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清朝對儒家大一統思想有哪些貢獻?

揭祕:清朝對儒家大一統思想有哪些貢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清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創立秦朝的後的兩千多年時間裏,只見一代又一代的王朝興替,然而“中國”卻作爲中華民族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共同體始終無法分裂。

同歐洲的一盤散沙相比,中國的頑強生命力得益於儒家“大一統”理論的提出和實施。衆所周知,周朝時實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將國家分封給大大小小的諸侯,雖然貴爲天下共主,但僅能統治對王畿實行有效統治。

孔子撰寫《春秋》之時,周室衰微,各路諸侯並起,以“周禮”維繫的政治秩序被徹底打破。在這種情況下,孔子提出了“大一統”的思想,後經儒生們不斷髮展,最終形成了“天無二日,土無二主,家無二尊,以一治之也,即大一統之義也”的完整理論體系。

秦始皇統一六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實現“大一統”的皇帝,雖然秦始皇並不喜歡儒家思想,但其修築的萬里長城卻在無形之中爲儒家“華夷之辨”提供了現實的依據。

揭祕:清朝對儒家大一統思想有哪些貢獻?

由於“華夏”民族文化高度發達,周天子在分封諸侯時,將“五服”之外的百姓視作蠻夷,不屑與之往來。可是以王畿爲中心,每五百里劃分一服僅是周天子的理想狀態,又加之疆域在不斷擴大,華夏與蠻夷之間的界限始終無法被明確界定。

萬里長城出現後,華夷之辨有了清晰的界定。雖然秦朝二世而亡,但其後的朝代無不將“長城”視爲國界線,保衛華夏文明不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不過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將“蠻夷”排除在中國之外,儒家所謂的“大一統”不過是長城之內的統一。

以長城爲界讓歷代中原王朝始終無法有效解決北方邊患問題,不過因爲清朝的建立,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在滿族皇帝們的不斷完善下又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中國才得以存在。

明末後金政權崛起之初,皇太極就打破了華夷之辨,提倡“滿蒙漢一體論”。後金的民族政策是歷代遊牧政權都不曾實施過的,因此吸收了大量漢人能臣勇將的加入。清軍入關之後,順治皇帝反覆強調“滿漢子民,皆朕赤子……”。

揭祕:清朝對儒家大一統思想有哪些貢獻? 第2張

康熙繼位後,蒙古諸部的叛亂促使其提出了“中外一體論”,即將長城外的蒙古也納入“中國”之中。從康熙開始,清朝不再修築長城,轉而強調“民心”的力量,正如康熙所言:“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比長城更堅固。”

康熙的政策主要出於軍事的考量,雍正則是從理論層面詳細地闡述了“天下一家”的思想。他認爲萬物同源,天下本就一家。北狄西戎世爲邊患,根本原因在於“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唯有“合天下爲一家,視異代而無外”,才能實現“大一統太平盛世”。

清朝滿族統治者對儒家“大一統”思想的完善與補充比較成功地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兩千多年的“邊患”問題,使得滿蒙回漢等各族人民能夠團結在一起。

儘管近代以來,中國遭遇了西方列強的蠶食與侵略,但中國並沒有因此分裂,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意識反而得到進一步加強,所以說中國疆域版圖的奠定完成於清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