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楊家將的故事帶紅了寇凖,歷史的寇凖到底如何呢?

楊家將的故事帶紅了寇凖,歷史的寇凖到底如何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點絳脣》中卷珠簾:一代名相不僅上馬可退敵,提筆也能風花雪月!

楊家將的故事帶紅了寇凖,歷史的寇凖到底如何呢?

因爲楊家將故事的流傳,也帶紅了寇凖,讓一代名相寇老西兒的形象深入民心。除了演義之外,真實的寇凖,也不愧名相之譽,在宋遼交鋒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併爲大宋掙足了面子。寇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筆,當數“澶淵退遼”。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南方統一大局已定,遂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親率大軍攻北漢。北漢被滅,太平興國四(979年)年六月,宋太宗又親率10萬大軍出鎮州(今河北正定)北進,欲一舉奪取幽州(今北京)。宋太宗伐遼,可以說是虎頭蛇之勢,先贏後輸。宋雍熙三年(986年),宋遼岐溝關之戰後,宋軍喪師數萬,國力窮沮,被迫在戰略上採取守勢。遼則乘其勢衰,即行反攻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病卒,宋真宗趙恆襲位。遼卻乘真宗新理國事,屢屢興兵攻宋。景德元年(1004年)秋,遼軍南下的消息傳到開封,邊書告急,京師震動,宋廷君臣驚慌失措,部分主政大臣主張遷都以避風險。不少人主張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寇凖力排衆議,堅持真宗皇帝親征。寇凖推舉參知政事王欽若鎮守天雄軍(治今河北大名東北),雍王趙元份留守汴京,朝中文武隨軍出征。

宋真宗親自到澶州(今河南濮陽)城,但不敢過河。寇凖與高瓊力促真宗渡河,命令衛士把皇帝車駕駛向澶州北城。宋真宗到澶州北城時,北宋軍民士氣大振。宋真宗象徵性地巡視後即回到南城行宮。寇凖在北城負責指揮作戰,直至迫使遼國停戰求和。

治國禦敵,寇凖都有一套,展示的是他作爲男人勇武強悍的一面,而作爲文人的寇凖,也有滿腔的似水柔情,寫起風花雪月的文章來,並不亞於當紅詞家。比如他的《點絳脣·水陌輕寒》,就是借女子之口,將一個思夫怨婦的行止與內心描寫得栩栩如生:

水陌輕寒,社公雨足東風慢。定巢新燕,溼雨穿花轉。

象尺薰爐,拂曉停針線。愁蛾淺,飛紅零亂。側臥珠簾卷。

詞的上片寫的是窗外景:水邊的小路透出微微寒意,東風裹挾着春雨飄灑而來,剛剛回巢的新燕冒雨穿花,穿梭不停。作者之所以選擇“新燕”,是因爲,燕子都是雙飛雙宿的,這是爲引出下片的室景作陪襯的:水邊的小路微微寒意。薰香的爐子燃了一夜,小婦人也忙了一夜女工,天將曉,這針線活也該放一放了。不再忙亂,一縷清愁又上眉頭,想想與夫婿的恩愛相處,臉兒立馬喚出緋紅。此時,側臥在牀,將珠簾半卷,任悠悠心事,追隨雨中新燕……全詞抒發的是怨婦思夫的惆悵心情與外在作派,寫景狀物惟妙惟肖,抒情達意纏綿悱惻,耐人尋味。

古代的官員大多是文章好手,寇凖也不例外,他在文學創作上也有較大成就。寇凖從小就非常聰明,7歲時隨父登華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的詩句。寇凖與宋初山林詩人潘閬、魏野﹑“九僧”等爲友,詩風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其五律如《冬夜旅思》之類,情思悽婉,很有賈島詩的風味。他的七言絕句意新語工,最有韻味,如“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書河上亭壁》),“日暮長廊聞燕語,輕寒微雨麥秋時”(《夏日》)等,情景交融,清麗深婉,都是值得玩索的佳作。他不是詞家,但偶有所作,也頗可讀。上文所述的《點絳脣·水陌輕寒》就是其中之一。

楊家將的故事帶紅了寇凖,歷史的寇凖到底如何呢? 第2張

在此,另附一組寇凖的小詞,與大家同賞:

踏莎行·春暮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江南春·波渺渺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陽關引·塞草煙光闊

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春朝雨霽輕塵歇。徵鞍發。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

更盡一杯酒,歌一闋。嘆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甘草子·春早

春早。柳絲無力,低拂青門道。暖日籠啼鳥。初坼桃花小。遙望碧天淨如掃。曳一縷、輕煙縹緲。堪惜流年謝芳草。任玉壺傾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