而日漸高漲。

李自成第二次攻開封,軍師宋獻策所獻的兩條錦囊妙計都失敗了 第3張

對比之下,李自成這邊,情況就很不妙。本來就是流動作戰,沒有啥後勤保障,就指望着能快速打進開封城裏搶個底朝天,誰知道碰上個硬茬子,後勤供應出現了嚴重問題。李自成的精銳部隊有兩三萬人,這就是所謂的老八營,這些人每天還能勉強吃上兩頓飯,剩下的幾十萬人就沒這個待遇了,一天能吃上一頓飯就不錯。跟着李闖王出來造反,命都不要了,闖王竟然還不管飯!另外能住上帳篷,蓋上棉被的也是少數人,大多人爲了禦寒,只好挖個深坑,弄點枯草墊墊,幾個人在一塊,取暖全靠擠。

爲了迅速打開僵局,李自成又把戰術調整爲原來的挖洞方式,鑑於以前挖城牆的方式太累,傷亡也太大,這次用了全新的挖洞戰術——地道戰。這次挖洞戰術不再直接挖城牆,而是從城壕附近開始向城牆方向掏地洞。讓守城人員頭疼的耗子打洞又來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