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24年3月5日英國向緬甸宣戰,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在189年前的今天,1824年3月5日(農曆二月初五),英國向緬甸宣戰,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緬甸是中南半島上最大的國家,位於中印兩國之間,是連接南亞與東南亞的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6世紀初葉至17世紀70年代,緬甸就成爲歐洲殖民者競相爭奪的目標。

18世紀中葉,英國取得對印度的控制權後,即覬覦緬甸,1823年,緬甸國王孟既向當時上任不久的印度總督阿美士德勳爵要求換取東孟加拉的全境以控制吉大港,但遭到阿美士德的拒絕。之後英國殖民者藉機不斷在阿拉幹、曼尼普爾、卡恰爾和阿薩姆等地區挑起事端,惡化邊境形勢,爲其發動侵略戰爭製造口實。發生連串的武裝衝突後,阿美士德以緬甸出兵卡恰爾,進攻有爭議的內夫河口刷浦黎島英守軍,威脅了英屬印度的安全爲藉口,於1824年2月24日對緬甸宣戰,第一次英緬戰爭爆發。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1824年3月5日,戰爭首先在阿薩姆打響,英軍在遭到緬軍頑強抵抗,付出沉重代價後,於1825年1月攻佔阿薩姆首府。1825年3月攻佔阿拉幹首府,隨後控制了阿拉幹全境。1826年2月,英軍長驅直入,佔領蒲甘,逼近緬甸首都,緬甸政府中主和派再次佔了上風,喪失抵抗的信心,被迫接受英方提出的談判條件,於2月24日與英殖民者簽約求和。第一次英緬戰爭結束。

英方通過不平等的楊達波條約強制緬英通商,獲得戰爭賠款100萬英鎊,英方在戰事中陣亡的人數卻達15000人,戰爭支出高達1300萬英鎊,使英國在印度一度陷入經濟危機。印度總督阿美士德險被撤換。戰爭也給緬甸各族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從此,獨立的緬甸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8年3月5日孫中山起用蔣介石

年輕時代的蔣介石1918年3月5日,蔣介石接到孫中山急電,由上海趕赴廣州。這是孫中山首次起用蔣介石。1917年9月20日,蔣介石寄給孫中山一份《對北軍作戰計劃》;10月,蔣介石又寄《滇粵兩軍對於閩浙單獨作戰之計劃》,引起孫中山重視。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2張

此時,孫中山身邊正缺乏軍事人才,遂於3月5日電召蔣介石南下。3月15日,孫中山派蔣介石到汕頭任職。後因粵軍中派系觀念很強,蔣介石難有作爲,幾個月後即辭職。

  1927年3月5日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發表

湖南衡陽農民運動講習所畢業同學合影1927年3月5日,毛澤東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隨着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由廣東開始的農民運動迅速發展到全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東、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陝西、四川、廣西、福建、安徽、江蘇、浙江等省農民運動相繼展開。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3張

1926年6月,農民協會已遍及粵、湘、鄂等17個省,全國200多個縣成立了縣農民協會,會員達915萬多人。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澤東考察了湖南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等五個縣的農民運動,寫成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提出瞭解決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的理論和政策。主要內容是:一、充分估計了農民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的偉大作用。二、明確指出了在農村建立革命政權和農民武裝的必要性。三、科學分析了農民的各個階層。四、着重宣傳了放手發動羣衆、組織羣衆、依靠羣衆的革命思想。

  1931年3月5日甘地一歐文協定簽訂

1931年3月5日,印度民族運動領袖甘地與英印政府總督歐文勳爵(即哈里法克斯伯爵)簽訂《甘地一歐文協定》(即《德里協定》)。

1930年開始的第二次不合作運動給予英國殖民政府沉重打擊。武力鎮壓無效,殖民政府尋求某種妥協。在未得國大黨討論同意的情況下,甘地與歐文在德里簽訂此協定。甘地同意完全停止不合作運動,並派代表參加國大黨曾抵制的倫敦圓桌會議。歐文同意恢復國大黨的合法地位。協定還規定,釋放除“暴力罪”之外的全部政治犯,停止對羣衆運動的鎮壓,廢除戒嚴法令,而有關恐怖活動和“共產主義威脅”的法令除外;政府依然壟斷食鹽生產,對少數幾種商品實行保護關稅等。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4張

協定受到尼赫魯等部分國大黨領袖和其他愛國人士的反對。在甘地影響下,國大黨在1931年12月舉行的卡拉奇年會上通過承認德里協定的決議。同年9月甘地赴倫敦參加第二次圓桌會議,英國仍拒絕甘地提出的給予印度自治領地位的要求。

  1949年3月5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委員34人。

毛澤東主持會議並作了《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報告指出,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農村轉入城市。報告規定了中共在奪取全國後,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將採取的基本政策。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5張

毛澤東在大會上作報告

大會討論和決定的主要問題有:(1)確定了徹底推翻國民黨統治,奪取全國的方針;(2)指出中共工作重點應從農村轉向城市,並以生產建設爲中心;(3)闡述了在全國勝利後仍會存在兩種基本矛盾,一種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一種是中國人民和帝國主義的矛盾;(4)強調了加強黨綱建設,規定了禁止給領導人祝壽、禁止以領導人的名字命名街道、企業等,防止對個人的歌功頌德;(5)肯定了軍隊的作用,通過了《關於軍旗的決議》。

  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正式成立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宣告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會議選出韋國清(壯族)爲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賀希明、李任仁、覃應機(壯族)、莫乃羣、盧紹武(壯族)爲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賀龍代表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澤東主席到會祝賀。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6張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全國開展了學習雷鋒的活動。

雷鋒是人民解放軍瀋陽部隊工程兵某部班長。1939年12月出生於湖南省望城縣(今長沙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幼成爲孤兒。1957年加入共青團。1960年參軍,同年11月入黨,不久任班長。他苦練軍事本領,積極學習毛澤東著作,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1962年8月15日,雷鋒不幸因公犧牲。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7張

陳錫聯上將把毛澤東題詞送給雷鋒生前所在部隊

1963年1月7日,國防部批准授予雷鋒生前所在的四班爲“雷鋒班”。1月23日,共青團中央發佈決定,追認雷鋒爲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的題詞後,又發表了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的題詞,推動了學雷鋒活動在全國廣泛而深入地開展。

全國各種輿論工具廣泛宣傳雷鋒的模範事蹟和高貴品質。各種形式的報告會、座談會、展覽會紛紛舉行。雷鋒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黨以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感染了全國人民。雷鋒精神成爲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成爲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互助的新型關係的象徵。

  1979年3月5日我邊防部隊開始撤回中國境內

中國邊防部隊革命撤回中國境內1979年3月5日,新華社奉中國政府之命發表聲明:由於越南侵略者不斷對我國進行武裝挑釁和入侵,中國邊防部隊自2月17日起,被迫自衛還擊,現已達到預期目的。中國政府宣佈,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中國政府重申,我們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絕不容許別人侵犯我國領土。我們要的只是和平和安定的邊界。我們希望中國政府的這一正義立場,將受到越南政府和世界各國政府的尊重。我們正告越南當局,在中國邊防部隊撤出以後,不得再對中國邊境進行任何武裝挑釁和入侵活動。中國政府鄭重聲明,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中國方面保留繼續自衛還擊的權利。

我們一貫主張,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應當通過談判和平解決。中國政府再次建議,中越雙方迅速舉行談判,討論確保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並進而解決有關邊界和領土問題的爭議。我們誠懇地希望越南方面對此作出積極的響應。凡是有助於保障邊境地區和平安寧、解決有關爭議的建議,中國政府都願意予以認真考慮。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8張

中越兩國人民具有傳統的友誼。這種友誼不但符合我們兩國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東南亞、全亞洲和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中國人民十分珍視同越南人民的這種友誼。雖然近幾年內這種友誼受到了令人痛心的破壞,我們仍然殷切地希望它得到恢復。我們希望越南當局以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爲重,停止反華仇華政策,使中越兩國人民能夠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2月17日,中國邊防部隊自廣西龍州、靖西和雲南河口、金平地區開始還擊戰鬥。16天來,我邊防部隊在同登、諒山地區,高平、七溪地區,老街、柑糖地區,給越南武裝力量以殲滅性打擊。

  1989年03月05日拉薩發生嚴重騷亂事件

1989年3月5日,少數分裂主義分子在拉薩蓄意製造了一起嚴重騷亂事件。中午12時,13名喇嘛、尼姑打着“雪山獅子旗”,沿八廓街遊行。行至第二圈時,遊行及尾隨者增至數百人。他們邊走邊呼喊“西藏獨立”的口號,向八廓街派出所公安人員砸石頭。下午3時左右騷亂分子更加猖狂。600多人繼續在北京東路遊行,並對沿途一些機關單位和商店進行打、砸、搶、燒。更爲嚴重的是,他們糾集數百人,4次衝、砸城關區委和區政府機關,摘下了城關區機關的牌子砸毀,還砸毀了交通警崗和指示燈,砸壞了公安、武警、消防20多輛車子,甚至公然向公安武警開槍射擊。

自從2月13日以來,分裂主義分子已在拉薩製造了幾次遊行,有關方面一直採取剋制態度,避免了正面衝突。與前幾次騷亂事件相比,3月5日的騷亂事件規模更大,騷亂分子使用了槍支,使事件升級。3月6月到7日,拉薩街頭的騷亂仍在繼續。少數分裂主義分子的暴行,對全市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在3天的騷亂中,橫遭暴徒打、砸、搶、燒的商店、旅館、飯店達90多家,被砸毀門窗的機關、學校、醫院數十家,傷亡上百人,直接經濟損失在300萬元以上。至於騷亂分子肆無忌憚的惡劣行徑對包括藏胞在內的各族人民感情的傷害和對全國安定團結局面的惡劣影響,則更是無法以數計的。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9張

3月7日,國務院下令拉薩實行戒嚴。國務院發佈戒嚴令,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9年來的第一次。國務院戒嚴令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發佈後,拉薩的社會秩序恢復正常。

自古以來,西藏就是中國版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主改革以前,在西藏實行的是當代最反動、最黑暗、最殘酷的封建農奴制度,那時三大領主(貴族、寺廟、西藏地方政府)對農奴有着生殺予奪之權,西藏人民連最起碼的人身自由都沒有。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領導百萬農奴推翻了這個罪惡的制度。少數分裂主義分子踐踏大多數藏民的意願,挑起排漢情緒,製造西藏獨立的口實,無非是爲了達到陰暗醜惡的目的,重作領主的美夢。在境外高談人權的,有一些正是當年以殘酷手段踐踏西藏人權,後來又爲維護自己的特權而發動叛亂的人。其實,所謂西藏的“人權問題”只是一種藉口,這些人的真實目的是把西藏從中國的版圖中分裂出去。因此,中國政府同分裂主義分子的鬥爭,就是維護中國的統一的鬥爭。維護祖國統一,纔是西藏文明,繁榮的必由之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