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慘敗

歷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慘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2年11月04日 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慘敗

在72年前的今天,1942年11月4日 (農曆九月廿六),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慘敗。

1942年5月27日,隆美爾在非洲率領納粹非洲軍團重新展開攻勢。由於油料彈藥充足,非洲軍的坦克投入了長達一週的戰鬥。由於動作急速,又一直保持着強勁的勢頭,在連續不斷的打擊中,英國的沙漠部隊再度逃回距埃及邊境不遠的地方。6月21日,隆美爾只用了一天的功夫,便攻下了英軍曾固守了9個月的託卜魯克,23000名英國和澳大利亞守軍成爲俘虜,這裏屯集的大批作戰物資補充了非洲軍。結果,非洲軍再向東推進時,用英國卡車運兵,用美國坦克開道。英軍大踏步後退,撤退的車輛把公路擠得水泄不通。他們倒不是潰逃,而是退到一個適當地點組織對蘇伊士運河的防禦。打陣地戰。這也暗合中國古代兵法: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櫓篙。

6月底,非洲軍挺進到距亞歷山大港和尼羅河三角洲僅90公里的地方。這裏叫作阿拉曼。非洲軍如果再衝過阿拉曼防線,亞歷山大港失守只是傾刻間事,而從亞歷山大港再往東,則是蘇伊士運河出口處的塞得港,那時墨索里尼策劃的卡斷英國補給線的“阿伊達計劃”就實現了。英軍己不可能再後撤。雙方在阿拉曼防線頂死了,真正吃緊的時刻來到了。夏盛時節,丘吉爾來到埃及。這位謀略大師,這位講演大家,此刻說什麼都顯多餘,他只反覆叮囑一句話:千萬不能讓德國人到達蘇伊士運河。

要在阿拉曼一線抑制住隆美爾的進攻,還是老辦法,讓馬耳他島再活躍起來,最大限度地削弱通過地中海航線對非洲軍的補充。此時,雖然地中海已成爲軸心國的內湖,但英國人苦苦經營了100多年的馬爾他島還在英國人手中。9月初,由14艘運輸船組成的船隊,在海軍護送下,從蘇格蘭出發,定於9月中旬到達馬耳他。馬耳他島上的英軍阻截着德國對非洲軍的補充,而他們自己也需要補充,尤其是糧食和油料,當船隊到達意大利西西里島附近時,遭到德軍的艦艇和轟炸機的瘋狂攔截。9艘運輸船被擊沉,只有5艘衝出火網,到達馬耳他。美國油輪俄亥俄號6次被擊中,船上燃燒着熊熊大火,船艙裏卻是艦艇急需的燃料。船上的貨剛剛卸完,它便沉入港口。

歷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慘敗

馬耳他島得到了急需的補充,美國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的戰鬥機也駐到了島上,使小島有了防空手段,它又成了德國運輸船隊的屏障,向非洲軍提供補充的供應船有四分之三被擊沉。

在同一個9月,隆美爾飛回柏林,謁見希特勒。他向希特勒極力陳述,非洲軍推進到阿拉曼已付出了極大代價,眼下急需補充;金字塔已遙遙在望,只要有足夠的補充,蘇伊士運河這個頭號戰利品就到手了。但希特勒避而不談增援的事,卻授給他一根元帥手杖。事後隆美爾對別人說,與其給我這根棍子,不如給我增援一個坦克師。希特勒手中的精銳當時正困在蘇聯,手中已沒有部隊,就算有,也運不到北非。

當隆美爾爲補給發愁時,英軍的補充卻源源不斷。隨着美國新式謝爾曼坦克的大量補充,這支驚魂甫定的沙漠軍漸漸恢復了生氣。大戰前夕,英軍走馬換將。新任第8軍團司令是一個瘦小精幹的漢子,人們親切地稱他爲“蒙蒂”,他就是英軍中將伯納德-蒙哥馬利。應該說,蒙哥馬利是一員福將,在他之前的沙漠軍將領哪個也不差,但他趕上了英軍裝備最充足的時期。1942年10月23日晚9點40分,蒙哥馬利一聲令下,整個英軍防線上的1000多門火炮打響,拉開了阿拉曼戰役的序幕。23萬沙漠軍向不足8萬的非洲軍開始全面進攻。

當時隆美爾正在維也納住院治療,他第二天趕到前線指揮所時,非洲軍已敗下陣來。他沒有坦克,沒有汽油,也沒有預備隊。他說;“我平生頭一次不知該怎麼辦了。”非洲軍的底子不錯,指揮系統也是有經驗的。它的各師團飛快地來回調動,抵擋來自各方的進攻,甚至還組織了反攻,但無濟於事。  沙漠軍掌握了制空權,無情地轟炸非洲軍的前沿與後方。11月2日,蒙哥馬利的步兵突破了戰線,非洲軍全線發生動搖。

隆美爾給希特勒發去電報,稱現在撤退尚不晚。但希特勒堅決不同意撤退。兩天之後的11月4日,隆美爾決定把殘兵敗卒撤下來,但爲時已晚,撤下來是帶輪子的,拋在身後的步兵只能聽任命運擺佈了。在15天中,非洲軍撤退了1000公里,一直撤到班加西以西,但傷亡20000人,被俘30000人。非洲軍成爲戰爭爆發以來第一支向盟軍投降的軸心國部隊。阿拉曼戰役一役,英軍沉重打擊了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戰場的軍事力量,德、意聯軍傷亡和被俘達5.9萬人。這次戰役成爲北非戰局的轉折點。

  1903年11月04日 黃興組織華興會

在111年前的今天,1903年11月4日 (農曆九月十六),黃興組織華興會。

1903年11月4日,黃興、陳天華、章士釗、宋教仁等人,發起組織革命團體華興會,從事推翻清政府封建統治的活動。黃興被推選爲華興會會長。黃興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和最重要的合作者。1902年,黃興赴日本留學,受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影響,轉向革命。1903年他參加了拒俄義勇隊,不久,義勇隊改稱軍國民教育會。同年夏天,軍國民教育會派他回長沙開展革命活動。11月4日,他以慶賀30歲生日爲名,邀請陳天華、宋教仁、劉揆一等一、二十人,密議成立華興會,從事反對清王朝的革命活動。

歷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慘敗 第2張

爲避免清政府的注意,華興會對外用“華興公司”的名義,以集股“興辦礦業”爲旗號,1904年2月25日,在明德學堂董龍璋的西國寓所正式召開華興會成立大會,到會的有100多人。會議推黃興爲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爲副會長。華興會根據黃興的提議,確定了由湖南首先發難,然後再擴及各省響應。華興會提出的革命口號是“驅除韃虜,復興中華”。並決定從聯絡會黨入手,進行革命活動。在華興會外,另立一同仇會,專門聯絡會黨。1904年春初,黃興和劉揆一,冒雪夜行30裏,到湘潭茶園鋪礦山一個巖洞中,與當時湖南著名哥老會首領馬福益會晤,共商起義大計,決定在該年夏曆十月初十西太后70歲生日時,在長沙發動武裝起義,黃興被推爲主帥,劉揆一、馬福益任正副總指揮。10月下旬,起義事機不慎泄漏出去,長沙府縣衙門搜捕革命黨人,黃興化裝逃往日本。1905年7月孫中山到日本時,經日本友人宮崎寅藏介紹,黃興和孫中山會面了。孫中山主張把革命力量聯合起來,黃興表示贊同。8月20日,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以及留日學生中其他團體的一些成員,在東京成立同盟會。黃興成爲同盟會內僅次於孫中山的重要領袖。

  1913年11月04日 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

在101年前的今天,1913年11月4日 (農曆十月初七),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

1913年11月4日,爲進一步掃清復辟帝制的障礙,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並取消國民黨籍議員資格,收繳其議員證書。自從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勝之後,袁世凱一直深感不安。他扶持、利用進步黨,打擊反對派國民黨。10月14日,《天壇憲法草案》脫稿,對總統權力頗多限制,令袁世凱大爲不滿,強令修改,但由於憲法起草委員會中國民黨議員佔多數,故並未採納袁世愷所提各項要求。30日,憲法完成3讀,並於11月3日提交憲法會議,準備公佈。

歷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慘敗 第3張

袁世凱以大總統身份,於11月4日以京師大學堂戒嚴處查獲李烈鈞與國民黨議員數十封往來密電爲由,藉口國民黨參與叛亂,下令解散國民黨。下午,北洋軍警即查封國民黨本部。5日又包圍國會,收繳國民黨籍議員的證書、證章。2天之內被收繳證書、證章的議員達430餘人,超過國會半數,致使國會因不足法定人數而停閉。10日,憲法起草委員會自行解散。12日,袁世凱政府下令,取消各省議會中國民黨議員的資格。14日,參議院議長王家襄、會議院議長湯化龍聯合發表聲明,宣佈國會停會。26日,袁世凱組織御用的政治會議,以篡奪國會的職權。1914年1月10日,袁世凱宣佈解散國會,將議員資遣回籍。2月28日,袁世凱又下令解散各省議會。

  1930年11月04日 閻馮通電下野中原大戰結束

在84年前的今天,1930年11月4日 (農曆九月十四),閻馮通電下野中原大戰結束。

中原大戰能夠結束,得力於張學良起兵擁蔣。因此德國一家報紙稱讚張學良維護國家統一,熱愛世界和平1930年11月4日,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至此,歷時7個月的中原大戰結束。大戰中,蔣介石與閻、馮、李雙方投入兵力多達110萬,傷亡30餘萬。戰線東起山東,西至襄樊,南迄長沙,綿延數千裏,戰火席捲中原大地,生靈塗炭,不可勝計。

歷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慘敗 第4張

由於桂系在此之前的蔣桂戰爭中失敗,在中原大戰時已無能爲力,因此東北張學良的態度成了雙方勝負的重要砝碼。蔣介石對張學良誘以海陸空軍副總司令的頭銜,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擁蔣,並率東北軍入關,在閻馮聯軍背後發起進攻,閻馮聯軍迅速瓦解,閻馮被迫通電下野。

  1995年11月04日 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刺身亡

1995年11月4日 (農曆九月十二),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刺身亡。

1995年11月4日星期六,正值猶太教的安息日,也是以色列的法定假日。平時,以色列國內的大部分交通工具都會停駛,許多娛樂場所和大小商店亦會關門歇業。可是,夜幕降臨後的特拉維夫卻燈火通明,熱鬧異常。約10萬市民沐浴着習習海風,從四面八方涌到市中心的“國王廣場”,在那裏舉行支持和平進程的盛大集會。

面對歡聲雷動的人海,波翻浪涌似的綵球、橫幅,拉賓站在主席臺上,顯得特別激動。他看到有這麼多人熱情支持和平進程,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並不時向人羣招手致意。

此次集會是由“支持和談結束以阿爭端總委員會”組織的,這是10多年來特拉維夫規模最大的一次公衆集會,集會的主題是:“要和平,不要暴力”。拉賓總理、佩雷斯外長和許多以色列政要應邀出席了集會,一些知名演員還主動登臺助興,手持麥克風在拉賓和佩雷斯中間高唱和平頌歌。集會正式開始後,拉賓慷慨激昂地發表了決心繼續中東和平進程的演講。他說,只有和平才能解決以色列面臨的各種問題。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實現和平的機會,如此盛大的集會表明,以色列人民希望和平。當地時間晚上7時50分,拉賓演講完畢,在衆人的簇擁下健步走下主席臺,準備乘車離開廣場。拉賓一邊走,還一邊同兩旁的人握手。當他走近轎車正要擡腿邁入車時,人羣中突然竄出一個猶太青年,掏出手槍幾乎貼着拉賓的身體從背後向他連開數槍。槍聲響過,年過七旬的拉賓愕然失色,隨即身體前撲倒在地上,殷紅的鮮血染透了他的衣服。兩名保鏢趕忙扶起拉賓,救護車火速將昏迷不醒的拉賓送往附近的伊奇洛夫醫院進行搶救。拉賓在被緊急送往醫院途中,司機還聽到他喃喃地說:“這不可怕,這不可怕。”然後他才垂下了頭。在醫院急診室,大夫們盡一切努力挽救拉賓的生命,但他終因傷勢過重,在被送入醫院後僅過了19分鐘,心臟就停止了跳動。經醫生檢查,拉賓身中3彈,其中一顆子彈打在腹部,另一顆致命的子彈正中他的胸腔。拉賓是以色列建國後被謀害的首位政治領袖。

歷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慘敗 第5張

73歲的拉賓,1922年3月1日生於耶路撒冷,從小在一個左翼猶太復國主義貴族家庭里長大。學生時代在以色列農業技校和美國邁阿密大學度過,本想當一名農業專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聲打破了他的夢想,使他在敘利亞投身到抗擊法西斯的鬥爭中。19歲入伍,由於驍勇善戰,拉賓很快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爲戰功赫赫的“拉賓將軍”。1948年5 月第一次中東戰爭時期,他是著名的哈雷爾旅旅長,1964年晉升爲三軍參謀長。1967年第三次中車戰爭爆發時,他是以軍的主要組織者和指揮者,6天之內攻佔了6.5萬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成爲以色列的一代英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