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太平公主是如何選中薛紹做自己駙馬的?

揭祕:太平公主是如何選中薛紹做自己駙馬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理智與武則天的女兒,自小就受到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寵愛,自然,她在挑選人員做自己駙馬的事情上,是頗有自主選擇權的。大家都知道,薛紹是太平公主的駙馬,那麼,太平公主是怎麼選中薛紹做自己的駙馬呢?

太平公主備受寵愛,在她16歲那年,吐蕃請求和親,請求下嫁一位公主,可是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心肝寶貝,哪裏捨得讓她遠去異地?於是武則天宣稱公主出家修道,拒絕了吐蕃的提議,“太平”正是這個時期的道號。

經過吐蕃人的這麼一打岔,太平公主的婚事也就耽擱下來了,可能母親武則天想讓寶貝女兒在自己身邊多待幾年,所以一時沒有考慮她的婚事,然而,年歲漸長的太平公主已經春情萌動。

大唐的女子本就性情豪放,不會扭扭捏捏,心裏想什麼就會說出來。在一次宴會上,太平公主穿上紫袍,腰間束着玉帶,頭戴黑色頭巾在高宗及武后面前跳舞,把兩人逗得哈哈大笑。這身打扮本是當時武官的衣飾,穿在秀氣纖細的太平身上,顯得格外有趣。武則天笑着說:“你一個女孩兒家又不能做武官,怎麼扮成這個樣子?”

太平公主趁機說:“那就請賜個駙馬吧!”

揭祕:太平公主是如何選中薛紹做自己駙馬的?

武則天聽了這話,凝神看着女兒美麗的面龐,忽然意識到那個曾經窩在自己懷裏撒嬌的小女孩已經長大了,如今她已過了豆蔻年華,不能再將其繼續留在自己身邊,於是,高宗和武則天開始爲女兒張羅婚事。

太平公主下嫁的駙馬是薛紹。薛紹的母親是城陽公主,說起來也是名門貴族。太平公主的婚事辦得無比隆重,到處張燈結綵、鑼鼓喧天。唐朝當時的婚俗是在夜間迎親,因此一路上燃點的燈籠把道旁的樹木都烤焦了。公主的車駕異常龐大,很多地方的大門太窄,過不去,高宗和武則天二話不說,當即下令命人拆牆,以方便車駕經過。

高宗李治還親自寫下了一篇《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以此作爲紀念。按照他們的想法,女兒女婿美滿幸福的生活從此拉開了序幕。然而,幸福總是短暫的。

太平公主和薛紹的婚姻生活應該還算幸福,他們生育了4個孩子,說毫無感情不太可能。不過七年後,這段姻緣戛然而止。因爲薛紹死了。

 那麼薛紹又是怎麼死的?

事情還要先從唐高宗說起。唐高宗死後,武則天稱帝就已經進入倒計時了。在高宗死後的幾年時間裏,武則天先後廢黜了她的三兒子中宗李顯(當時叫李哲),軟禁了四兒子睿宗李旦,鎮壓了徐敬業領導的揚州叛亂,又通過所謂的裴炎謀反案,肅清了軍政系統的反對派。她緊鑼密鼓,一步一步,離皇帝的寶座越來越近。

但是,中國古代王朝可都是一家一姓,要想改李唐爲武周,要調換的其實不光是皇帝,還有整個皇族。所以,武則天想當皇帝,還得把李唐宗室清理一下。武則天是怎麼辦的呢?她搞了一個陰謀。當時,爲了給武則天改朝換代做輿論宣傳,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僞造了一塊帶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字樣的寶石,謊稱是從洛水打撈出來的,並說這代表着上天降下的祥瑞,派人獻給了武則天。

根據傳統的儒家信仰,“河出圖,洛出書”,這可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重要標誌,屬於國家一級祥瑞。這杜撰出來的祥瑞正合武則天的意,她立刻決定,大張旗鼓地操辦一下這件事,讓全國人民都知道,她當皇帝可是天意!怎麼操辦呢?她把這塊石頭命名爲“天授寶圖”,又給自己加了一個尊號叫做“聖母神皇”,同時宣佈要在十二月的時候親臨洛水,舉行受圖大典,並在明堂裏接受百官朝賀。爲了辦好這件盛事,她詔令各州的都督刺史以及李唐宗室外戚都在典禮舉行之前的十天到洛陽集合!顯然,武則天想利用這個國家禮儀工程,把李唐勢力一網打盡。

這個詔令一出來,李唐宗室馬上慌作一團,他們覺得,武則天來者不善,肯定是想把他們集中到洛陽,然後甕中捉鱉,一舉消滅!越想越緊張,怎麼辦呢?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就在這種恐慌情緒支配下,宗室成員開始彼此聯絡,密謀造反。造反者都包括什麼人呢?首先當然是前幾代皇帝的兒子孫子等男性成員,另外,唐代還未流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樣的觀念,所以,幾代皇帝的公主也都接到了通知。但是,因爲叛徒告密等種種原因,這次造反被迫提前舉行,而且造反者也從整個李唐宗室萎縮成了越王李貞和琅琊王李衝父子倆。這樣的小打小鬧哪裏是朝廷的對手,很快就被武則天鎮壓下去了。但是,剿滅李唐宗室的有生力量本來就是武則天的既定目標,讓他們到洛陽集合也是引蛇出洞的一種策略,現在蛇都出來了,怎麼能再讓他們縮回去呢!於是,鎮壓了李貞父子之後,武則天開始順藤摸瓜,大肆株連,把很多宗室都給牽扯進這樁宗室謀反案之中,一大批宗室皇族被下令處死,武則天血洗李唐宗族的目的便完成了。而她的女婿、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和他的哥哥薛顗居然也在其中!

女婿薛紹想造岳母的反,事情看起來真是觸目驚心。但是,考慮到武則天誅殺宗室是個政治陰謀,我們不免要懷疑一下,薛紹兄弟到底有沒有謀反呢?對於這件事,史書中本來就有截然相反的兩種記載。一種是《新唐書?公主傳》,說:“琅邪王衝起兵,顗與弟紹以所部庸、調作兵募士,且應之。衝敗,殺都吏以滅口。事泄,下獄俱死。”按照這種說法,薛紹兄弟確實已經出錢招兵買馬,準備造反,可惜李貞父子太窩囊,還沒等他們響應就失敗了。這時候薛家兄弟爲了掩蓋罪行,又殺了手下的具體執行人員滅口,所以被處死也算罪有應得。但是,對於同樣一件事的記載,《舊唐書》卻大相徑庭。《外戚傳》中說:“紹,垂拱中被誣告與諸王連謀伏誅。”

也就是說,薛紹本來沒有謀反,說他謀反是一種誣陷。那麼哪一種記載可靠呢?

揭祕:太平公主是如何選中薛紹做自己駙馬的? 第2張

但是薛顗想要起兵,是不是一定就要告訴他的弟弟薛紹呢?我認爲他應該沒有告訴,而且還要儘可能地避免讓弟弟知道。爲什麼呢?很簡單,因爲薛紹當時已經是太平公主的駙馬了,而太平公主又是武則天的掌上明珠,母女倆感情甚篤。如果他把起兵計劃透露給薛紹,薛紹再不小心透露給太平公主,那不等於自投羅網嗎?可能有人會說,哥倆兒住到一塊兒,這邊招兵買馬,緊鑼密鼓,那邊怎麼可能一無所知呢?這還真有可能。因爲按照唐朝的慣例,公主出嫁之後都是由國家單獨建造府邸,不跟夫家住在一起。換言之,薛紹、薛顗兩個人雖然是親兄弟,但是他們的住宅卻可能相隔甚遠。這樣一來,薛顗向弟弟隱瞞造反的事情也並不困難。如果這番推理成立,那麼說薛紹造反就是一樁冤案了。

冤枉與否暫且不管,眼看着薛紹身陷囹圄,太平公主怎麼辦呢?她肯定要積極營救啊。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太平公主和薛紹是結髮夫妻啊,何況已經生了四個孩子了,怎麼能讓孩子這麼小就失去父親的怙持呢!所以,太平公主便跑到武則天面前哭哭啼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苦苦哀求,母親看在她們母女情深的面子上饒過薛駙馬。她說,您看我們倆剛剛結婚七年,感情這麼好,最小的一個孩子才滿月,您怎麼能夠忍心把他殺死呢?再說你說他謀反,證據在哪兒啊?您僅僅懷疑他,就能把他殺死嗎?太平公主肯定是跟武則天擺事實、講道理,而且講感情。

按照她的想法,既然她是母親唯一的女兒,母親又那麼愛她,怎麼會置她的幸福於不顧呢!那麼武則天到底有沒有給太平公主這個面子呢?在江山穩定和女兒的感情之間,武則天選擇了前者,最終還是把薛紹以謀反罪論處了。但是太平公主畢竟求了情,所以薛紹沒有被直接斬首,而是打了一百大棒,扔進監獄裏餓死了,好歹保存了全屍。那一年,太平公主剛剛二十五歲。

那麼,既然薛紹沒有謀反,而且自己的寶貝女兒太平公主又這麼苦苦哀求,爲什麼武則天非要置薛紹於死地呢?問題的關鍵在於,武則天認爲太平公主嫁錯郎了,當初太平公主嫁給薛紹,是因爲他的母親是唐高宗的姐姐,這門婚事的意義在於鞏固李唐江山。而現在,武則天要改李唐爲武周,需要加強武家的力量,這時候太平公主要承擔新的政治使命,所以薛紹必須讓位。換句話說,對於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武則天而言,太平公主也不過是她手中的一顆棋子,可以這樣走,也可以那樣走,目的無非是爲她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務。這樣一來,薛紹剛死,武則天就開始給太平公主張羅再嫁的事情了。而在挑選這個新駙馬時,得滿足一個條件——必須姓武。

到底誰是合格的駙馬候選人呢?武則天提出的第一候選人是武承嗣,他是武則天的大侄子,當時襲爵周國公,是武則天父親的繼承人。武承嗣爲武則天改朝換代立下汗馬功勞,是武周王朝的功臣,也是武則天的重點培養對象。把寶貝女兒嫁給最有政治前途的侄子,這是武則天打的如意算盤,而且,在武則天心中,也曾經考慮過將自己的皇位傳給這個侄子,那女兒就可達到一個女人一生的頂點——皇后了,這也是對女兒的愛護啊。而武承嗣方面,他要想再往上攀一步,也需要抓住這樣的良機。所以,他肯定也願意答應這門親事。

剛開始太平公主也答應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婚禮即將舉行的時候,太平公主忽然變卦,當了“逃跑新娘”。而武承嗣這個候選人也奇怪地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武則天伯父武士讓的孫子武攸暨。這是怎麼回事呢?史書的解釋是武承嗣身患“小疾”,關鍵時候身體鬧毛病了,太平公主這才變卦。如果真是這個原因,我們也能理解,太平公主當時剛剛二十五歲,按我們現在的眼光看,還是一個年輕姑娘嘛,憑什麼讓人家嫁給一個病秧子啊。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以後活不了多久,這婚姻締結得還有什麼意義呢?但是,這兩個候選人之間的轉換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個人認爲,淘汰武承嗣、改嫁武攸暨反映的是太平公主內心的真實意願,其實太平公主並不願意嫁給武承嗣。

爲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必須要確認,武承嗣的病是否嚴重到不能結婚的程度呢?顯然沒有。因爲武承嗣死於聖曆元年(698年),距離太平公主第二次擇婿已經過了十年之久,而此前武承嗣一直在積極謀求太子之位,表現得生龍活虎,根本沒有多病的記載。就算是在聖曆元年去世,也是因爲武則天最終選擇了李顯做自己的接班人,武承嗣半生心血化爲烏有,心理打擊太大,因此鬱郁成疾,這才一命嗚呼。可見在垂拱四年(688年),就算是武承嗣有病,也只是一些小毛病而已,大約感冒發燒一類的,不應該影響婚姻大局。這樣看來,所謂武承嗣有病,只是一個藉口。

揭祕:太平公主是如何選中薛紹做自己駙馬的? 第3張

既然武承嗣沒什麼大病,太平公主爲什麼不願意和他結婚呢?我覺得,太平公主不滿意他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對於薛紹之死,武承嗣有間接責任。第二,武承嗣離政治核心太近缺乏安全感。太平公主和薛紹是結髮夫妻,兩個人感情很深。因此,對於薛紹之死,太平公主心裏肯定是百轉千回,無法釋懷。薛紹爲什麼會死呢?直接的推導是:薛紹之所以被處死,是因爲李唐宗室聯合謀反。李唐宗室之所以想要謀反,是因爲武則天要他們到洛陽集合。武則天之所以要他們到洛陽集合,是因爲有了那塊寫着“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寶石,而這塊寶石,恰恰就是武承嗣炮製出來的。當然,太平公主心裏肯定非常清楚,母親纔是整個事情真正的主謀。但是對於母親,太平公主的感情非常複雜,可以說是愛恨交織,母親生她養她,她不能完全去恨母親,而且母親是那麼強勢,她也不敢去恨母親。因此,只能遷怒於武承嗣。在她心裏,武承嗣成了替罪羊,就是他害死了薛郎,害死了我那幾個孩子的父親!一想到這兒,心裏都不舒服,又怎麼能再跟他夫唱婦隨同牀共枕呢?

此外,對於剛剛經歷了喪夫之痛的太平公主來說,既然政治已經奪走了第一任丈夫的生命,她不願意第二任丈夫再捲入政治旋渦。而武承嗣顯然離政治核心太近,也太熱衷政治投機了,跟這樣的人生活沒有安全感。經過這樣的一番比較,太平公主便不願意嫁給武承嗣這樣一個政治狂人了。所以最後她就以武承嗣身體有病爲藉口,拒絕了這門婚事。

那太平公主爲何最終選擇武攸暨做自己的駙馬呢?武攸暨和武承嗣有共同的優點,都是武家的人,政治可靠,能夠讓母親放心滿意。另外,武攸暨還有武承嗣所沒有的優點。第一,他跟薛紹之死無關,跟他結婚沒有什麼感情上過不去的地方。第二,他與武則天的親屬關係比較遠,相對來講,離政治核心也就比較遠;而且生性恬淡,沉謹和厚,不會主動捲入政治鬥爭。第三,武攸暨還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反正是政治婚姻,既然無法以感情爲前提,那麼選一個養眼的也沒什麼錯。所以太平公主對母親說,我要嫁給武攸暨。

既然太平公主提出了武攸暨這個駙馬候選人,武則天在非原則問題上一向是尊重女兒意見的,所以便滿口答應。可是在武則天和太平公主雙方對這門婚事都首肯之後,又有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什麼問題呢?武攸暨這方面出問題了,因爲他既不是單身,也不是離異或者喪偶,他當時是有妻子的,而且妻子還很年輕,很健康,如果再結婚就犯重婚罪了。這可怎麼辦?這點小事可難不倒武則天。幾天之後,她派一介使臣到武攸暨家去,宣太后令,隨即給武攸暨的妻子奉上了三尺白綾,您吶,自盡吧。這樣一來,武攸暨就立刻重新恢復單身漢的身份。經過如此一番緊鑼密鼓的安排,薛紹死後不到一年,太平公主梅開二度,再嫁武攸暨。此後不久,武則天正式改唐爲周,登基稱帝,實現了她的女皇夢。

毫無疑問,太平公主的再婚之路是在母親的強權壓迫之下,由薛紹和武攸暨前妻的鮮活生命鋪就而成的,這樣的婚姻怎麼還敢再奢望幸福呢?可是,太平再嫁與否,原本就與婚姻本身無關啊。薛紹之死與再嫁武攸暨,對太平公主的一生產生了重要影響。她開始丟掉了對生活的浪漫幻想,明白了幾個冷冰冰的道理。第一,作爲身處政治核心的公主,她不可能真正脫離政治,去做一個普通的賢妻良母。第二,如果說她的第一次婚姻體現了父親唐高宗的利益,那麼第二次婚姻無疑體現了母親武則天的利益,薛紹的死讓她明白,從此以後,母親纔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第三,感情在政治面前是相當脆弱的,如果沒有政治權力,生命甚至都難以保障,感情更是無從談起。所以,無論是母子親情還是夫妻恩情,面對政治利益時,都是不堪一擊的。這三點認識讓太平公主的思想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她從一個嬌媚純真的少婦一下就轉化成了一個心機深沉的女人。母親武則天遺傳給她的政治家潛能被激發出來了。

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母親纔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太平公主也就只能積極投身於母親麾下,爲母親服務了。從此,她漸漸參與到武則天的決策之中,成了武則天的心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