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軍師爲石達開想出了三條妙計 石達開最後爲什麼還是死了

軍師爲石達開想出了三條妙計 石達開最後爲什麼還是死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石達開戰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割地賠款並且開放通商口岸,允許英國對內傾銷鴉片。當時國土之大,割地不算什麼,但是賠款卻讓清政府感覺壓力很大,爲了償清賠款,清政府就把大量負擔轉移到老百姓身上。

此時基層官員在收稅的時候,又增加了很多苛捐雜稅,由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清政府的無能失望透頂,國內階級矛盾更加激化,最終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宣佈起義,建立了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完成北伐、西征、東征三大軍事行動後,達到全盛時期。可是好景不長,由於農民階級自身的侷限性,太平軍內部發生了很多矛盾,由此導致太平天國運動走向衰敗。

在太平天國末期的大渡河一戰中,作爲太平天國主要將領之一的石達開,收到軍師的三條妙計卻仍然戰敗身死,爲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軍師爲石達開想出了三條妙計 石達開最後爲什麼還是死了

圖片:太平軍從事軍事行動劇照

一、作戰接連失利

石達開算是太平天國中比較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作戰勇猛立下過許多戰功,不過石達開最後一戰卻敗得相當慘烈。1862年他帶領着起義軍浩浩蕩蕩挺進四川境內,爲了儘快攻佔成都,他決定率軍渡過危機重重的大渡河。

爲了避免意外發生,石達開特意派先鋒部隊率先攻打駐紮在大渡河岸邊的清軍,藉機控制大渡河兩岸。可惜的是,農民起義軍和清軍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派出的先鋒部隊剛開戰沒多久就被清軍擊潰。

儘管沒有控制大渡河,爲了儘快達到作戰目標,石達開仍然堅持原來的計劃,率主力軍強行攻打大渡河。當時的清軍將領駱秉章遇到石達開的先鋒部隊後,很快就明白了他的真實企圖,立刻聯合其他各處兵力在大渡河附近設下重重埋伏,就等石達開自投羅網。

軍師爲石達開想出了三條妙計 石達開最後爲什麼還是死了 第2張

圖片:石達開的先鋒部隊劇照

二、軍師曹臥虎獻出三條妙計

石達開到達大渡河發現清軍有所防備後,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麼辦,其實自從石達開兵入紫打地那一刻起,曹臥虎就根據他所遇到的困境,獻上了三條妙計。

第一,想盡辦法越過大渡河,第二,假意投降並且尋求向南突破,第三,萬般無奈下只得背水一戰。這三個方案是根據當時的客觀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而得出的最合理方案,如果石達開能夠完全按照這些妙計行事,就不會落得全軍覆滅,最後自己被凌遲的下場。

然而真正的歷史是,軍師連出了這三條妙計,依舊沒有改變石達開被困大渡河的結局。

軍師爲石達開想出了三條妙計 石達開最後爲什麼還是死了 第3張

圖片:被困大渡河劇照

三、妙計也無法挽救石達開的原因

1.喪失戰爭有利時機

在古代作戰中,天時、地利與人和是關乎戰爭勝負的三大重要因素。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石達開這三方面都不具備,石達開讓部隊一再休息貽誤戰機沒了天時,有利的地勢全都被清軍佔領失去地利,軍隊長途奔走疲憊無力,士兵怨聲四起,喪失人和。

石達開先鋒部隊戰敗後,面臨着進退兩難的情況,前面的清軍在咽喉要道設了重兵,後面的追兵也緊追不捨。在這種情況下,軍師曹臥虎提出了第一個計策:兵發紫打地,搶渡大渡河。

曹臥虎提出這個計策是有依據的,一是清軍在偏僻小路上設置的兵力比較少,容易突破。二是小路附近荒草樹林比較多,己方部隊遇到清軍,如果打不過方便逃跑,起碼可以避免全軍覆沒。

三是己方行軍過程中,可以順便攻佔小路附近的轄區籌集糧餉,不過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攻佔小河。那麼石達開又是怎麼做的呢?

軍師爲石達開想出了三條妙計 石達開最後爲什麼還是死了 第4張

圖片:石達開劇照

石達開進入紫打地後立刻讓部隊籌集軍糧休息,完全把攻佔小河給忘在腦後,等到他下午想起渡河時,清軍大部隊早已在河對岸設置了重兵,這下想要過河就難如登天了。

千載難逢的機會硬是被石達開給耽誤了,石達開三次嘗試強行過河,結果每次都被對面的清軍打了回來。三次突圍失敗後,石達開的軍隊已經精疲力竭,於是他打算第二天再渡河。

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河水竟然暴漲,石達開和他的部隊全部被困,說到這裏我們可以再設想一下,如果當初石達開把握時機先過了河,一切可能還有轉機。

要知道當時駐守在小河附近的清軍並不算多,石達開的軍隊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石達開三次渡河失敗後讓軍隊休息等第二天再渡河,可第二天河水暴漲渡河徹底無望。這就像是蝴蝶效應,局部一處細小的變動,就能對後面的結果產生重大的影響。

軍師爲石達開想出了三條妙計 石達開最後爲什麼還是死了 第5張

圖片:河水暴漲劇照

2.求和失敗又損失大量兵力

大渡河河水一時半會兒退不下去,石達開知道不能這樣等下去,如果清軍前後包抄,他們面臨的情況會更加兇險。軍師曹臥虎借石達開的名義,寫了幾封求和信送給清軍將領王應元,此時佔盡所有優勢的清軍頭領自然不會答應。

石達開部隊無路可走只能繼續被困,可數量如此龐大的軍隊即使什麼也不幹,每天吃喝也要消耗大量的糧草,古代打仗形成包圍圈之後,所採用的一個戰術就是圍困對方,其目的就是爲了把被困者內部的資源消耗光,最後不戰而勝。

清軍的圍困讓石達開部隊逐漸出現缺糧的情況,軍師曹臥虎眼見形勢危急又寫了一封信送給王應元,希望他網開一面,讓自己的部隊獲取些糧草,王應元再次拒絕了他的請求。

在這種情況下曹臥虎只能建議石達開強硬突圍,這個時候突圍還有可能活下來一些人,不突圍的話,肯定要全軍覆沒,正在石達開猶豫的時候,清軍已經徹底把他們包圍。

石達開只能兵行險路,帶着部隊沿峭壁撤退,可是峭壁實在太難走了,後面的清軍越逼越近。石達開的部隊在此過程中損失慘重,到最後完全沒了糧食,一步步被逼到人吃人的境地,英雄末路,可能正是如此吧。

軍師爲石達開想出了三條妙計 石達開最後爲什麼還是死了 第6張

圖片:石達開部隊被困劇照

3.背水一戰亦難挽殘局

曹臥虎眼看太平軍就要被困死,便建議石達開率部死戰,就算是死,也要在歷史上留下清名,不過,石達開卻不忍心看着這麼多士兵跟着自己喪命,於是他提出犧牲自己一個人拯救其餘人。

曹臥虎順着這個思路一想,倘若詐降也許還有一線生機,於是他又獻計讓石達開先假裝投降,以後找機會再反擊。石達開爲了麻痹清軍,就帶着幼子去清營投降,可惜的是,這一切終究是他自己一廂情願,石達開剛到就被抓了起來,他僅存的2000多名部下,最後也被清軍清剿。

石達開詐降失敗,不僅葬送了自己和剩餘部下的生命,自己一世英名也因投降受污,這樣的結局實在是可悲又可嘆,不過話說回來,石達開落得如此下場也有自己的原因。

軍師曹臥虎的三條計策,本可以極大程度幫他挽回不利局面,但石達開卻因爲自身許多細節性失誤,使這三條計策沒能不打折扣的真正實施。如果運作得當,其實一條妙計也許就能挽救石達開的性命。三條妙計竟然都沒救回石達開,的確讓人感到很遺憾,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必然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