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唐朝時期的“鬼市”是什麼?揭祕唐朝人的地攤經濟

唐朝時期的“鬼市”是什麼?揭祕唐朝人的地攤經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眼下最火的經濟熱詞,非“地攤”莫屬。

地攤,被人們稱爲是城市的煙火氣,總能給人帶來強烈的懷舊之感。

唐朝時期的“鬼市”是什麼?揭祕唐朝人的地攤經濟

其實,地攤文化並非現代社會產物,早在古代,它就已經風行於世。

我們下面要說的,就是唐朝時期的一種非常特殊的地攤經濟,它有一個神祕感十足的詭異名字——“鬼市”。

何爲“鬼市”?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裏,影片以一個溶洞爲拍攝背景,向我們展現了一座光怪陸離、奇幻怪異的“鬼市”,令人印象深刻。

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大唐鬼市”,真是這副樣子的嗎?

一、長安坊市

唐朝是我國封建時代的一座高峯,其國力之盛讓無數人至今引以爲豪。

除了強大的軍事、文化實力,唐代經濟之繁榮也是令人歎爲觀止的。

在盛世時期的大唐國都長安城內,酒肆、商鋪、客棧林立,全國各地的客商雲集於此,西域各國的行商絡繹不絕。

但是,與這種繁榮景象構成鮮明對比的是,唐朝統治者對待商業的發展和城市居民的自由流動,是持保守態度的。

爲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爲,在唐代施行了較爲嚴格的“坊市制度”和“禁夜制度”。

1、坊市制度

“坊”,就是城市住宅區以及行業聚集區的意思,它將城市中各類建築劃分爲了一塊塊封閉的地理區域,猶如圍棋盤上的一個個小方格。

唐長安城以朱雀大街爲主軸,分爲了東西兩大部分,這兩個城區合計共有坊約108座。其中比較有名氣的“坊”大概有:

(1)通化坊,設有城內最大的驛站,相同於今天的長途客運總站,不過僅限官方使用。

(2)興化坊,長安城內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的聚集區。

(3)延壽坊,該坊內有長安城內最著名的珠寶店。

(4)安仁坊,最爲著名的皇家寺院薦福寺所在地。

(5)宣陽坊,城內著名的絲織品名店所在地。

(6)平康坊,各省駐京官吏和各地進京人員的聚集地,擁有大量娛樂場所。

以上這些坊,雖然具備了一定商業功能,有的還是某個行業的聚集地,但“市”纔是長安城內最正規的商業街區。

除了“市”和個別坊以外,其他人員在其他坊裏私自擺攤經營,這在唐朝是不被允許的。

長安城內的“市”有兩個,分別是東市和西市。東、西兩市不僅具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並配有專門的管理機構,而且在市內的交易活動也受到嚴格的時間限制。這就是所謂的“禁夜令”。

唐朝時期的“鬼市”是什麼?揭祕唐朝人的地攤經濟 第2張

2、禁夜制度

如果您想穿越到唐朝的長安城,那麼時間一定要事先選好了。

如果不幸在夜晚進入城內,您將看到恐怕不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夜市,而是這樣一副令人失望的寂寥場景:

東、西兩市早已在日落之前閉門打烊,如果夜晚還有人在這裏閒逛,那麼巡邏的武侯會把他們請到辦公室裏“喝茶”。

如果您不甘心,還自信跑步速度可以賽過夜間巡邏隊,那麼還可以翻過牆頭跑到其他的坊裏一探究竟。但是,恐怕您看到的仍然是一片黑燈瞎火、人聲絕跡的死寂。

入夜以後,在偌大的長安城裏,除了皇宮大內和達官貴人的深宅大院裏有可能推杯換盞、歌舞翩翩,其他的坊與市都要嚴格遵守“禁夜令”。

因爲唐朝統治者爲了維護城市管理和市場秩序,實行了最爲嚴格的“坊市制度”和“禁夜制度”,在這種情況下,平民百姓出來擺攤賺外快是不可能的,直到“鬼市”在坊市之間產生。

二、鬼市起源

我們剛纔提到,因爲唐代對平民在夜晚的商業活動實行了非常嚴格的禁令,當時的夜生活是少數王公貴族和達官貴人的專利。

但是,平民百姓階層也有在業餘時間從事商業活動、貼補家用或者去享受夜生活的需求,爲解決這種矛盾,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應運而生,那就是“鬼市”:

“長安中秋望夜,有人聞鬼吟曰:‘六街鼓歇行人絕,九衢茫茫空有月。’又聞有和者曰:‘九衢日生何勞勞,長安土盡槐根高。’或俗雲務本西門是鬼市,風雨晦冥,皆聞其喧囂之聲,怪哉”!(《南部新書》)

這裏提到,長安城務本坊的西門內,是當時非常著名的一個“鬼市”所在地。因爲不被官府所允許,“鬼市”並沒有固定的運營時間,它一般出現在“中秋望夜”或者“風雨晦冥”的夜晚。

唐朝時期的“鬼市”是什麼?揭祕唐朝人的地攤經濟 第3張

這段記載裏提到,在“鬼市”開張時,甚至可以聽見“鬼”在吟詩。這讓“鬼市”聽起來更像是一段志怪小說或者都市傳說了。

聯想到唐朝嚴格的商業禁令和平民百姓們被壓抑的商業需求,我們不難這樣揭開它神祕的外衣:

因爲唐朝官方不允許夜市擺地攤,所以人們就醞釀出了這些光怪陸離的傳說故事,目的無非是爲了掩蓋他們在夜裏進行“違法”商品交易的事實。

試想一下,當夕陽西下以後,長安城內的東西兩市相繼關張,而108坊也接連關閉了各自的坊門,白日裏繁華的長安城一時陷入了死寂,只有明火執仗的武侯們在街上巡查敢於外出活動的“不法”分子。

但這絲毫阻擋不了人們爲了生計而擺地攤的熱情,一旦到了“風雨晦冥”之夜,他們就會拿出自己家中閒置不用的物品或者是自己生產的手工產品,甚至是自己拾的柴火,在坊內祕密擺起了地攤。

由於這種“鬼市”是在極爲隱祕的環境下進行的,所以當那些在家中不知情的人們聽到外面有人聲若隱若現時,便會誤認爲這是“鬼”們在街上活動。

而當天色將明時,由於城內的坊市即將解禁,擺地攤的人們也紛紛回家,所以就有了“半夜而合,雞鳴而散”說法,這無疑更加加深了“鬼市”的神祕屬性。

由此可見,唐代長安城內的“鬼市”,只是在嚴格的政策條件下,地攤經濟的一種特殊形式罷了。

作爲夜市的雛形,“鬼市”也被人們人爲的披上了許多層神祕的外衣。

雖然在宋朝以後,由於“禁夜令”被廢止,人們真正迎來了普遍共享的夜生活,但“鬼市”仍然因其特殊魅力仍然一直存在着。

時至千年以後的今天,那些在坊間自發而成的“鬼市”,仍然彰顯着城市的獨特魅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