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北宋爲何要選擇開封爲都城? 原因是什麼?

北宋爲何要選擇開封爲都城? 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宋朝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北宋都城易攻難守是沒錯,畢竟開封地區地處平原,無險可依,不然的話,當年金人也不可能那麼容易就攻破汴京,導致三千大宋皇族被一鍋端。

但是各位需要知道的是,一個國家定都的選擇,其實是多方面因素所決定的,安全性是方面,但更多的是要看這個都城對於天下的作用。

所謂國都,作爲國家之中心,其一定要起到一個能夠連接、管理這個國家的作用,所以交通便立,地理位置居中是非常必要,其是爲了統治而服務。比如西周建洛邑,興成周,那便是爲了方便管理新得商朝天下;北魏孝文帝遷都,那也是爲何更好的融入漢人社會。還有對於洛陽長安得選擇,也大都是因爲這裏地處中原,文明發展程度較高。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朱棣遷北京;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當時北京也不差,畢竟有着之前作爲元朝都城的基礎。

總而言之,安全只是國都選擇的一方面。再者所謂安全,更多的是建立在國家的強大基礎上,只有國家發展好了,國都纔是最安全的。正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不是說易攻難守就得遷都的。

有了這個基調之後,咱們再來具體分析一下開封爲何能夠成爲北宋的都城,主要又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點原因,穩定局勢。

宋朝的開國相比較於其他國家有一些特殊,別的國家都是通過暴力手段奪得權利,可趙匡胤的得權是非常“溫和平穩”的。既然得權的過程都非常和平,所以他也希望得權以後的局面也能維持穩定。

北宋爲何要選擇開封爲都城? 原因是什麼?

所以在太祖當權以後,他基本保留了前代的所有制度和官員,還將前朝國都直接變成了新朝國都,只不過是換了一下國家的領導而已。這種近似於“無聲”的權利交接,讓新建立的政權面臨着很小的阻力,各部門工作跟往常一樣,國家的治理也可以照常進行,總體局勢變得非常穩定。

第二點原因,趙匡胤根本沒打算防守。

如果非要說開封易守難攻的話,那前提是需要有人來攻打。在北宋建立以後,周邊所有的勢力都不是它的對手,趙匡胤也表達了自己要統一南北的志向,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找一個方便出兵的城市作爲都城是最合適的。

隋唐時期的大運河聯通開封,其交通條件極其便利。再加上這座城市地處中原,在這裏養兵屯田無疑是最有遠見的戰略選擇。

隨着國家政策的逐漸便宜,開封在很多的時間裏就成爲了非常富庶的一座城市,北宋也因爲這座城市的貢獻而有了天下最精銳的部隊。在隨後的征戰過程之中,北宋軍隊出兵平原,其威勢不可阻擋,其他的國家根本沒有一戰之力,能取得這樣的成果,根本原因還是趙匡胤將開封作爲了戰略核心。

第三點原因,遷都阻力太大。

趙匡胤也不是不想遷都,他其實很想去洛陽或者長安,畢竟從地理位置而言,這裏無論是抵禦外敵還是自身發展,都有着一定的優勢,而且更有着古都之名。

宋史》記載“上生於洛陽,樂其土風,嘗有遷都之意”。

當北宋完成了統一大業之後,趙匡胤也開始考慮遷都一事了,他認爲開封這座城市適合打天下,如果用來守天下就顯得有點草率了。而且當時朝中的很多武將都紛紛上書表態,稱開封乃是四通八聯之地,如果未來遭遇戰事,國家將沒有辦法組織有效的抵抗。

北宋爲何要選擇開封爲都城? 原因是什麼? 第2張

趙匡胤也是武將出身,他也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不過等他籌備遷都計劃之時,他手下的文臣們卻表現出了激烈的反對態度。朝中文臣大多是前朝之臣,他們已經在開封地區生活了幾十年,而且還有一部分人數代生活在開封,對於這部分官員來說,開封城就是他們的“命根”,無論怎樣他們都不願意離開這裏。

除了這些大臣之外,還有一個人也是反對派裏的關鍵勢力,這個人就是後來的太宗趙光義,此人作爲太祖的親弟弟,自哥哥繼位以後就一直在發展自己的勢力,經過很多年的經營,他已經在開封城中積累了很多的人脈,如果哥哥貿然遷都,自己就會失去積累的一切,在這樣的“存亡”關頭,他自然也會極力反對遷都。

在趙匡胤搖擺不定的時候,他用了一句“在德不在險”,將哥哥徹底給懟了回去。其意思很明顯,帝都的安全與否,在於你這人能力怎麼樣。

總而言之,趙匡胤在反對派和支持派之間反覆權衡,最終還是放棄了遷都的想法,畢竟國家當時還沒有太雄厚的財力,遷都得不到普遍支持的話還是拖一拖比較好。

綜上所述,北宋在開封定都既有戰略考慮,也有相應的阻力因素,不過當他們在開封徹底穩住腳跟以後,遷都一事也沒有再被提過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