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在唐朝騎驢很丟人嗎?爲什麼詩人都喜歡騎驢?

在唐朝騎驢很丟人嗎?爲什麼詩人都喜歡騎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酒鬼”何監,騎着一頭白驢就進了靖安司,一出場就畫風閃亮,胯下的坐騎則爲他加分不少。

白驢並不常見,所以騎白驢進衙署很拉風。

事實上,在古詩裏,騎白驢的不是山人就是神仙!

“山客狂來跨白驢,袖中遺卻潁陽書”,這是王建《送山人二首》中的兩句,詩中的山人,看上去就是何監的畫風。

騎驢看似一個文人行爲,但其實,在唐朝,騎不騎驢卻是一個學問。

事實上,在唐朝,驢是可以有編制的,打球是能騎驢的,有驢是可以跑的士的,亂騎馬不騎驢是要官司的……

在唐朝,一條驢的故事很多!

在唐朝騎驢很丟人嗎?爲什麼詩人都喜歡騎驢?

一、騎驢是一種風景

01.驢背上的N個詩人

事實上,不止是何監騎驢,在《全唐詩》裏,到處都是騎驢的詩人。

孟浩然時最雅的騎驢大師,他總是人見人愛,詩人唐彥謙曾經這樣回憶孟浩然:

郊外凌兢西復東,雪晴驢背興無窮。句搜明月梨花內,趣入春風柳絮中。

事實上,孟浩然甚至認爲騎驢踏雪尋梅是他靈感的來源,《韻府羣玉》記載:

孟浩然嘗於灞水,冒雪騎驢尋梅花,曰:“吾詩思在風雪中驢子背上。”

賈島在當時也以騎驢出名,而他騎驢琢句,衝撞了韓愈儀仗,甚至意外地成爲網紅。“蹇驢放飽騎將出,秋卷裝成寄與誰?”這兩句是張籍寫給的詩。

和賈島齊名的另一個苦吟派詩人孟郊也騎驢,也許是賈島的驢給韓愈留下了太深的印象,韓愈爲孟郊寫詩,特意提到他也騎驢:“騎驢到京國,欲和薰風琴”。

杜甫說他是老牌驢客,自嘲“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事實上,白居易沒驢騎還要去借驢,“日暮獨歸愁未盡,泥深同出借驢騎”。

孟浩然騎驢、賈島騎驢、孟郊騎驢、杜甫騎驢、白居易也騎驢……

這麼多大師騎驢,看上去在唐朝不騎驢,都不好意說自己是詩人……

02.騎驢和騎馬的本質區別

這麼多著名詩人騎驢,看上去是很閃的時尚!但有沒有注意,這些騎驢詩人的社會地位?

事實上,賈島、孟郊、杜甫一生都在底層掙扎,孟浩然一生都沒有混到過編制,即使是白居易,他的騎驢歲月,也是在沒混好以前的往事。

突然發現,這些文學地位很高的騎驢詩人,在社會上基本上都沒混到多好。換句話說,他們騎驢多半是沒條件騎馬坐車後的選擇。

即使是《長安十二時辰》何監的原型,祕書監賀知章,在杜甫的《飲中八仙歌》裏,其實也是在騎馬:“知章騎馬似行船”。

《舊唐書》記載,進士馮定騎驢拜訪老朋友山南東道節度觀察使於頔,就被於頔的部下輕視,沒有得到及時的通報:

於頔牧姑蘇也,定寓焉,頔友于布衣間。後頔帥襄陽,定乘驢詣軍門;吏不時白,定不留而去。

事實上,在現代,出門坐什麼車代表個人地位,在唐朝,出門騎什麼代表個人地位。

馮定的行爲,基本上可以理解爲開着五菱去看市長同學,想想也是他自己不對!

03.騎馬資格就像“駕照A照”,有錢無權都要騎驢!

事實上,在唐朝,騎驢纔是接地氣的人生。

這不僅是因爲馬價昂貴,還因爲大部分人甚至是沒有騎馬資格的。

事實上,“萬惡”的封建社會總是對土豪商人很不友好。《唐會要》裏的騎馬禁令,首先提到的一條,是針對商人階層:“乾封二年二月,禁工商不得乘馬”。

商人是有錢享受的一個階層,從《唐會要》可以看出,唐朝初期他們騎馬也相對普遍。但是很顯然,在乾豐二年以後,他們就只能騎驢了。

除商人外,布衣百姓,普通的僧人和道士也沒有取得騎馬“駕照”:

商人乘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騎,雕鞍銀鐙,裝飾煥爛,從以童騎,最爲僭越。請一切禁斷,庶人准此。師僧道士,除綱維及兩街大德,餘並不得乘馬。

所以,《西遊記》裏唐僧可以騎馬,孫悟空們只能走路。唐僧是“兩街大德”之一,孫悟空武功再高,也只能算普通“師僧道士”。

事實上,孫悟空和老百姓也不要抱怨,事實上,在晚唐以後,哪怕你是唐朝進士,如果還沒有做官,也只能騎驢!

《太平廣記》記載,晚唐宦官專權,太監楊玄翼就很看不慣進士們騎馬,他下了禁馬令,結果科場中千人都換成了驢。進士們惹不起太監,於是他們只能寫詩自黑:

今年敕下盡騎驢,短袖長鞦滿九衢。清瘦兒郎猶自可,就中愁殺鄭昌圖。

進士都要騎驢了,更何況那麼多人還不是進士……

所以,岑參在《逢入京使》裏說:“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多麼招恨的兩句!

如果換成杜甫來寫,他只能是寫“驢上相逢無紙筆”。

二、“驢的士”、驢打球、唐朝的驢有多牛?

事實上,驢的功用從來不只是騎,常規的操作還有耕田和拉車。

但作爲唐朝的驢,它們還可以成爲“的士”,還可以參與打球,甚至還參加戰爭……

01.唐朝的共享經濟:“驢的士”

事實上,即使驢是平民交通工具,但仍有很多人家沒有養驢,他們需要用時,少不了僱一頭驢。

於是,在唐朝興起了租賃驢的事業,運營起來就像是今天的“的士”。

《太平廣記》裏記載,城市裏的府門口、市場都有“驢的”等客,需要僱“驢的”的人,就到這些地方去找。

而在城外,沿路的店家都附帶經營“驢的”,《通典》裏記載了開元年間“驢的”的盛況:

東至宋、汴,西至岐州,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

“驛驢”跑起來有多牛,《冊府元龜》裏說它“往來甚速,有同驛騎”,說明這種交通方式在當時還是很受歡迎的。

在唐代,甚至有長途“驢的”,顧客交了押金後,就可以長期賃驢。

在敦煌文書中發現了顧客和驢主簽好的僱驢契約,契約上有:僱驢時間,驢主姓名,僱驢原因、目的地,以及驢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 並且寫明驢走失或者損傷以後的解決辦法。

這麼完備的“驢的”運營體系,我們甚至可以認爲他是唐朝共享經濟。

在唐朝騎驢很丟人嗎?爲什麼詩人都喜歡騎驢? 第2張

02.打球的驢:“驢鞠”不是驢的錯

事實上,在唐朝的驢,還進入了“體委”系統。

衆所周知唐人愛玩,貴族們打獵、射箭,還打馬球。而衆多人民羣衆以及婦女,則打驢球。在唐朝,騎驢打球有一個專業術語,叫“驢鞠”。

歷史記載,黔南觀察使崔承寵“少從軍,善驢鞠,豆脫杖捷如膠焉”。劍南節度使郭英乂在四川其間,大力發展女子體育運動,《舊唐書》說他:“頗恣狂蕩,聚女人騎驢擊球,制鈿驢鞍及諸服用,皆侈靡裝飾,日費數萬,以爲笑樂”。

事實上,二貨青年歡樂多,唐朝後期的節度使和觀察使階層大都出身草根階層,熱愛 “驢鞠”運動,代表了崔承寵、郭英乂們貼近大衆的品位。

小皇帝唐敬宗好打馬球,但也看 “驢鞠”,《新唐書》專門記載他 “觀驢鞠、角牴於三殿”,以充分說明他的不務正業。

從歷史記載來看,參加 “驢鞠”運動是要受“正人君子”們譴責的。

但這不代表驢的錯……

在唐朝騎驢很丟人嗎?爲什麼詩人都喜歡騎驢? 第3張

三、有編制的驢怎麼用?

在唐朝,驢也是可以有編制的,而且還分“軍事編”和“政務編”。

01.軍隊的驢怎麼用?

事實上,軍馬往往直接參加戰鬥,而軍驢更多的是完成後勤任務。

最重要的還是運送糧草輜重,唐高祖武德年間,幽州缺糧,羅藝“乃發兵三千人、車數百乘、驢馬千餘匹,請粟於開道”,可見當時軍隊大規模運糧是驢、馬並用。

而相對於馬,驢的性情更加溫和,行進步態更加平穩,因此它的優勢更多在於運送傷員。《大唐衛公李靖兵法》曾記載過這個制度:

量病兒氣力能行者,給傔一人;如重,不能行者,加給驢一頭;如不能乘騎畜生,通前給驢二頭,傔二人,縛轝將行。

不能行走的傷員,撥一個差役陪護,並配給一頭驢騎用。重傷不能騎驢的戰士,撥二人陪護,並且配給兩頭驢拉車運送。

戰爭中傷員數量龐大,所以軍隊養驢規模也龐大。《通典》記載,唐朝軍隊每50人爲一隊,每隊配驢六頭。

馬和驢在這裏的重要區別就是:你馱着好人向前,我馱着傷員向後,雖然驢的方向不“進步”,但驢的作用更溫馨。

02.腦洞大開的李衛公

事實上,名將李靖對驢的使用,還有另外一個獨到的創新。

馬匹偷盜是困擾部隊的一個問題,因此上,他規定了“以驢繞馬放牧法”:

諸營各令作異旗一放馬,每隊作記旗放驢。其馬中央放,驢令四面援馬放,其驢馬子並於驢羣四面圍繞驢羣,知更牧放。狂賊偷馬,例須奔走,驢羣在外,驅趁稍難,以此防閒,亦甚允便。

李靖的方法,我們可以總結成:

馬羣在中間,驢羣繞四邊,有賊來偷馬,驢多跑不開。

事實上,古代名將不是隻會用計打仗,管理軍隊同樣需要腦洞大開。

03.驛站裏的那些驢

官府編制的驢,更多地用在驛站和馬坊。

經常看到影視劇驛站裏六百里加急的馬,但事實上,驛站裏有更多的驢。只是這些驢沒實力參加六百里加急,所以往往被忽視。

但你不能因此不重視驛站的驢,事實上,它們有其它的任務,《唐會要》裏記載了一則利用驛驢向中央呈送官府文件的案例:

州司待納狀畢,以州印印狀尾,表縫相連,星夜送觀察使。使司定判官一人,專使勾當都封印,差官給驛遞驢送省。

注:文中出現“送省”,在唐代“省”指的是門下、中書、尚書三個中央機構。

往中央送文件,驛驢的運送作用不可謂不大。

04.爲什麼幹活的總是驢?

事實上在唐朝,驛站裏的馬,往往給高官使用,以及負責完成各種加急任務。

所以,馬看上去很累……

但驢也不輕鬆,唐朝法律規定:六品以下的官員,閒散官員,如果沒有加急任務,那是不能騎馬的。即使有緊急任務需要騎馬,完成任務回程,也是要騎驢的。

違反這些規定都是要吃虧的,所以最後都是苦了驢……

此外,官員家屬和物資需要遞送,也是要撥驢使用的,《唐六典》記載:

內外百官家口應合遞送者,皆給人力、車牛。(一品手力三十人,車七乘,馬十匹,驢十五頭;二品手力二十四人,車五乘,馬六匹,驢十頭;三品手力二十人,車四乘,馬四匹,驢六頭;四品、五品手力十二人,車二乘,馬三匹,驢四頭;六品、七品手力八人,車一乘,馬二匹,驢三頭;八品、九品手力五人,車一乘,馬一匹,驢二頭。若別敕給遞者,三分加一。家口少者,不要滿此數。無車牛處,以馬、驢代。)

有沒有發現馬和驢的數量對比?我們從中可以發現,驢的負擔有多重!驢總總是幹活的主力!

寫到這裏,我很想幫驢問一句:爲什麼幹活的總是驢?

四、萬水千山總是驢

耕田拉車,運送傷員,參加運動會,陪詩人作詩,還要“跑的士”……

唐朝的驢不要太忙,似乎永遠不怕找不到工作。

我們如何評價一條唐朝的驢呢?

或許可以套用一句汪明荃唱的歌:萬水千山總是驢!

各位元芳們,看了這麼多,那麼您是怎麼看待一條唐朝的驢呢?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