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石達開明明知道去四川是死路一條 他爲什麼還要去呢

石達開明明知道去四川是死路一條 他爲什麼還要去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石達開爲什麼去四川,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石達開從天京出走後,歷時7年,轉戰了15個省,最後決定去四川。但是石達開還沒有進入四川,就在大渡河邊全軍覆滅。

石達開明明知道去四川是死路一條 他爲什麼還要去呢

(石達開劇照)

說起來,石達開去四川,並不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歷史上在四川建立的政權,沒有一個能夠發展成全國性的政權(當年劉邦從漢中出發,最後獲得了天下。但嚴格地說,漢中並不屬於四川,同時劉邦獲得天下也有些僥倖),而且這些政權沒法長久就會滅亡。在石達開之前,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件事,石達開本人也是很清楚這一點的。可以,爲什麼他還要貿然去四川?以至於還沒有走進四川,就全軍覆滅。石達開這樣做,不是自取滅亡嗎?

要搞清楚石達開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錯誤選擇,我們得看看石達開從天京出走的一些情況。

其實,石達開雖然從天京出走,和洪秀全分開了,但是他的做法一直非常奇怪,是歷史上別人從來沒做過的。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者,如果離開了之前的首領,一定會選擇稱王、稱帝之類。比如武臣離開陳勝,自封爲趙王。劉秀離開劉玄,也是明確地亮旗幟稱帝。

爲什麼離開了之前的首領,要選擇亮旗幟稱王稱帝呢?因爲這樣一來,纔會給世人一個明確的信號,世人才知道,跟着你幹,是有奔頭的。將來你做大當皇帝了,好歹自己可以封侯拜相,封妻廕子。就算戰死了,妻子兒女也可以沾光得福廕。

可是,石達開一直沒有明確亮旗幟。這實際上也是石達開最後力量越來越小,隊伍越來越少,以至於全軍覆滅在大渡河邊最重要的原因。

石達開明明知道去四川是死路一條 他爲什麼還要去呢 第2張

(洪秀全劇照)

那麼,石達開爲什麼不這樣做呢?

我認爲,這是由石達開自身的性格決定的。

石達開是個很講江湖義氣的人。當時他之所以加入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就是因爲洪秀全親自上門邀請他。他出於爲朋友兩肋插刀的想法,支持洪秀全而加入了。雖然加入了,但其實他從來不信洪秀全拜上帝教那一套。在天京事變中,洪秀全猜忌、限制,乃至打擊他的做法,讓他非常生氣,因而才負氣離開。

總之,石達開身上更多的是江湖義氣,而不是古代知識分子具有的那種忠孝思想。如果他有忠孝思想,那麼他就應該極力擁護洪秀全。不管洪秀全做得對,還是不對,他都不該評判。而且,他還要反覆收斂自己,樹立洪秀全的權威。就像當年蕭何爲了樹立劉邦的權威,“自污”自己一樣。如果他這樣做,洪秀全一定不會猜忌他,他也不用離開天京了。

具有忠孝思想的人,還有一個反面極端,就是自己做大當王,讓別人忠於自己。石達開要是這樣,他離開洪秀全後,就應該明確亮旗幟,稱王或者稱帝。

但是,因爲石達開是江湖義氣,他覺得他離開洪秀全,是站在正義的立場上。如果離開洪秀全後,自己佔山頭,亮旗幟,那樣的話,別人一定會說他動機不純。他可不想受別人這個話。

因此,石達開離開天京後,一直以太平天國“通軍主帥”的名義作戰。而且,他的每次作戰,都是爲了配合太平天國的主力部隊來進行的。包括他進攻浙閩,包括他發動寶慶會戰,都是爲了牽制清軍,讓清軍無法一心一意地圍剿天京。

石達開這種配合太平天國主戰場的行動,所起的效果是明顯的。太平天國能夠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等重大勝利,都是因爲石達開牽制了清朝大量兵力的緣故。

石達開明明知道去四川是死路一條 他爲什麼還要去呢 第3張

(李秀成劇照)

不過,石達開雖然極力牽制清朝的兵力,爲太平天國主力減壓。但是,洪秀全卻並不買石達開的賬。無論是石達開進軍浙閩,還是寶慶會戰,洪秀全都沒有派軍援助石達開。不但沒有派軍援助他,而且還把李秀成、陳玉成、楊輔清等大將紛紛從石達開身邊調走,讓石達開越來越缺少大將,因此多次打仗都不勝。

就算這樣,石達開也從來沒有埋怨過洪秀全,依然想辦法積極配合洪秀全作戰。而他之所以去四川,也正是配合洪秀全的表現。

雖然去了四川后,無法做大。但是石達開從來沒想過要做大。他想的也就是去了四川后,能夠把戰場拉開,和太平軍主力互爲犄角,從而有效地牽制清軍。同時因爲有山川之險,他可以確保不敗,再不會出現寶慶會戰那樣的慘敗。只要太平軍主力能夠做大,他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從這裏可以看出,石達開實在是一個無私的人。但是他的無私,卻並不能在戰場上轉化爲勝勢,以至於最終全軍覆沒。而直到全軍覆滅之際,石達開依然在講江湖義氣。他毅然自行前往清軍軍營,和清軍談判。希望用自己的命,保護最後的兩千將士不被清軍屠殺。

可惜,虎狼一樣的清軍,最終不但殺了他,也殺了那兩千將士……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清史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