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子游是“孔門十哲”之一,爲何卻受到荀子的批評呢?

子游是“孔門十哲”之一,爲何卻受到荀子的批評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游即言偃

子游(前506~前443),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亦稱“言遊”、“叔氏”,春秋末吳國人,與子夏、子張齊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曾爲武城宰(縣令)。

子游少孔四十五歲,是孔子後期學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許爲其“文學”科的高才生,後人往往把他與子夏合稱爲“遊夏”。

子游是“孔門十哲”之一,爲何卻受到荀子的批評呢?

子游二十多歲就擔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東費縣西南),實行孔子關於“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的教誨,孔子到武城時,“聞絃歌之聲”,甚爲嘉許。子游自稱重視仁義之根本,批評子夏的門人曰:“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未也,本之則無,如之何?”

子游是“孔門十哲”之一,爲何卻受到荀子的批評呢? 第2張

(《論語·子張》)其留下的名言有:“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論語·里仁》);“喪致乎哀而止” (《論語·子張》)孔子去世後,子游自己授徒徒講學,其後學在戰國時期形成了一個頗有影響的學派,但卻受到荀子的嚴厲批評。

子游殘碑圖

明翰林學士周洪漠在《重修丹陽公祠記》中寫道:昔者吳公言子游爲勾吳人而悅吾夫子之道,壯學於中國,卒能以文學擅科而得夫聖人之一體,至其宰武城也。夫子入其境,而聞絃歌之聲乃喜而戲之曰:“割雞焉用牛刀。”公以實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羣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唐玄宗時,子游被追封爲“吳侯”,宋代又被封爲“丹陽公”,後又稱“吳公”。今江蘇常熟存有“言偃宅”、“言子墓”等遺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