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一個書生的報國之道,陸秀夫與崖山之戰

一個書生的報國之道,陸秀夫與崖山之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陸秀夫的一些趣事,歡迎閱讀評論。

公元1279年即南宋祥興二年3月19日,正值春夏之交的崖山海面上,風高浪急,驚濤拍岸。風浪中,戰艦搖擺起伏,戰旗獵獵翻天。蒙古大軍在大帥張弘範的帶領下,對逃到天涯海角的南宋小朝廷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

滅宋,建立不世功勳,只是時間問題。

南宋君臣已經無路可逃——他們已經逃了千萬裏,他們逃的太久了。

一個書生的報國之道,陸秀夫與崖山之戰

(一)陸秀夫其人

公元1260年即南宋景定元年,在全真派掌教真人李志常與少林寺主持裕大和尚就“佛道誰爲貴”在忽必烈面前展開辯論之時,臨安城內,一個24歲的年輕人進士及第,正式踏入南宋政壇。他不信佛也不信道,他是讀孔子的讀孟子的,當然也讀過周敦頤與朱熹。他信儒,他就是陸秀夫,一個純粹的書生。

陸秀夫少有才名,3歲時就跟隨當地有名的儒生孟先生學習聖賢之道。所謂聖賢之道,無外乎忠君,無外乎守禮,無外乎以天下爲己任。且不說屈原諸葛亮等人,本朝楊再興岳飛等人抗金死國的故事想必他也是熟知,甚至已經在他心裏生根發芽。

陸秀夫是個極端守禮的人。無論何時他都是正襟危坐,矜持莊重,沉默寡言,但言比有中,深得時任兩淮安撫制置大使李庭芝的器重。

公元1274年即南宋鹹淳十年,李庭芝轉任淮東制置使,任命陸秀夫爲參議官(相當於軍事副官或軍事一角)。此後戰事不順,李庭芝幕僚也紛紛逃去,只有陸秀夫巋然不動。

士爲知己者死,這就是純粹讀書人的選擇。李庭芝甚爲感動,並向朝廷力薦陸秀夫。兩年後,李庭芝病逝,陸秀夫已經出任禮部侍郎,正式步入南宋政壇的權力中樞。

書生之氣可凌雲,陸秀夫能否力挽狂瀾?

一個書生的報國之道,陸秀夫與崖山之戰 第2張

(二)受命於危難之際

此時的南宋朝廷已經風雨飄搖,千瘡百孔。蒙古大軍步步逼近,已經兵臨城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知道此時的南宋君臣再讀這首詩,該作何感想?可惜,他們想的時間都沒有了!

蒙古大軍就在臨安城外,張弘範對美女如雲的臨安城早就垂涎三尺,勢在必得。

1276年,陸秀夫奉命與蒙古議和。什麼議和?就是求饒而已!可惜此時的張弘範眼裏只有天堂般的臨安。陸秀夫自然無功而返。

他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國是如此,能耐若何?此時的他頗有些赴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的李鴻章。諾大國家,竟然還是靠一個讀書人死撐着?!

小皇帝宋恭帝投降了,但是他沒有——他陸秀夫是不可能投降的。

孔子孟子不會讓他做“貳臣”,他自己也不會。

於是,他就和文天祥、張世傑等人帶着另一個小皇帝趙昰一路往南逃走。從金華到福州,從福州到泉州,從泉州到崖山!

張弘範一步一步把南宋君臣逼上崖山——無路可退,無路可逃的崖山。

一個書生的報國之道,陸秀夫與崖山之戰 第3張

(三)書生可以死國

歷史終於來到了這一天,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爲悲壯的一天——公元1279年即南宋祥興二年3月19日,張弘範從三面發起猛攻。

書生出生的陸秀夫這個時候似乎忘記了諸葛亮與曹操的赤壁大戰,也可能是想最大力度的保護好小皇帝與趙宋宗室(現在糾結什麼原因已經不重要了),他將戰艦以皇帝所在的龍船爲中心連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

張弘範熟讀兵書,他見南宋軍隊竟然如此安排,焉能不知道用火攻的道理?但他沒有用,他所圖更大。

這注定是一場屠殺!

一個手持馬刀的猛將對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的屠殺。

時日夜幕降臨,他命蒙古大軍奏樂,麻痹宋軍,並依此爲信號,蒙古大軍在自以爲傲的箭雨掩護下從三面發起總攻。

檣櫓灰飛煙滅,三百年典章文物,俱付東流。大宋王朝沒了,張世傑跑了,可他陸秀夫沒有跑。

他先把自己的妻女推下海,又抱着小皇帝,毅然跳海,以身死國!宋軍見大臣皇帝如此,亦紛紛跳海殉國,不做亡國奴。史書記載,跳海者十萬餘衆。

在那一刻我們的民族精神,被生生烙上了“悲壯”兩個大字。

(四)氣節不能丟

讀書人什麼都可以丟,唯獨氣節不能丟。

文天祥可以死,可以“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陸秀夫一樣可以死,爲了這個國家,爲了這個朝廷。因爲他們都是同一種人,都是孔孟的學生,他們的精神是相通的。

清末王國維自沉昆明湖,大概也是源於此。

死國,是一個書生可以報國的最高選擇。

誰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方孝孺,王夫子,呂留良,魯迅……他們都在!只要讀書人的精神在,中國就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