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抗元失敗被俘後,文天祥的結局怎麼樣了?

抗元失敗被俘後,文天祥的結局怎麼樣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文天祥,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別號文山,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爲“宋末三傑”。

鄧剡(1232年—1303年),字光薦,號中甫,又號中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愛國詩人、詞作家,是廬陵詩派、廬陵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鄧剡是第一個爲文天祥作傳的人,在文天祥英勇就義後,他不忘友人的重託,撰寫了《文信國公墓誌銘》、《文丞相傳》,以及《哭文丞相》、《挽文信公》等詩文。

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領兵抗元,因叛徒出賣在五嶺坡(今廣東海豐北)被捕。第二年四月,文天祥被押往元大都(今北京),同被押送的還有他的同鄉好友鄧剡。途經金陵(今南京市)時,鄧剡因病留下,在臨別時寫了下面這首詞贈送給文天祥,爲他壯行:

《酹江月·驛中言別》 鄧剡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裏,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正爲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上片抒發了詞人的亡國之痛,以及對“世間英物”文天祥的失敗表達了惋惜之情。金陵風物是歷代詞人詠歎頗多的,蜀鳥、吳花、殘垣斷壁等慘象皆蘊含着複雜的感情。這裏把其作爲感情的附着物融入感情之中,別有一番風韻

下片主要寫情,表達對文天祥的傾慕、期望和惜別之情。“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一句雖然普通,但朋友之情與家國之悲深蘊其中。

抗元失敗被俘後,文天祥的結局怎麼樣了?

文天祥多次起兵抗元,始終不忘初心,被囚禁後依然持節不屈,直到慷慨就義。他的詩、文、詞都用血和淚寫成,辭情哀苦而意氣激昂。

對於好友鄧剡作詞爲自己壯行,文天祥借蘇東坡的《赤壁懷古》詞韻,相應作了一首和詞《酹江月·乾坤能大》回贈:

《酹江月·乾坤能大》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着處,那更寒蛩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裏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這是一首骨風遒勁的唱和之作,開頭四句就以不凡的氣勢寫出了天地間的遼闊,雖身陷囚籠,但壯士未更,絕不會低頭屈服。 “橫槊題詩,登樓作賦”分別出自蘇軾《前赤壁賦》和漢末建安詩人王粲的《登樓賦》。

文天祥以這兩個典故自況,借曹操英勇豪邁的氣概,王粲雄圖難展的苦悶,抒發了自己爲挽救國族而歷盡艱辛無限感慨。

面對眼前滾滾的長江,那後浪勇推前浪的壯闊氣勢,讓他重振精神,深信人民反抗意志並沒消沉,光復大業終會來臨。詞人由悲轉壯,對國家前途充滿信心。

下片與友人言別,互相勉勵。“堪笑”三句嘲笑自己和鄧剡身不由己,隨秋風流落在秦淮河畔,既點明時間地點,又寫出自己身陷囹圄的悲哀。

“鏡裏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以自己矢志不渝、堅貞不屈的決心回答鄧剡贈詞中堅持操守的勉勵,與文天祥名作《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爲天地可鑑的忠勇壯語,成爲光照千古的名句。

文天祥在這首詞中沒有絕望與悲哀的嘆息,反而流露出激昂慷慨的氣概,凜然正氣躍然紙上,熾熱的愛國情懷令人肅然起敬。

文天祥的詞是宋詞最後的光輝,國雖亡而正氣猶存,身將死而雄心不滅,在當時的詞壇中可謂是一顆最耀眼的星辰,照亮了宋末詞壇,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做對文天祥出這樣的評價:“文山詞,風骨甚高,亦有境界。”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